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邓子恢故居

(2016-08-25 15:35:13)
标签:

杂谈

http://s2/mw690/001TcvJczy74jU8oFjPf1&690  在邓子恢故居前,亲友团成员与村主任邓跃彬(前排左一)及邓跃斌的父亲(中间者)合影。

               http://s10/bmiddle/001TcvJczy74kl3NT2969&690
                                          邓子恢同志卧室

               http://s12/bmiddle/001TcvJczy74khE07NN8b&690

                                      在邓厝村小广场留影


    在上午参加完邓子恢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后,下午我们亲友团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拜谒邓老故居“隆德堂”。

    在故居前的小广场,村主任邓跃彬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据他介绍,该旧居坐东朝西南,建于清代中期,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而具有闽西风格的厝楼结合、建筑精致严密的三进大院。邓子恢的卧室,就在这座大院后楼二层右边一间房间里,度过了少年、青年时期。当年龙岩和闽西重大的革命活动,大多是邓子恢和中共龙岩县委早期领导人一道在这里研究制定的。在与邓主任的父亲闲聊中得知,1929年初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三打龙岩城后,多次骑着枣红马来到隆德堂,同邓子恢一起聊天、讨论,策划龙岩革命斗争大计。

故居展框内几张邓老1953年回乡与村民亲切交谈的照片吸引了我,很眼熟,是父亲拍照的。那年的11月中旬,邓老在阔别家乡十五年后第一次回到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父亲鲁亚夫也跟随前往,这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一天,当乘坐的车子还未到东肖井田村口,邓子恢夫妇就急忙下车,快步走上前与围拢而来的乡亲们握手问候,人们看到他时,都亲切的大声呼唤他的乳名:“绍仔回来了!”邓老十分激动,父亲也被这一场景所感染,按下相机快门,将这一时刻记录下来。稍作休息,邓子恢和陈兰就来到故居前,这座老宅因邓老参加革命,曾四次被国民党反动派纵火焚烧,映在眼前的仅是破旧的断垣残基,单牺牲的邓氏亲属就有50多位。大家心情沉重,迟迟不肯离去 。邓子恢久久地端详着脚下的沃土,随后俯身抓起一把黏黏的泥土,用浓重的乡音喃喃自语:梦里依稀几回乡啊……

那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展示了邓子恢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创建革命根据地,夺取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这些,我们虽然早已耳熟能详,但依然为邓老直抒己见、敢于担当的高尚品德所感动。
黄昏已至,我们依依不舍地与乡亲们告别。依托红色文化背景,邓厝村的改变是巨大的,相信在镇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