美赫巴巴语录术语汇编
(2014-11-05 12:26:11)
标签:
美赫巴巴、语录 |
分类: 美赫巴巴语录(宇宙终极真相) |
美赫巴巴语录术语汇编
1、《术语汇编》收录了《美赫巴巴语录》全书出现的所有重要术语和专有名词。条目按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2、中文译文一律附有原文,包括原文大小写,以便读者核对其它译法,并据进一步查索外文资料。
3、在条目中,标[苏菲]的表示术语来自苏菲传统:标[吠]的表示来自吠檀多传统;标有[异体]的表示异体词并给出原文,标[异体拼音]的表示读音和译法与词条相同。此外还给出属于这两个传统的相应术语,分别以[苏菲亦作]和[吠亦作]表示。对这两个主要传统之外的非英语术语,也尽量注明来源。
4、条目中的互见参考包括对应词和相关词,系以[见]、[亦见]、[参见]、[亦作]和[比较]表示。条目中的译名,凡已有专条者,原文从略。条目中的黑体字也表示该术语有专条解释。
5、术语的定义主要是根据美赫巴巴所用的意义,因此有些术语在用法和译法上可能有别于公认或传统的用法和译法。
爱者:求道者,爱者必须要满足至爱的希望。
爱:巴巴即是爱。
所爱:即仙哲或圣人。
阿卜道(abdal)[苏菲]:能够随意变换肉身的高级灵魂。
阿第亚特玛-玛各(adhyatma-marga)[吠非]:灵性道路。[异体]阿第亚特弥克玛各(adhatmic
阿哈姆卜若玛斯密(Aham-Brahmasmi)[吠]:“我是梵。”吠檀多名言,表示灵魂与终极实在合一。[比较]阿那尔哈克。[亦见]成道。
阿乎若玛兹达(Ahuramazda)[阿维斯陀]:全能的上帝;锁罗亚斯德教中的无上存在,[异体拼音]Ahura
阿吉玛(Ajmer):印度拉加斯坦邦的一个城市。
阿拉伊(阿拉伯/波斯语):唯一的神。与犹太教的埃洛希姆(Elohim
阿美纳伽(Ahmednagar
阿那尔哈克(Anal
阿特玛(atma)[吠]:灵魂。[异体]阿特曼(atman
阿瓦塔(Avatar
阿瓦塔的“降临”则扮演“爱者、爱及所爱”的三位一体。例如巴巴有时和内圈(mandali)一起对着他自己的照片祈祷;当他在“新生活(New Life)”阶段扮演精神求道者的角色时,他也顶礼仙哲(rishis)与圣人的脚。
阿瓦塔之居(Avatar '
s
阿朱那(Arjuna
安拉(Allah
安外亚(anwaya
巴克塔(bhakta
巴克提(bhakti
巴鲁(
巴司(bhas
拜拉吉(bairagi
半精界(Seosubtle world ) :处于浊界与精界之间,脱离肉体的灵魂通过魂魄体,在半精界体验天堂和地狱状态。
布拉格(Prague ) :地名。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个镇子。美赫巴巴第一次车祸发生的地方。
禅那(dnyana ) [吠]:知识,灵性真理知识,真知。[ 异体]禅(dnyan ) :智那(jnana )。[苏非]阿焚(irfan )。[亦见]未尼亚尼业相。
超灵(Oversoul ) :至高的存在;超越状态的上帝。[吠]帕若玛特玛。[阿维斯陀] 阿乎若玛兹达;耶兹丹。[苏非]安拉。[参见]普遍灵魂。
超越超越上帝(Beyond-Beyond God ) :在“上帝是”也就是原始无限真空状态的上帝。该状态乃不可言喻的上帝第一状态。「比较]超越上帝。
超越上帝(Beyond God ) :在超越状态的上帝。超灵「参见该条目]。
超越状态(Beyond State ) :上帝的超越时空和绝对无限的非人格状态。上帝第二状态。[ 参见]超越上帝。
成道(God-realization ) :人成为神,“我是上帝”状态,成佛。[苏非]法那-费拉;[吠] 涅未卡帕状态。[亦作]大我觉悟,真理实现。
达善(darshan )[吠]:瞻仰;公开敬拜大师[异体]达善那(darshana ) 。
大师(Master ) :上师;无上师;圆满大师:大宗师。在《 语录》 中通常指至师,人神或赛古鲁。[亦作]智慧大师。
大我(Self ) :真我;高我;上帝。
大我觉悟(Self -
realization ) :〔
见]成道。
道路(Path ) :求道者的内在灵性进步道路,包括不同的意识层面。[苏非〕塔里卡特。[吠]阿第亚特玛.玛各。
德希穆克(伽卡达,Chakradhar D . Deshmukh , 1908-1980 ) :印度人。美赫巴巴的门徒。哲学博士。《 美赫巴巴语录》 原编辑。
邓肯(威廉,William Donkin , 1911—1970 );美赫巴巴的满德里成员。英国医生《 行道者》 的作者。
杜思(艾微-奥讷塔,Ivy onelta Duce , 1895—1981 ) :美赫巴巴的门徒。美国苏非主义再定向导师。《 大师是怎样l 作的》 等书的作者或编辑。《 美赫巴巴语录》三卷本编辑之一。
法那(fana)[苏非]:消火,瓦解,寂灭:在进入每个意识层面之前,假我(自我)在某个方面的消灭。 终极法那指心的寂灭。
法那-埃-巴提里(fana-e-batih ) [苏非]:假象消灭:融入第二意识层面。
