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典型诗作中酒意象研究

(2016-04-23 07:35:13)

                                                       玉碗盛来琥珀光 浅析唐诗创作中“酒”的意象   转载

           内容提要:文人大多喜欢饮酒,而唐代诗人尤其好酒,美酒与唐诗结下了不 解之缘, 在酒精的麻醉中诗兴诗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挥洒,这种情结不仅源于诗人 迷恋形体上的麻醉, 还在于积蕴于诗人胸中的至情至性,酒意象在唐诗中有着一 套卓有成效的使用方法,在庞大的唐诗意象体系中酒占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位, 并且它在表现诗人情感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诗人的感情不仅限于文字之 内,面是拓展到文字语言之外的无穷世界,这是唐代诗人的特色,也是中国古代 文人的共性。唐诗的成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酒神性格 代字 意象并置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收唐代诗人 2837 人,诗 作 49403 首,及残句 1000 余条( 《辞海》,这样庞大的诗人群落,这样巨量的创 ) 作, 以及唐诗丰富的境界创作, 炉火纯青的练字技巧等都使其成为后世无法逾越 的高峰。 唐诗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在于它有一套卓有成效的 意象体系或曰代码体系。 中国古代历来有“诗言志”之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岂专于咏物哉。( ”《岁寒堂诗话》 )诗人托志于诗,喻志于酒,将真情实意融入了 酒这个生动具体的意象构建中, “酒”是诗人竞相描摹的生活事物,它不仅作为 一个无法忽视的意象体系寄托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也是大多数诗人在诗里诗 外都无法割舍的灵魂依附和精神伙伴。没有“酒” ,唐诗不可能如此璀璨,唐代 的诗人不可能如此生辉。 《礼记·射仪》中说: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 ”班固的《汉书·食 货志(下) 》里说: “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天下,享托祀福,扶衰养疾, 百福之会,非酒不行。 ”我国有悠久的酿酒史,许慎《说文解字》其中“巾”部 说: “古今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少康,是夏朝第五代国君,距 今约 4000 年。

          中国文学史一开始就和酒打上交道,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 有三十篇,即占十分之一的篇章提到酒,文人与酒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瀛奎律 髓汇评》卷十九《酒类》小序中道: “诗与酒常并言,未有诗人而不爱酒者也。 虽不能饮者,其诗中亦未尝无酒焉” 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对饮酒的文人 。 推崇到了无以复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 “天 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文人不仅自己喝酒,对饮酒之人也是关爱 非常, “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浦吟》,郦食其不是文人, ) 传说中却是因“高阳酒徒”四字得到了汉高祖的青睐,因此成为李白极度向往的 人物。

