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迎建:站在电纸书的肩膀上眺望未来

(2010-04-19 15:30:03)
标签:

数字时代

it

分类: 业界大佬



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res/1/20090625/75241245893138962.jpg

 

□本报记者  程晓龙  见习记者  李淼

  刘迎建的习惯是,认准了一件事就埋头去做。

  20多年前,刘迎建认准了“汉字手写识别”,一做20载,终于使这种中国人主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占领市场八成份额,甚至连微软都为之注目;20多年后,他认准了“电纸书”,调配全公司力量和资源全力以赴。刘迎建认为,电纸书在未来是无所不能的信息终端,前景广阔,潜力无穷。 

  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刘迎建是一个革命者,他所倡导的电纸书在未来很可能会改变整个传统出版业的运转流程。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刘迎建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年轻时候的他甚至想拿诺贝尔奖。

  “实际上,在大三的时候我就为自己定好了终身——做好手写识别,做好汉字识别。”1978年恢复高考,已经25岁的刘迎建赶上了高考年龄限制的末班车,考入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大三那年,整整一个暑假,刘迎建设计出了一套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方案。不过,没高兴几天,他发现了不足:任何一套方案,总有15%的规则需要死记硬背,能不能有一种普通人都可以使用的汉字输入方式呢?

  为解答这个问题,刘迎建埋头一干许多年。1985年,在既没有研究方法和程序的积累,又没有实验样本和实验数据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的思考、演算、操作,刘迎建终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手写板”,实现了通过手写输入汉字,并于1986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破格录取刘迎建为博士研究生。此时的刘迎建成了院里的获奖专业户,他的多项汉字识别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科院首届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大奖。

  香港和台湾有很多公司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开始大力推广他的技术,引起很大的反响,然而在内地,推广却并不理想。此刻的刘迎建开始意识到,技术光靠研究是不成的,最后还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科研成果要转换成应用,才能造福于社会,否则只能锁进保险柜。

  上世纪90年代,下定决心的刘迎建走出研究室,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产品——电脑手写笔、汉王OCR、触摸屏……1998年,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如今的汉王,已经成为真正的汉字输入之王,它所独有的识别技术,占据了国内手写汉字输入领域超过80%的市场;几乎所有国内外手机大厂,都已经成为汉王手写识别技术的授权客户,其手机授权业务收益正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而刘迎建则完成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型。从那一刻起,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怎么样,还要考虑如何卖出去,如何卖得火。

寻找没有“天花板”的天空



  成为商人的刘迎建气度不凡,他的目标是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世界500强。

  在刘迎建看来,当前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大多拼的都不是核心技术。“反观世界500强都是高新技术企业,通用电气、微软等等,都是有‘绝活儿’的企业。”刘迎建一直在琢磨,靠汉王响当当、硬邦邦的技术进军世界500强,但支点应该选在哪里呢?

  刘迎建认为,企业的规模与其所在领域的规模息息相关,大的领域方能造就大的企业,因此,“这个领域一定是天空一样的,你长多高,不会有‘天花板’阻拦你。像我们以前做的汉王手写笔,堪称老大,80%~90%的份额都是汉王的,但是这个行业做不大——它跟电脑相关,电脑就是个天花板,况且手写笔在电脑中的应用率也达不到100%,还有很多人使用键盘;我们做手机的手写授权,手机也是个‘天’,总归是有一些制约。”刘迎建清楚,汉王既然定出了自己的愿景,就一定要找到这个领域,找到这片天,企业才有未来。

  刘迎建开始设想的支点是融合了手写技术的“记事本”业务——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记事本”是个必需品。“把记事本数字化,实现汉字的识别、记录之后,再跟通讯相结合,直接进行传输——见字如见人。将来再做一些语音识别,未来是有前景的。”

  刘迎建定好了战略方向,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寻找“落地”的机会。到底什么样的东西能把手写的“轨迹”留下来,价格又不太高呢?为此,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韩国的、中东的、台湾地区的,但凡是技术展,刘迎建跑了个遍。

  三年半前,在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看见E-ink屏(即电子墨水显示屏)——可以在屏幕上书写、不耗电,刘迎建的血液一下子涌了上来。“这个东西总算是出现了!这个东西不仅是我想要的,还有更大的用途——可以代替印刷。不仅能写还能读!”

  刘迎建回到国内后,立即组建队伍,开始研发。 


领先半步是英雄



  事实上,在E-ink技术的应用上,有人比刘迎建的动作要快。

  在汉王开展研发半年之后,2006年年末,刘迎建在纽约机场、波士顿书店里看见了SONY的电子阅读器。这对刘迎建是一个很大的震动,“一上来就将是与巨人的较量!”

  在刘迎建自己开发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恐怖”的产业,远远不是他预想的“记事本”那样简单。“IT技术的特点是源于一些基本原材料的突破,带来整个产业的变革。电子墨水的优势很明显:一张纸可以显示很多内容,不要印刷、不要仓储、不要物流,通过互联网下载就行了。这意味着整个出版业都会变化!”

  而此时,苹果公司的iPod已经成功,输了MP3的SONY势必要在其他领域“找”回来,因此大举进军电子阅读器领域——这被刘迎建看在眼里,并更加确信这个产业的未来。刘迎建对汉王产品的定位进行了调整。“开始我们内部的团队叫电子本事业部,最后我们推出产品的叫‘电纸书’,毕竟书是可读可写的,这个产业要比电子本大得多。”

  然而,作为一个创新的产品,SONY电子阅读器在市场上并不太成功。此外,当时国内的一批探索者,也大都步履维艰。电纸书应该如何找到突破口呢?