法那-埃-加卜如提(fana-e -abruti )[苏非]:欲望全部消灭;融入第五意识层面。
法那-埃-玛哈卜比(fana -e -mahabubi )[苏非]:我(爱者)在至爱(上帝)中消灭:融入第六意识层面。
法那-埃-玛哈库提(fana-c-malakuti)[苏非]:引向自由的消火;融入第四意识层面。
法那-埃-扎合瑞(fana-e-zahiri)〔 苏非]:表象的消灭;融入第三意识层面,灵魂在此体验未狄三昧或者说神性昏迷状态。
法那-费拉(Fana-FIllah )[苏非]:完人的“我是上帝”状态;假我在上帝中彻底消灭并最终融入第七意识层面。[吠]涅未卡帕状态。[参见]成道。
佛主(Lord Buddha ) (约前563—483 ) :乔答摩佛陀;觉者;阿瓦塔。佛教的创始人释迎牟尼佛
福莱格(克里斯,J. Flagg Kris ) :美赫巴巴的门徒。《 美赫巴巴语录》第七版编辑之一。现居美国。
甘吉-埃-夏喀(GanJ-e-Shakk):著名的瓦隶,曾陷入陶醉状态,最后在大师克瓦伽-姆伊奴丁-齐西提的帮助下成为至师。[异体]巴巴法瑞德甘吉-夏喀(Baba
Farid Ganje-Shakar )。[亦作」巴巴法瑞杜丁(Baba Faridudin
)。
高毗迁达(Gopichanda ) :为了追求真理而放弃一切的著名印度国王。
高挲里夏(Ghausali Shah ) :印度圣人。[异体拼写] ( Ghousa liShah ).
哈拉姆(haram )[苏非]:意为“安拉所禁的”伊斯兰教禁止的行为。
海若特(hairat ) [苏非]:陶醉。
赫兹拉巴巴简(Hazrat Babajan ,约1800—1931 ) :印度至师。美赫巴巴的大师。
幻相(Illusion ):假象,宇宙,幻境。摩耶的产物。[亦见]巴司;摩耶。
《 唤醒者》(The Awakener ):专门介绍美赫巴巴的刊物(1953—1986 ).
魂魄体(astral body ):灵魂用来体验魂魄界的形体,它起着联系浊界和精界的作用。[亦见]半精界。
加弥(Jami , 1414-1492 ) :波斯诗人和神秘家。
基督(christ ):弥赛亚,救世主,阿瓦塔。[亦见]耶稣基督。
吉万莫克塔(Jivanmukta )[吠]:达到“我是上帝”状态的人,对造物界有意识,但无灵性责任。获得解脱的在世灵魂。[苏非]撒里克-埃-卡弥尔;阿扎德-埃-姆特拉克(Azad-e-Mutlaq ) 。
结合(Union ) :同无限上帝合一的状态,与道合一。[苏非]瓦苏:[吠]埃吉亚(Aikya)。
羯磨:
羯磨(karma )[吠]:业:行动;命运。一个人生命中的自然与必然事件,由前世的作为所决定。
羯磨坎达(kaxma-kanda )[吠]:对达摩夏司绰(dharma shastra,,宗教戒律和传统)的外部遵从;正统。[苏非]夏里亚特。
羯磨瑜伽(karma-yoga )[吠]:无私行动瑜伽。
羯磨瑜伽者(karma-yoga )[吠]:无私行动瑜伽的实践者。
杰萨瓦拉(埃瑞奇,Eruch B Jessawala , 1916—2001 ) :印度人。美赫巴巴的满德里成员和贴身翻译。《 美赫巴巴语录》 第七版编辑之一《 曾经如斯》 的作者。
精界(subtle sphere / world ) :由前四个意识层面组成。人因为精业相而用精体体验精界,精业相没有浊业相厚重。第四层面乃心界的门槛,它既不完个属于精界又不完全属于心界。[苏非] 阿拉姆-埃-玛拉库特( alam-e-malakut)。[吠]普拉卜万(pran bhuvan )。[亦见]半精界。
精界
英文:subtle sphere/worldjiben
精界:三界之一,人因为精业相而用精体体验的世界,属于纯能量(Pran)的领域。
三界:浊界是纯物质(Akash)的领域,精界是纯能量(Pran)的领域,正如心界是纯心(Mana)的领域。(注:这里在普通人类里的灵魂完全意识到浊界,但却丝毫意识不到精界和心界,也意识不到大我。)
精体
精体,人体的第二个“軆”,能量体,普拉那,是欲望和生命力的媒介,又称精意识,精印象。
英文:subtle body
词义
精:精微,纯净,美好,精神,精力等。
[spirit;energy;vigor]人死精亡而形存。——《论衡·论死》
体: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 lǐ)声。今简化为“体”。
此处是指:人体的第二个“軆”,能量体,普拉那,是欲望和生命力的媒介,又称精意识,精印象。
词汇出处
美赫巴巴语录的定义
精体[1]
当灵魂的全意识转向内(即转向自身)时,它才能意识到精体、心体以及相应的世界。灵魂通过精体体验到精界时,便认同于精体;正如它在通过浊体(肉体)意识到浊界时,与浊体认同那样。
阿特玛(灵魂),实际上等同于浑一、无限和永恒的帕若玛特玛(超灵)。灵魂实际上是超越浊、精、心三界的。但它却认同于夏里亚(浊体)、普拉那(欲望与生命力的媒介——精体)和末那司(心的所在地——心体),从而体验到自身是有限的。灵魂在超越状态中是无形、永恒和无限的“一”,但它却认同于多样、有限和可灭的现象形式世界。这就是摩耶,也就是说宇宙幻相。