           什么诗人们会将饮酒当做荣耀?即使馋到流涎也在所不惜? 酒在《现在汉语字典》的解释是: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 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 这种碳水化合物的液体可以带来人神经上的麻醉,从而引 发一种精神上放松而忘我的状态,也即:诗人们追求的并非是单纯的“酒” ,而 是饮酒后的一种触动心灵的醉态,借三分酒醉而抒万种精神。 对酒的喜爱不仅限于中国, 西方也有一些美学家, 如尼采也提到 “酒神性格” , 认为梦和醉并不是人生的反常状态,而是人生的真实需求。梦幻的美丽完满和现 实生活的不完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正是因为存在着梦幻,生命才成为可能并 值得怀念。同样,当个人的生活梦想在现实中破碎时,人们又需要醉的情态。在 醉中生活成为艺术。在醉中,痛苦不再是难以忍受的折磨,而成了人们蔑视和嘲 笑的素材。 人们在狂歌醉舞中超越了个人的痛苦。 尼采的这种 “酒神精神” 认为, 艺术是治疗的专家,当意志面临极端的危难时,它将人的厌恶化为想象,将恐惧 化为乌有, 使人们产生崇高感。 同时, 它使精神愉快, 使人们从沉闷中得到解放。 正是由於艺术的这种功能,生命才得以可能。 酒意象的使用技巧 (一) 代字的使用 论唐诗的意象体系或者代码系统,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借代与代字,它在诗 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单以“代字”而言。王人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外篇》 中说: “有代字法,诗赋用之,如月曰‘望舒’ ,星曰‘玉绳’之害,或心点染生 色,其佳者正尔含情,然汉人及李、杜、高、岑犹不屑也。施之景物,已落第二 义,况字本活而以死句代之乎?” 在中国,凡是有意味的难以一言以蔽之的事物与状态,均会有许多别称,酒 的别称五花八门,常见的有酿、牵郎、流霞、黄娇、天乳、芳蚁、含香王、玉友、 红友、狂药、曲生、杯中物、玉液、琼浆等等,在诗的创作中,凡事不可一望便 知,例如胡震亨引杨仲弘语说: “用事不可着迹,只使影子可也。虽死事亦当活 语”①如李适之所作《罢相》中的: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圣”即“圣 , 人”以“圣”代酒,把误国说成“乐圣” ,正话反说,曲折双关;相同的还有“醉 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赠孟浩然》,清酒称圣人,浊酒称贤人, ) “中圣” 即喝醉酒之意,与“事君”形成巧妙的对比;再如“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 何处眠” (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不直接用“酒”而用“杯中物”替 ) 代, 恰当地表达了自己对此时的生活及对眼前的好友——酒的喜爱。同时起到代 替作用的不仅限于酒的换称,还有许多酒后的意态,如“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 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其一))诗中把少年轻生报国的情怀、豪纵不羁 ” 》 的气质、使酒任侠的作风概括为“意气”一词,少年英雄的偶遇,难免要为对方 干上一杯, “饮”即饮酒,展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豪爽情态,写出 少年特有的生活情调和精神风貌,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乌啼隐杨花,君醉 留妾家” (李白 《杨叛儿》 ) “东流不作西归水, 覆水再收岂满杯” (李白 《白头吟》, ) 虽无酒字,却处处洋溢着酒香。 (二)与其它意象交替使用,共同渲染 意象并置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是马致远的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诸多意象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意境,而做为酒一意象也通常跟其它意象并 置表现诗作意境。 意象并置可以大大加强诗的空间呈现功能,对于表现的情感就 有了一种强大的聚合效应,休姆说: “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的和弦,它们 的结合而构成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②。明谢榛说: “实字多多意简而句健,虚 字多刚意繁而句弱” ③。提起酒,就不能不提诗仙李白,李白,是我国古代诗 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李白仕途坎坷, 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 发冲冠的形象,而酒与月是他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如《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 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 将影,行乐顺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 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题中一个“独”字,道出了李白的孤寂,引出的便是他饮 酒的情节, 酒便是诗的一个线索, 酒因、 酒前、 酒时、 酒后, 一个个片断似被“酒” 字串成了一串珠,再如他的“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 ( ) 三杯浊酒,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涕泗涟涟,把诗人心头不可自 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此时只有月与酒是他的伙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处于河西走 廊上的阳关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 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的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 荒,风物与内地大不一样,阳关也成为一个分别的意象,与送别的酒交相辉映, “更尽” 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番情意,也是在有意无意地廷迟分别的时 间,好让对方多留一刻。 