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寻古】王家大院

标签:
山西平遥晋中王家大院古城青年旅社乔家大院旅游 |
分类: 慢行神州 |
离开张壁古堡已时值正午,古堡没有像样的餐馆可以果腹,山西的石头饼又实在干的难以下咽,无奈只好饿着肚子直发王家大院,在古堡崖壁上摘的半口袋野酸枣成了这个中午唯一可以让可怜的胃继续工作的原料。
张壁古堡距离王家大院并不是很远,而且路况很好,估摸着没用了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停在大门口了。初探大院的感觉很奇怪,就像是到了一座古城堡。
王家大院分五处堡垒式院落,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所有建筑群都是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负阴抱阳),但目前开放的只有三处,停车场和游客中心就在“高家崖”的的东侧,下车迎面就是“院”门,与其说是院门,不如说是城门,高十几米的院墙,上有垛口、城楼,规模和平遥古城的城墙稍逊但仅仅有限,一人多高的两个大红灯笼悬挂院门两边,煞是气派的了得!!
从游客中心大家A着请了一个小导游,线路就从高家崖开始。
“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年间,共有两个主院,都是三进式四合院,当年分别住着王家第十七代王汝聪、王汝成两兄弟,二位老哥都是在当朝捐得的地方官员,一个是四品、一个五品(谁四谁五想不起来了)。两套院的格局相当的一致,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并且严格遵循着“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
进门的第一套院落就是那位五品的宅邸“奉政大夫”院。
其实从一走进院落,心情就十分的纠结,这也太奢侈了吧!暂不说院落规模之大,房屋设计之巧妙(连猫出入的门都设计好了),就是檐头墙端、扶手栏杆都是精妙的一塌糊涂,不夸张地说,整套宅邸之中就没有形式重复的设计,每一处砖雕、木雕、石雕都不尽相同,而且都有祈福求祥的讲究,即便是故宫、颐和园,我看也无法找到如此之多的变化,而且里外的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
从“丰政大夫”家的长工院就可以直接转入一墙之隔的“中X大夫”(那个字真的不认识,官职就是大司马)宅邸。和前者比较,院落布局、规模大体相当,空间感觉就是完全对称的两套院落,只是由于官职的区别,宅门的规模要气派很多,上下马石多出了整整一倍。
另外,做他家的小姐也更辛苦,前面那个院子的绣楼还有围栏可以让小姐在外面透透气、活动活动,这家的绣楼把围栏取消了,只有绣楼上一排的窗子,这闺女只有透气的份儿了,可怜呀!!
高家崖最西边,紧邻两家套院的是两家共用的书院。书院中还保留着当年私塾的陈设布局,书院中的砖、石、木雕一改宅邸中求富贵、平安、吉祥的风格,所有都体现出一份登科、高中的寓意,即便是简单的门框都雕成了竹节的样子(节节高呀)!
从西门转出“高家崖”,过一道架在与“红门堡”之间的石桥,就直接进入到王家的老宅“红门堡”了。
红门堡比高家崖更加古老,是始建于乾隆四年的一套大城堡!红门堡中用主街道将院落分成了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又依据家族中辈分、关系分为不同的职能区块。主干道的设计就是一个大大的“王”字,同时在堡内又隐约可以看到一条张扬的卧龙(井为龙眼、堡门为龙口、护河为龙须、干道为龙身、道上卵石为龙鳞、支路为四肢、还有一颗寓意龙尾的大槐树!这在封建礼制下可是大忌呀~~~)。
沿着主道依山势一路向上,过花圃、私宅,由于红门堡的建筑均出自乾隆早期,所以所有的雕刻及建筑风格更为粗狂、古朴,很多地方还留着前明的风格。
最后登上红门堡的后院墙(就是城墙),登高望远鸟瞰整片王家大院,惊叹规模之宏大,感慨晋商之富有,相比较王家之盛世,现在的煤老板们算个啥呀!不过这深宅大院之中又有多少的血泪心酸在其中,又哪是我们现代人所能体会的呢~!???
离开王家大院,肚子已经开始闹革命了,一天的行程计划全部完成可不当饭吃,王家大院外虽有不少的饭馆可供选择,不过景区饭菜的性价比是实在不能恭维的,加上同行一女孩要赶下午17:00去太原的汽车,只好强忍着咕噜…………
******本次晋中之旅所花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