精体(subtle body / form )
:在精界发挥作用的生命力(普拉那),欲望和生命力的媒介。[苏非]们古斯姆-埃-拉提夫(jism-e-latif
) ;「吠」普拉那;苏克希玛夏以亚(sukshma
sharir )。
静心(medltatlon ) :通过不同方法使心专注直至达到止息的过程。
卡比亚(Kabir ,1440—1518 ) :印度至师兼诗人。
喀罗瓦人(Kauravas
) : [见]克利须那。
喀延(Kalyan
) : (1)在《 语录》 “真正的师徒关系”一章中提到的喀延,是至师斯瓦密罗姆达斯-萨玛特最喜欢的门徒。(2
)在“跋:实现我的十二个途径中提到的喀延,是至师卡比亚最喜欢的门徒,[亦作」喀玛尔(Kamal
)。
可兰经(Koran):伊斯兰教经典。[亦作]《 古兰经》 。[参见]穆罕默德。
克利须那(Krishna):阿瓦塔,他的故事见于印度教史诗《 摩呵婆罗多》,其教义通过印度教传给人类。他在歼灭喀罗瓦人的战役之前对阿朱那讲的话被录于《 薄伽梵歌》[亦见」拉妲-克利须那。
库特博(Qutub)[苏非]:字面意义是“轴”或“枢纽”,宇宙的灵性中心;至师;人神。[异体拼写]Kutub; Qutb;[苏非亦作]撒里克-埃-姆片弥尔。[吠]帕拉姆莫克塔(Param Mukta );赛古鲁。
拉妲-克利须那(Radha-K-rishna ):拉妲原是个挤奶女,她对克利须那无与伦比的爱使她成为他的所爱[亦见]克利须那。
拉哈(lahar ) [吠]:冲动,波浪,涟漪。引起创世的上帝心血来潮。
拉苏(Rasool ) [苏非]:上帝的使者:阿瓦塔(参见该条目)。
莱拉(Layla ):[异体拼写]Laila , Leila 。[见]马侬。
鲁米(毛拉那-加拉路丁,Maulana Jalaluddin Rumi ,约1207—1273 ) :波斯诗人,苏非至师,托钵僧狂舞的创始人,夏姆司-埃-塔卜容兹的门徒。[亦作]加拉路丁鲁米。
罗摩(Rama ):阿瓦塔,他的一生成为印度教史诗《 罗摩衍那》的题材,其教义通过印度教传给人类。「异体]Ram :[亦见]希塔-罗摩。
摩哈普罗来亚(Mahapralaya ) [吠]:在每个宇宙周期末发生的世界大绝灭。[苏]奇亚玛特(Oiamat )。
玛居卜-埃-卡弥尔(Majzoob-e-kamil ) (苏非):在第七意识层面完全触人上帝而肉体却保留一段时间的灵魂。[异体拼写] Majzub。[吠]卜拉弥-卜特(Brahmi Bhoot ) :末狄-莫克塔(Vldeh Mukta )。
马侬(Majnun ):马侬和莱拉的故事讲他们之间专一的爱,据说是源自」阿拉伯的一个真实故事[异体拼写] Majnu。
玛司特(mast ) [苏非](神醉灵魂) :陶醉于上帝之爱的行道者[阴性l 玛司塔尼(mastani)[亦见]兀玛塔。
玛司提(masti )。玛司特和玛司塔尼所体验的神圣陶醉状态[亦见]兀玛塔;玛司特。
摩耶(Maya )[吠]幻相,假象,上帝的影子:愚昧原理,愚昧的根源,使人把假当作真,把无当作有的大幻化。[苏非]莫耶兹(Mejaz)。
满德里(mandah )[梵语]:阿瓦塔的亲密门徒圈。
美赫巴巴(Meher Baba,1894—1969 ) :生于印度浦那。当代阿瓦塔。《 美赫巴巴语录》 的作者。
美赫巴巴灵性中心(Meher Spiritual Center ) :美赫巴巴圣地。位于美国南片罗来那州默土海滨(Myrtle Beach , South Carolina , USA ),美赫巴巴于1952 年第一次访问此地,并称它为“我在西方的家”。
美赫巴巴期刊(Meher Baba Journal ) :专门介绍美赫巴巴的刊物(1938—1942)。
美拉巴德(Meherabad ):美赫巴巴朝圣中心。位于印度玛哈拉施特拉邦的阿美纳伽地区。1920 年代由美赫巴巴亲自创建。这里有美赫巴巴的陵墓和其它重要设施,包括朝圣者中心,档案馆,学校和医院。
美拉扎德(Meherazad ):美赫巴巴晚年居住的地方。位于印度玛哈拉施特拉邦的阿美纳伽地区。这里有美赫巴巴做过重要灵性工作的隐居山。
弥赛亚(Messiah ):人类所期待的救世主;阿瓦塔;神人。
莫克提(Mukti ) [吠]:解脱,从生死循环(转世)中解放出来。莫克提有四个类型:(1)普通莫克提或莫克希;(2)未狄莫克提;(3)属于占万莫克塔的古万莫克提;(4)属于至师的帕拉姆莫克提。[苏非]那加特(Najat )。
莫克希(Moksha ) [吠]:普通莫克提;解脱,即从生死循环或者说转世中解放出来。大多数灵魂的最终归宿。[苏非]那加特(Najat)。
末那司(manas ) [吠]:心;因体;心的所在地;心体。[异体]末那( mana)。[苏非] 吉斯姆-埃-奥塔夫(jism-e-altaf )。[吠亦作l 卡伦夏里亚(karan sharir )。
末那乃希(Manonash)带来这个光荣的状态:这里多元性离去,一体性到来;愚昧离去,知识到来;束缚离去,自由到来。我们都处于这个无边的无限知识海洋,却对之一无所知,直到心——愚昧的根源——永远消失;因为只有心停止存在时,愚昧才停止存在。
