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行广州】杂访西关大屋


标签:
旅游广州西关大屋上下九岭南 |
分类: 慢行神州 |
从广州已经回北京两周了,北京寒冷的天气、糟糕的心情加上繁忙的工作,已经开始让我淡淡的忘记广州的温暖,直到今天,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晒着透过窗子透进来的暖暖阳光,开始边回忆、边慢慢的整理那几十个G的照片。突然发现,虽然在广州的时候天天加班加点,但还是有很多应该记录下来的东西仍旧沉睡在那一个个冰冷的文件夹里,借着冬眠期……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渐形成。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西关大屋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后来又扩展到西关的其他地区,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它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刻彩图案、红木家具、木雕花饰、槛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
▲光影下斑驳的大门更显出一份安逸和沧桑
▲被西洋风格砖雕围绕装饰的满洲窗,气派的很!
▲每户墙壁上都有这样的佛龛,看样子供的像是龙王吧?
▲“草泥马”??没搞懂它的功用
西关大屋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大屋的正厅,中规中矩的装饰彰显豪门风范
▲书房,不仅仅有着书柜,还有留声机和天然石景,雅致!
▲二厅,就是饭厅,简单的八仙桌好像还有当年满桌酒宴的味道
▲盘旋而上的中式木质楼梯,西洋吊灯,地域差异却配合的很完美

▲二层的走廊,阳光透过窗子、跨过栏杆洒在地面上,不一样的斑驳,同一种味道
▲哦,闺房,当年的大小姐可就住在这里,或许也是一位西关小姐哦~~
▲扶着二层的栏杆,俯视饭厅,换个角度看看
▲青云巷,仆人只能穿过这条小巷,从那个小角门出入
西关大屋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装在每一扇中式窗格中的彩色玻璃,黄的、绿的、蓝的……,不仅仅是美观,而且这些琉璃一般的彩色玻璃还把阳光那简单的色彩变成魔幻一般的光影洒在房间里,给本就奢华的西关大屋又多加上了一层西式的神秘色彩!
▲每一扇窗格上都拼接着彩色的玻璃
▲既不影响室内的采光,而且还很美观
▲还将彩色梦幻的光影洒的满墙、满地都是!!
▲就是它们,梦幻的彩色玻璃,不分远近、不分角度,都是这么漂亮!
现在保存下来的西关大屋基本已经都被改造成了文化展览馆,以前的老住户已不知所踪,无法从与他们的交流中去体会当年住在这些大屋中的感受,只能臆想一下他们身居其中的那一份自豪……
不过瘾,真的不过瘾,存下的西关大屋的照片只有寥寥,看来下次去广州又有新的任务了,好好去走几个西关大屋,最好能遇到几位真正的住户,最好能在这里住一宿体会一下……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