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粉红清真寺莫克清真寺设拉子伊朗 |
分类: 亚洲 |
逡巡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伊朗街头,可能最为常见的公共建筑就是遍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中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其中不乏很多年代久远、规模宏大而且至今依旧焕发着绚丽风姿的历史遗迹,但是,在如此众多的风格建筑中,我却被一座不论规模还是气势上都可能排不上名次的小清真寺深深地吸引了,它,就是有着“粉红清真寺”之称的设拉子莫克清真寺(Nasīr al-Mulk)!
莫克清真寺建于1876年卡扎尔(Qājār)王朝,至今100余年依旧保存完好,它的外墙精美、繁复、艳丽的程度完全不亚于德黑兰几个皇宫的外墙。外墙和外墙的彩釉砖是不同颜色的波斯图案,圣火花瓶的图案布满了清真寺的各个角落。
关于这个圣火花瓶的图案还有个故事,据说游牧民族的波斯人本身信封的都是我们在金庸小说中听说过的“拜火教”,喷着圣火的花瓶是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但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军团攻破波斯后为了从精神上永远征服波斯民族,强迫波斯人毁掉拜火教的祭坛并且在原址上为他们建造穆斯林的清真寺,波斯人为阿拉伯人建造清真寺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不为外族人灭绝,在建造清真寺的时候就以花代火,把自己的信仰刻画在清真寺上,今天我们看到的花,其实在波斯人心中是熊熊不灭的圣火,而现在的伊朗人家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摆放着一个形制大体相同花瓶。
▲粉红清真寺就隐藏在设拉子市区中一条寂静的深巷中,简单拥挤的街道、传统朴实的外装实在无法让我把面前的这座建筑与“粉红”、“最美”、“炫彩”这样的词汇结合在一起。。
▲一道镶满铜钉、铜条的厚重木门用它的沧桑将清真寺内外一百多年的时间与空间完全分隔开来。。
▲迈过这条界线,就完全进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也许就是这个世界中最远与最近的距离吧?
▲清真寺由一个四方的庭院构成,功能不同的建筑围绕在中心喷水池四周
▲波斯工匠巧妙地将光线运行的时间融入到了建筑设计之中,冬日的晨光可以直接将它的温暖洒入右侧的“冬宫”之中,而左侧的“夏宫”却在一天中最炎热的阶段躲在阴凉之中
▲粉红清真寺的外墙精美、繁复、艳丽的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座现存的波斯王宫,智慧的波斯工匠们将一块块规则、不规则的彩色瓷砖拼接在清真寺的外墙上,把这座建筑的外墙妆点的就像一座处处盛开着粉红玫瑰花的大花园,正因如此这座清真寺被冠上了“粉红”的称谓!
▲墙面上贴满彩色的釉面砖,色彩花纹是经典波斯风格的伊朗装饰,以粉红色、淡黄色和淡蓝色为主,形态具有张力,百余年后色彩依旧鲜丽。
▲规则与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充斥着建筑的角角落落,对称与不对称之间都能感受到波斯文化的博大!
▲像蜂窝一样的立体穹顶,每一块彩釉砖与穹顶的弧度都贴合得天衣无缝
▲极具张力的图案中几乎无法数清能工巧匠们为它量身设计出的繁复的几何图形
▲密集恐惧症,有木有?这里真的不得不再次惊叹波斯工匠超凡的想象力和巧夺天工的技艺
▲支撑整座建筑的主墙体中,波斯工匠巧妙的在砖块间加入适量的木块替代,使得整座建筑的抗震能力得到了巨大地提升,这也是这座清真寺可以在百余年的动荡中巍然不倒的一个关键原因!
▲这就是引文中提到的“圣火花瓶”,它遍布在整座清真寺的角角落落,这是墙柱下石墩上的浮雕
▲又是“圣火花瓶”,波斯人心中是熊熊不灭的圣火!
▲太阳渐渐爬上房檐,把光和热一并洒向大地,这时的“冬宫”已经迎着阳光展开怀抱,开始沐浴这份来自上天赐予的温暖;而对面的“夏宫”依旧还躲在它绵长的阴影里
▲迈步进入“冬宫”,瞬间被透过彩色玻璃窗射入的光影震撼住了
▲整个大厅宽十多米,深度超过五十米,十多根斜蛇纹柱子撑起整个大厅,每根柱子上以及弧形拱顶都有雕刻以及复杂的瓷砖图案,气势非凡。
▲光线透过彩色玻璃投射到波斯地毯上形成了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组合。
▲彩色的玻璃窗、彩色的波斯地毯、彩色的墙壁、彩色的穹顶、彩色的光。。。它们交织在一起,把整个冬宫内部装点的如同一个万花筒中的世界!
▲本就已经华丽的波斯地毯在这炫光的映衬下变得更加的雍容
▲一位偶遇的波斯美女竟经不住这色彩的诱惑,居然彻底摘下头巾,亮出一头浓密的秀发,任由我们这些个外来者对着她肆意的按下快门,这光打在她的脸上。。。。太美了!(这是这次伊朗之行中唯一一次在公共场合看到摘下头巾的波斯美女哦!)
▲就连带我们的导游,一位亲身经历过两伊战争、迄今身上还有几块无法取出的弹片的伊朗老兵,此时,他一个人静静的盘坐在墙角,他的忧郁被这斑斓的光影衬托的更加沧桑。。
▲冬宫中在面向麦加的方向,有一个下陷的小穴,这是阿訇带领大家祈祷的位置,同行的女伴此时也去那里为自己敬上一个虔诚的祈祷
▲“冬宫”正对着的“夏宫”建筑结构与冬宫完全不同,在“夏宫”的外面建有一道完整回廊,它不仅可以遮挡住下午斜射过来的阳光,而且廊下的阴晾促使了空气的流通,使得“夏宫”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依旧可以获得天然的降温;同时,“夏宫”也没有采用“冬宫”全封闭的设计,而是在每一个拱墙上方都设置了镂空的气窗,保证了“夏宫”内部的空气自然流通,完美的设计!
▲“夏宫”的面积与“冬宫”相当,但装饰远不如“冬宫”华丽,撤去了地毯不说,就连柱子上都没有雕琢上美丽的斜蛇纹,墙壁及穹顶上的装饰也一律都是单一的黑色镶嵌
▲唯一能够找到色彩的只是几块作为展板的屏风顶端的彩色镶嵌
▲有趣的是,在“夏宫”的一角,居然有一条半地下的暗道,暗道的尽头是一口十余米深的水井,为什么会在水井的一段设计一条暗道呢?答案很简单,波斯人为了减轻打水的难度,居然在这暗道中养牛,然后让牛在这暗道中将深井中的水提上来!这条暗道居然是牛的跑道。。。
▲走出“夏宫”,仰望蓝天白云下华丽的尖塔,此时除了对波斯工匠的赞叹和敬仰外,心中已无它物,我被这七彩炫光下的粉红清真寺彻底征服了。。。
▲告别“粉红清真寺”,在门外与一位衣着传统的伊朗大妈迎面相遇,忽的这一刻,才把我的神智从波斯的炫彩中重新拉回到现实,这里是伊朗、这是波斯!!
更多旅行见闻及旅行直播尽在我的微博,点击图片进入我的微博关注我,更多精彩时刻及时放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