未尼安(Vidnyan):知识,大无,知道万物万人(即大无)的始与终。
穆罕默德(Muhammad ):先知;拉苏;阿瓦塔;伊斯兰教创始人,其教义通过《 可兰经》 传给人类。[异体拼写」Mohammed。
姆卡姆-埃-阿法散(muqam-e-afasan )[苏非]:错觉的寓所,行道者自认为己达目标的错觉。[异体拼写]mukam-e-afasan 。[吠]斯散(Sthan)。
纳拉延马哈拉吉(NarayanM 汕araJ , 1885—1945)。印度至师。美赫巴巴的大师。
纳图(保,Bal Natu , 1919 一2003 ) :印度人。美赫巴巴的满德里成员《 美赫巴巴语录》第七版编辑之一。《 神人剪影》 等书作者或编辑。
奈提奈提(neti neti ) [吠]: “非此非此”;否定原理。
内化(involution ):意识焦点向内转向大我的灵性进步过程。[亦作] 意识内化。[参见l 意识层面。
涅槃(Nirvana )[吠]:终极彻底地融入神性(上帝);心(自我)的寂灭;绝对真空状态;终极法那的第一阶段。[异体拼写]nirvan。[吠亦作]末那乃希(Manonash )。
涅未卡帕三昧(Nioikalpa Samadhi )[吠]:物我都不存在的与道合一体验;成道者对“我是上帝”状态的体验。[亦见]法那-费拉。
涅未卡帕状态(Nirvikalpa state )[吠]:成道者的“我是上帝”状态。[苏非]法那-费拉。[亦见] 成道。
噢姆点(Om Pofnt)[吠]:创世点;万有涌出的地方。“Om”乃创世之初的原始和海洋似的声音;神音。「异体拼写」Aum 。
帕若巴克提(Para-bhakti )[吠]:神爱。
帕若卜拉玛(Parabrahma )[吠]:至灵;超越超越状态的上帝。
帕若玛特玛(Paramatma ) [吠]:上帝的超越状态:超灵(参见该条目)。[异体]帕若玛特曼(Paramatman)。
帕若玛希瓦(Parameshwar ) [吠]:全能的上帝。
帕若姆罕撒(Paramhansa ) [吠]:成道者:有时候完全融入上帝(叫做“玛居卜-撒里克”) ,有时候意识到造物界(叫做“撒里克-玛居卜”)的完人。[异体]帕若玛罕撒(Paramahansa ) [苏非l 玛居卜-撒里克( Majzoob-Salik ) ;撒里克-玛居卜(Salik-Majzoob )。
帕瓦蒂伽(Parvardigar )[苏非]:作为维持者的上帝;守护之神。[吠]毗瑟弩(Vishnu)。
坡德穆(查尔斯,CharleS B Purdom ,1883—1965 ) :美赫巴巴的门徒。英国作家和莎士比亚评沦家。《 神人》 和《 神对人与人对神:美赫巴巴语录》 等书的作者或编辑。
普遍灵魂(Universal Soul ) : 上帝;大我;超灵。“普遍灵魂”强调上帝的无所不在性,“超灵”强调上帝的超越性。[亦见]超灵。
普拉卜(Prabhu ) [吠]:主;上帝。
普拉拉卜达(Prarabdha ) [吠]:命运业相;每一生的必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的印象或者说业相。[亦作]普拉拉卜达业相。[苏非】 姆夸达( muqaddar )。
普拉那(prana ) [吠]:生气;生命力;精体(欲望和生命力的所在地)。[异体拼写]pran 。[苏非]吉斯姆-埃-拉提夫(jism-e-latif )。[吠亦作]苏克希玛夏里亚(Sukshma Shanr )。相当于道教的“精”和“精气”。
普那瓦拉几亚(Puma vairagya ) [吠]:完全漠然或超脱,彻底离欲。
普如刹(Purusha ) [吠]:至灵;同普若奎提共同引起现象存在的无上灵。[异体]普如希(Purush )。
普若奎提(prakriti ) [吠]:现象世界;自然界:造物界;与普如刹共同引起现象存在的未显现宇宙能量。
齐西提(克瓦伽-姆伊奴丁, Khwaja Mulmiddin Chishti ) :十二几世纪印度阿吉玛的苏非至师。[亦作]克瓦伽-撒合卜(Khwaja saheb ) :姆伊奴定,齐西提(Moenuddin Chisti )。
求道者(asPirant ) :寻求真理的人。[亦见]撒达克,瑜伽士。
人神(Man-God ) :人成为神;至师。!苏非]库特博;撒坦克-埃-姆卡弥尔。[吠]帕拉姆-姆克塔(Param Mukta ) ;赛古鲁。[参见]神人。
睿希(rishi ) [吠]:圣哲,智者。
撒达克(sadhak ) [吠]:行道者。[异体拼写]sadhaka 。[亦见]瑜枷士。
萨达拉(Satilra ) :印度玛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城市。美赫巴巴第二车祸发生的地方。
撒达那(sadhana ) [吠]:修行;成就之道。「苏非]姆加希达(mujahida )。
撒哈加瓦斯特哈(Sahajawastha ) [吠]:具有无限自发性和无间断自知的无限意识的自如状态。