  刘迎建认为,整个IT业的商业模式在近5年中有了很大的调整。过去,无论是诺基亚、惠普还是联想卖的都是产品,产品卖出去的同时也是服务的开始,意味着企业要为之付出巨大的投入和成本。而最近几年,特别是iPod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模式。iPod不仅仅卖硬件产品,还通过与其“捆绑”的iTunes音乐商店出售内容与服务,它成为一个可以提供服务的终端。由此,产品销售的开始也就成了提供服务、进而赚钱的开始。“这就是新产业的一个调整,一种商业模式的再造。”

  2008年8月,汉王推出了其第一款电纸书。刘迎建为此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他还调集了汉王的主力部队,后者一直从事嵌入式开发,也经受过多次历练。在电纸书这件事上,刘迎建是势必要做“英雄”的。

  刘迎建给记者算了笔账:国内的书业规模是600亿元,加上报业是2000亿元,再加上音像、声文等内容产业那就是8000个亿。“如果内容加上手机、电脑等终端,形成的整个产业就更大了,只要领先半步就前途无量。”

布局电纸书



  虽然电纸书内有先到者热闹非凡,外有Kindle来势汹汹,但刘迎建信心十足。在电子书阅读器市场,他布下了几颗关键棋子:打造核心技术,开发硬件的制造能力,做好服务。

  “核心技术很关键,就是你有和这个产业紧密相关的杀手锏,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在他看来,电子阅读器的核心技术之一是E-ink屏,但其作为公开的“秘密”,大家都有。而汉王手写输入这个技术以及手写输入的电磁传感,经过20年的积累,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这个核心技术与电子阅读器这个产业贴得很近。据悉,汉王最新推出的电纸书N518已经做到“可搜可圈”,支持用户对文本文档进行即时手写批注,同时支持文档搜索功能。 

  硬件的制造能力也很关键。“将来我们想在这个领域做大,放弃制造是很危险的。制造也有技术,为什么会出山寨机?就是因为很多欧美的企业放弃了制造,而国内很多企业掌握了制造技术。”而汉王公司所属的汉王制造,在过去做手写板、绘图板、汉王眼等产品的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积累,据悉其占地150多亩,拥有的设备在北京地区位列三甲。“我们帮诺基亚手机的某些重要部件做代工,去年最高峰的时候,一天的产量是5万块。”刘迎建至今对汉王强大的生产力很有信心,而他更为看重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很多人才,汉王也摸索出来,到底什么该投入,什么不该投入。

  在服务方面,刘迎建认为,“我们绝对不能只卖产品,我们一定要和未来的服务挂钩,让电纸书成为下载、落地的一个终端,而且这个形式一走通,将会改变整个出版业。它把一大堆环节给压缩了,如印刷、运输、仓储、销售环节等等。”刘迎建指出,这种压缩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去掉的是污染,给用户带来的是价格更便宜,以数字化的方式查找内容、加工处理、再利用也方便。这的确是电纸书的重大特点。它淘汰了纸媒介的很多缺点,又增加了很多优点,比如重量轻、省电、承载的内容多等等。因此,这个产品一出现,就决定了它将成为整个产业革命的开始。

  刘迎建说:“我做手机已经没有机会,要做电脑、彩电也没有机会了,但是做电子阅读器就有机会!我们跟国外差不多同时起步,而且我们还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手写识别,这方面亚马逊没有,SONY也没有,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渴望皆大欢喜的产业革命



  刘迎建所言不假,电纸书这一步迈得好,汉王可能成为出版界的朋友,推动整个出版行业向新的时代迈进。不过,刘迎建其实也在一线之隔,步子急了,也可能令出版人恐慌。

  “像我们这种做终端的,先进入的肯定是获益方。但是我们最关注的还有,在变革当中到底谁损失了?谁的奶酪没了?”刘迎建说,最好的产业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是皆大欢喜的革命。能够推动共同繁荣,这是最好的;否则就会成为靶子,被乱箭射穿,抑或两败俱伤,而这是最糟糕的。

  而如何创造共赢的局面?刘迎建表示,要给自己设立一道篱笆、挖一条沟。“汉王不要跨进某个区域就行,千万不能一下子把手伸得太长。”

  为此,刘迎建确立了两个原则。第一,汉王只当渠道不做内容,内容还是由作者、出版社及拥有版权的机构来做。第二,汉王把销售放在新华书店,让他们以前卖纸书,现在也卖电纸书。在刘迎建看来,前者能够挖掘出新的受众群体,增加新的阅读需求;而后者将带动传统发行渠道的销售码洋,使书店受益。

  截至目前,汉王与产业链上下游所建立的联系也可谓乐观。

  据悉,一方面,汉王已经与包括出版社、原创文学网站、数字内容提供商等在内的部分版权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价格是与上游合作的一个最好的杠杆,给对方很合理的分成,让内容创造者拿大头,我们只拿小头的‘服务费’。”据刘迎建介绍,同时,汉王也会避开受出版机构重视的畅销书、教辅类图书等领域,而选择对其本身业务影响不大但仍具价值的常销书等类别进行打包采购。 

  另一方面,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其与传统发行渠道——新华书店的合作也已经全面展开。刘迎建表示,汉王在全国的多个城市与当地新华书店启动了多样化的合作方式,新华书店已成为电纸书销售的主战场。据悉,在部分书店,电纸书的码洋并不比实体书的低,除了教辅,很多图书销售也都是在微亏微利之间,“而电纸书几乎没有成本,给书店带来的都是真金白银。”刘迎建表示,甚至有书店自己总结道“电纸书不是摆着卖,而是端着卖的”,足见其对于这一新产品的重视程度。

  “以前这个产业不繁荣,有些就是商业模式没搭建好。理顺好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关系,各方面利益都照顾到,让读者也满意,这个产业一定会更繁荣。”刘迎建对汉王电纸书的未来满怀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