撒哈伊三昧(Sahaj Samadhi ) [吠]:至师和阿瓦塔对其自如和不间断完美生活的自发体验;行动中的神性。[苏非] 巴卡-比拉(Baqa-Billah)[吠亦作]阿特玛普若提特哈帕那(Atmapratisthapana )。
萨考利(Sakori ) :印度玛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镇子。鸟帕斯尼玛哈拉吉长期居住的地方[参见该条目]。
撒里克-埃-卡弥尔(Salik-e-Kamil
) : [见]吉万莫克塔。
撒里克-埃-姆卡弥尔(Sahk-e-Mukammll
) [苏非]:至人;至师。[苏非亦作]库特博。[吠]帕拉姆-莫克塔(Param
Mukia ) ;赛古鲁。
撒玛特(斯瓦密罗姆达斯,Swami Ramdas Samarth ) : 十七纪的至师。
撒晤斯(sahavas)[吠]:共同生活;伴随。[异体]撒晤撒(Sahavasa )。
布迪克层:
物质层
德性:
赛巴巴(Sai Baba , 1839—1918 ) :至师。美赫巴巴的大师。[亦作l 舍地的赛巴巴。
赛古鲁(Sadguru ) [吠]:真理导师;至师。[苏非]库特博;撒里克-埃-姆卡弥尔。[吠亦作]帕拉姆-莫克塔(Param Mukta)。
赛荪医院(Sassoon Hospital ) :美赫巴巴出生的医院。位于印度浦那。
三昧(Samadhi ) [吠]:入定;融入[亦见]涅未卡帕三昧:撒哈伊三昧:未狄三昧。[比较]三摩地(Samadhi )[印地/马拉地语]:墓地;圣陵。
上帝(God ) :道,神,大我。人格上帝指神成为人的阿瓦塔和人成为阿瓦塔和成为神的赛古鲁。非人格上帝指上帝的超越状态,超灵或帕若玛特玛。
舍地(Shirdi )印度玛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镇子。赛巴巴长期居住之地。
神秘体验/能力(occult experiences / powers):在浊界和半精界(包括魂魄界),产生的超自然体验和能力。在前三个意识层面的超自然能力叫做神秘能力。第四层面的能力属于上神的神圣全能。[亦见] 悉地。
神秘学(occultism ) :神秘理论与实践,对神秘或超自然能力和力量的信仰或研究。作为艺术的神秘学即实用神秘学,特别是出于灵性目的而对神秘能力的利用。作为科学的神秘学是对神秘现象的研究。
神人(God-Man ) :神以肉身降入人间;神成为人;阿瓦塔。[参见]人神。
《 神曰》 (God Speaks ) :经典灵性文献,美赫巴巴著。书中对创世的起因和目的,意识及其副产品形体的进化,意识内化和上帝的不同状态做了详明的解释。1955 年由美国纽约道得密得公司出版。
圣方济各(Saint FranciS , 1181 或1182—1226 ) :至师;意大利阿西西人,天主教方济各会及方济各女修会创始人。
实在(Reahty ) :绝对真理;上帝。
斯蒂文斯(邓,Don E StevellS ) :美赫巴巴的门徒。《 美赫巴巴语录》 第
六版三卷本的编辑之一。《 听着,人类》 的编辑和作者。现居法国。
朔月夜(amavasya ) [梵]:太阴月中最黑的夜。
苏非(Sufi ) :一般指那些遵循先知穆罕默德的密宗教义的人。跟随阿瓦塔美赫巴巴的苏非乃属于“苏非主义再定向”。
苏非主义(Sufism):伊斯井教中的神秘派,主张通过隐居、沉思和禁欲等来净化心灵,使心中只存在上帝,以最终完全融入上帝,达到人神合一。该神秘主义的历史渊源己经无可追溯。
塔俱丁巴巴(Tajuddin Baba , 1861—1925 ) :印度至师。美赫巴巴的大师
塔里卡特(tariqat )[苏非]:道,灵性道路。[异体]tarikat ;塔里卡( tariqa )。[苏非亦作]拉合-埃-塔里卡特(rah-e-tariqat)。[吠]阿第亚特玛-玛各。
提兀拉外拉几亚(tivra vairagya ) [吠]:强烈冷漠,超脱或离欲。
瓦隶(wali)[苏非]:字面意义是“朋友”。上帝之友;第五意识层面的行道者[异体拼写]vali 。[苏非亦作]阿卜拉(abrar ) ;瓦隶安拉(wali Allah )。[吠]玛哈普如希(mahapurush ) :圣人(sant )。
瓦苏(Vasl)「苏非1 :结合;与道合一的状态[吠]埃吉亚(Aikya )。
完人(Perfe One 。):成道者;至人;真人:全人。[苏非]因散-埃-卡弥尔( Insan-e-Kamil )。[吠]希吾-阿特玛(Shiv-Atma)。
万有(everything ):万物;虚有:宇宙幻相。[比较]虚无。「参见」有。
人有完万
未阿提瑞卡(vyatireka ) [吠]:心理分析活动。
未狄莫克提(Videh Mukti ) [吠]:解脱或者说莫克提状态。在该状态的人肉体保持一段时间。[异体]未狄亚莫克提(Videha Mukti)。[苏非]玛居卜亚特(Majzoobiyat )。
未狄三昧(videh samadhi ) [吠]:神性昏迷状态;处于该状态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和周围世界毫无意识。「异体]未狄亚三昧(videha samadhi)。[亦见]法那-埃-扎合瑞。
未尼亚尼业相(vidnyani sanskara ) [吠]:一元业相。阿瓦塔被至师揭去面纱之前,所具有的特殊类型的业相或者说印象,以及阿瓦塔赋予其圈子成员的业相。[异体]未吉亚尼业相(vijnani samskara )。「苏非]阿哈第亚特(ahadiyat )。
我心(ego-mind ):通过浊、精、心体来体验印象的个性中心,即个体化的灵魂。
未阿提瑞卡(vyatireka)[吠]:心理分析活动。
未狄莫克提(Videh Mukti)[吠]:解脱或莫克提状态。在该状态的人肉体保持一段时间。[异体] 未狄亚莫克提(Videha Mukti)。[苏非]玛居卜亚特(Majzoobiyat)。
未狄三昧(videh samadhi)[吠]:神性昏迷状态;处于该状态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和周围世界毫无意识。[异体]未狄亚三昧(videha
samadhi)。[亦见]法那-埃-扎合瑞。
未尼亚尼业相(vidnyani sanskara)[吠]:一元业相。阿瓦塔被至师揭去面纱之前,所具有的特殊类型的业相或者说印象,以及阿瓦塔赋予其圈子成员的业相。[异体]
未吉亚尼业相(vijnani
samskara)。[苏非]阿哈第亚特(ahadiyat)。
提兀拉外拉几亚(tivra
vairagya)[吠]:强烈冷漠,超脱或离欲。
无(Nothing ):无限上帝的影子。[亦作]大无;全无:真无:真空。[比较]有。[参见]虚无;万有。
兀玛塔(unmatta) [吠]:处于上帝陶醉状态且全然不顾世俗标准和价值的人。[亦见]玛司特。
乌帕斯尼马哈拉吉(upasni Maharaj , 1570—1941 )。印度至师。美赫巴巴的大师。
希达(siddha ) [吠]:达到灵性完美的成道者。
悉地(siddhi ) [吠]:神力;超自然能力。[亦作]神秘能力。[苏非]塔加力( tajalli )。[亦见]神秘体验/能力。
希塔-罗摩(Sita-Ram ) :希塔是罗摩主的伴侣和爱人。[参见]罗摩。
希玛善外拉几亚(Shmashan vairagya )[吠]:字面意义是“葬地或火葬场超脱”;突然和暂时的超脱。[异体拼写]smashan vairaagya 。
息瓦基(shivaJ , 1630—1680 ) :印度马拉地国的创始人;社会改革家,军事领袖和宗教宽容的倡导者。「异体拼写]Sivaji 。
夏里亚(sharir )[吠]:字面意义是“身体”。肉体或浊体。「异体拼写」sharira 。[苏非]吉斯夫-埃-卡斯夫(jism-e-kasif )。[吠亦作]斯术夏里亚(sthul sharir / sthula sharira )。
夏里亚特(shanat )「苏非]:对宗教戒律和传统的外部遵从;正统。[异体]夏里亚(sharia )。「吠]羯磨-坎达。
夏姆司-埃-塔卜睿兹(Shams-e-Tabriz ,卒于1247 年):苏非至师。鲁米的大师。[异体]夏玛-埃得-丁(Shama-ad-Din ) :夏姆司-塔卜睿兹( Shamsi Tabriz )。
香璋(kasturi-mriga)[梵]:肚脐散发出庸香的鹿。
心界(mental sphere / world) :由第五和第六意识层面组成,心体通过心印象体验心界,这些印象比精印象更精微和稀薄(也就是说不那么浊重)。[苏非]阿拉姆-埃-加卜如特(alam-ejabrut )。[吠]末那-卜万( mano bhuvan )。
心体(mental body / form ):在心界发挥作用的因体;我心的所在地· [苏作]吉斯夫-埃-奥提夫(j ism-e-altaf )。[吠] 末那司:卡伦夏里亚( karan sharir )。[亦见]我心。
心质(mind-stuff):心的内容和材料。
行道者(pilgrim):行灵性道路的人;行者:穿越意识层面的求道者。
虚无(nothing):乌有;虚有;宇宙幻相。[比较]万有。「参见]无;有。
耶稣基督(Jesus Christ):神的儿子,阿瓦塔,其教义通过基督教和《 新约圣经》 传给人类。[亦见]基督。
业相(sanskara )[吠]:印象;过去的体验所留下的痕迹,决定一个人的欲望和行动。[异体拼写]samskara 。[苏非]奴库希-埃-阿玛尔(nuqush-e-amal )。[亦见]普拉拉卜达业相;未狄亚尼业相;瑜伽瑜伽业相。
耶兹单(Yezdan )[啊维斯陀]:全能的上帝。[亦见]阿乎若玛兹达。
易卜拉欣(Abraham):先知,人类祖先。在《 可兰经》 故事中,易卜拉欣受召杀亲生儿子易司马仪以供献祭。在基督教《 圣经》 中,易卜拉欣被称作亚伯拉罕,易司马仪被称作以实玛利;亚伯拉罕受召杀亲生儿子以撒以供献祭。
伊朗尼(玛妮,Mani S. Irani , 1918—1986):印度人。美赫巴巴的满德里成员和妹妹。《 82 封家书》 等书的作者。
伊朗尼(默文.希瑞亚,Merwan Sheriar Irani):美赫巴巴的原名。
伊朗尼(希瑞亚,Sheriar Irani , 1 853—1932) :美赫巴巴的父亲。
伊朗尼(希芮茵,Shirin Irani , 1878—1943):美赫巴巴的姆亲。
易司马仪(I shmael):[见]易卜拉欣。
意识层面(Planes of consciousness ):灵魂在穿越灵性道路时所体验的不同意识状态。在前六个层面,灵魂的意识焦点逐渐从浊界转向精界,
然后转向心界:即意识的内化。在第七层面,灵魂成道并知道自己即上帝。[亦作]意识内化层面。
有意识 1.有意图;有愿望。2.有志向。3.故意。
无意识 无意识行为是没有经过主观分析判断而做出的一种本能行为。
伊扎德(Ezad )[阿维斯陀]:独一上帝:唯一值得崇拜的主。
因体(causal body ) : [见]末那司;心体。
有(Everything ) :包括无在内的无限上帝。「亦作]大有:直有:全有。[比较]无。[参见」万
万有(everything):万物;虚有;宇宙幻相。[比较]虚无。[参见]有。
有;虚无。美赫巴巴对这些术语的解释是:虚无=虚有;真无=既非虚有又非虚无:真有=无限上帝。(见美赫巴巴《 神曰 》 1973 年版第254 页。)
瑜伽(yoga ) [吠]:字而意思是“结合”严格的生活方式。[亦见]巴克提瑜伽;禅那瑜伽;揭磨瑜伽。
瑜伽卜若希塔(yoga 一bhrashta )[吠]:堕落瑜伽士;在灵性道路上倒退或堕落的求道者。
瑜伽士(yogi)
[吠]:修炼瑜伽的人;求道者【异体拼写]y ogin ;
[苏非]拉合拉夫(rahrav )。[亦见] 揭磨瑜伽者;撒达克。
瑜伽瑜伽业相(yogayoga sanskara)[吠]:非束缚性业相/印象;为灵性工作而恢复普通意识的完人的业相;无印象者的印象。
愚昧(ignorance):无知,无明。[参见]摩耶。
宇宙心(Unlversal Mind)成道者恢复普通意识时使用的心。
至古者(Ancient One ) :阿瓦塔:神人。[参见该条目]。
智慧大师(Master of wisdom):明师。[亦见]大师;至师。
至师(Perfect Master ):同时意识到上帝和造物界,并在世界上履行灵性责任的成道者。[亦作]大师;人神。[苏非]库特博:撒里克-姆卡弥尔。[吠]帕若姆-莫克塔(Param Mukta ) ;赛古鲁。
浊界(gross sphere /
world):浊体因浊印象而体验的物质世界。[苏非]阿拉姆-埃-那苏特(alam-e-nasut
)。[吠]安那卜万(anna
bhuvan )斯术卜万(sthul bhuvan
)。
浊体(gross body /
form):在浊界中活动的肉体或形体。[苏非]
吉斯姆-埃-卡斯夫(jism-e-kasio )。[吠]夏里亚;斯术夏里亚。
吉兀阿特玛(Jeevatma):有形体的灵魂、肉身灵魂、个体灵魂。
我心(ego-mind):大我用来(通过浊、精、心体)体验印象的个体性基地。
自性(selfhood):灵魂的真性;上帝:真理。
开悟(enlightened):这个词对巴巴的弟子来说,是对达成启悟阶段的描述(它只是第五层面)而不是第七层面,第七层面是上帝实现。
开悟:非透过口头讨论而得,开悟的寻求就是内在追寻的历程,乃身体实际力行的神秘成就。
开悟(realization实现;领悟): 心眼开了,开智慧、也称悟道理、得道、明心见性等,觉悟道理,实证生命之实相,厌恶五欲(财、色、名、食、睡),出家为道。相对于一般人对世间本质及生命实相的无知。
开悟( lllumination ):心见超灵(上帝)的灵性状态,但尚未成道。相当于佛教的“明心见性。(业相积存于心而非灵魂,灵魂永远是洁白的,但是,心只有成为一面无尘埃的镜子,才能反映真理,当好坏印象全部消失时,心见到灵魂。这就是“开悟”。心见灵魂并不等于灵魂认识自己,因为灵魂不是心,而是超越心的上帝,因此,即使心见灵魂之后,它还必须融入超灵才能认识到自己即真理,这就是真理实现。——美赫巴巴“善与恶”)
开悟状态是第五层面(wali/至上之友)的状态,一种以上帝之“眼” 持续而无间断的目睹状态——“受限我”臣服于“神圣我”的面前,根据统治虚幻粗拙界的二元律则,为了所有人的灵性利益而扮演起双重角色。(参见“瓦隶”上帝的朋友)——灵性之路的阶段
一个确立于第五层面的人的衡量标准是,他知道任何想知道的事,但只是连续性的,一次只能知道一件,例如一个确立于第五层面的人能够阅读世上任何地方任何人的心。——开悟的不同状态
只有灵性修持达到开悟状态;才能获得直接知识。这种深奥的状态,相当于超越清醒、作梦和深睡状态的超意识状态,即所谓的"图力亚"(Turiya)状态。开悟就是个体意识与至上意识(Brahman)即与宇宙意识(UniversalConsciousness)的结合,亦即达到深刻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修持者扩展个体意识到宇宙意识时,就会自我了悟,就会了解意识的各种不同层面,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天地万物和人与宇宙的奥秘,了解宇宙意识的知识。——《奥义书》知识的来源
图力亚(Turiya):人有三种状态:醒着、做梦、深睡和第四种状态,称为“图力亚(turiya)”超意识状态,这种状态非语言文字所能描述,只能经验到,此种状态是生命中至高无上的天人合一状态。
明心见性: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我;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顿悟:
顿悟: (术语)有一类大心之众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为顿悟。初得小果,后回入大乘,而至佛果,此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历劫之修行,渐成佛道,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为顿悟。但以初义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其手。”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又云: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又曰:“但无忧憎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
解脱(Emancipatio/Liberation) :从生死循环或转世中解放出来。[苏非]那加特(Najat)。[吠]莫克希;莫克提。[佛教]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
觉悟(Enlightenment ) :成道;成佛;实现真理。[比较]开悟。
觉悟:[come to understand]∶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对道理的认识。[wake up]∶进入到一种清醒的或有知觉的新的状态。佛教语。谓领悟佛教的真理,以此指开悟的人,与执迷不悟者相反。
智慧:智慧,道法也。《智慧说》:智,法用也;慧,明道也。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根尽在道中。智者明法,慧者通道。道生法,慧生智。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智慧,道法也。
——张子往
菩提:( Buddhi,intellect) 智性。
无知:
无明:
(1)、对某种知识的欠缺,也即无知(《广森林奥义》IV.3.20)。同时,这种无知并非单纯的、消极的,而是具有积极发挥作用的因素,因此,也可以说是可以生起结果的一种原因。根据商羯罗对《广森林奥义》的注疏,无明是因为潜在印象(vasana)的缘故才生起了误知,[16] 换言之,梦中所见诸现象,本非实在,而是由觉醒时所得潜在印象所引起,这是一种误知。
(2)、无意识的状态(《广森林奥义》IV.4.4)。杜依森(Deussen)认为,奥义书说人在逝世后进入轮回时,他会蜕去肉身和去除无明,这个无明实际上指的是人的"全部的经验知识"(entire empirical knowledge of things)。[17] 因为在《广森林奥义》(IV.4.2)中曾说在死亡之时,"知"(vidya)、业(karman)、前世之识(purvaprajna)三者会伴随阿特曼轮回,那么,这个知显然是一种对经验世界的认识,而不是对梵的认知,因为梵知是不可能伴随阿特曼轮回的。vidya与avidya是一种对立的状态,明是对经验事物的认知,而无明也就是认知能力的缺失,因此当是无意识状态。
(3)、非真知(《广森林奥义》IV.4.10)。奥义书哲学家认为,陷入无明的人们面对的是黑暗,而对误知感到满足的人则将陷入更大的黑暗之中。对一般的知识不能盲目地赞美,因为那些都是经验知识,是误知,只有远离了知与无知的对立的真知(梵知)才是使人们脱离生死的解脱智慧。因此,无明就是对真知的缺乏,或者是将经验知识误认为真知。祭式也属于一种非真知(行为,karman),也属无明。
田心译自美赫巴巴著《语录》第7 版 1986年出版印度美拉扎德
什么叫佛?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叫做“佛”。
自觉,就是自己觉悟了,所谓证得菩提,就是觉悟了,找到了生命的根本;
觉他,是度一切众生。
开悟(realization实现;领悟)
①[印度教]
觉照:
在佛学里,觉照与禅定与修行是一体皆可 ;有分别如你觉了,你已入佛境,可无时不在照中;所谓悟后才能称真修行,哪样修行呢?觉照!也可说成止观。静时修止,动时修观;一切修行方法也都围绕着止观法,但悟道后的止观修法,才能被称为觉照。它如大光明境界。也就是楞严大定。
阿瓦塔美赫巴巴中文网站:http://www.meherbab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