再如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 不须开”《九日》,此诗是大历二年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时作,一开篇便表现 ( ) 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进兴致勃发抱病登台,欣赏 秋之佳色。诗人酷爱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颔联诗笔顿转。重 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 饮酒,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 “菊花从此不须开” ,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通 过对酒与菊花的感情,妙趣神来。 酒意象在诗中起到的作用 (一)借酒咏怀 古今不少诗人、文豪、画家、书法家,都与酒结缘,因酒而兴致勃发,才思陡涌, 下笔有神,酒酣墨畅,酒对于文学艺术的妙用是当事人和旁观者都有共同的体会, 得到一致承认的。 个人意识的觉醒让文人产生了对生命强烈的留恋,但社会动荡 战乱不断的残酷现实让人时时感受到死亡威胁下的恐惧,而道家特别是庄子“齐 死生”的思想更给生命抹上了一层浓重的悲观色彩。“失去了对长寿的希冀,所以 对现刻的生命就更觉热恋和宝贵”④。因此文人便开始在酒精的作用下寻求片刻 的安宁, “天长路远魂飞苦, 在 梦魂不到关山难” 的强烈渴求中寻求短暂的麻醉。 韦应物有一首“与林老对饮”诗,这样写道:“鬓眉雪色犹嗜酒,言辞淳朴古 人风。 乡村年少生杂乱, 见说先朝如梦中。 ”其后的一些作品, 也常提到酒, 像“欲 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四体一舒散,清性亦忻然, 还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表白了两个更新的观念,一个是想到风雨中的朋友, 最好的安慰,是持一瓢酒去与之对饮;一个是对酒想起先贤,这些先贤乃无非是 陶渊明、王维诸人,在心灵上就仿佛与他们对饮。 酒在他的手中是与山水的寄情,而不是远大志向的写照,这种传承到了岑参 的手中才打开了新的局面,他的几首有关酒的诗,无不是豪气干云,像“中军置 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 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像“花楼门前见秋路, 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诗人的酒到了岑参的手中,便有了新生命、新情感,酒在这时,不是田园归 隐时炉上的暖酒,而是边塞里悲壮歌唱的催化剂,岑参早年虽写过“朝池花夜恒 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的软语;但在中年后,则非大风雪中以烈酒浇块垒,不 能满足了。 岑参的诗风、酒风,后来影响许多诗人,像崔颢写过:“山头野火寒多烧, 雨里孤锋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冢眠。”像王昌龄的“葡萄美酒夜 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伤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同样是饮酒,在 战争、在边塞、在风雪中的马上,确是与在豆棚瓜架下完全不同了。气概的雄伟 还在其次, 这种奔放的想像能力, 在沙场上醉卧的灵感, 如果不是曾在关外豪饮, 如何能挥洒至此? 有时酒香中也免不了带着点苦涩,“诗圣”杜甫的爱国之情,无人不晓,他也 会在酒意未消之时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忧郁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 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 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假如说初唐诗人的酒是抒情的世界,中唐的岑参、韦应物、王昌龄的酒是大 漠的豪情与欢歌,那么无可置疑的,李白是这些情绪与意象之酒的集大成者。中 国诗人的酒与文学,到李白的手中,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他以酒抒发自己 的诗情,从唯美的小作品,到豪迈的长歌,无不是顺手拈来,妙趣天成。 李白的“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酒倾愁不来” , ,和“酒酣心自开” 将 酒的功效和醉酒后的状态生动的描述了出来。 当代不乐饮, “ 虚名安用哉! 和 “君 ” 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都道出了李白享受酒醉远 远胜过求名求仕途的心态。 李白当然不是贪杯的酒鬼,当他有意或是无意的将酒 和名并列在一起谈论时, 他报国无门, 有志难展的苦闷就在不经意之间跃然纸上。 李白可以是超人,可以是宇宙,可以是大自然,可以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 云》中“抽刀断水” 、 “揽日月” ,但是他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他所在的社会 对他心志的束缚,由此他“举杯浇愁愁更愁”的真正原因是“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了,也因此明了他在《将进酒》中“锺鼓馔玉不足贵,但愿 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的感慨。李白的一生,被一 些向度不同的人生目标牵扯着,撕裂着,从而造成了终身的精神痛苦,同时也造 成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本质。 即使是在开元盛世这样的伟大时代,李白的理想也 是无法实现的, 因为他的理想超越了封建时代所能容忍的极限。于是李白便在一 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坚守自己的理想。李白是一位不可教训的理想主义者,他那虽 九死犹未悔的理想主义热情,使之成为了一位千古独步的精神超人。 (二)以酒会友 酒和文学的因缘,还因酒是人们日常应酬的常用品而加密。 文人独酌固然 能助诗兴,催诗情,集宴欢饮尤能句动彼此间的诗兴和诗情的交流。历代诗人因此 有大量的即兴之作,诗人的酒会又常顺理成章地成了诗会。这些文人诗酒之会常 是文学史上的佳话。 唐代是一个喜欢同醉的时代,诗人们喜欢在醉中达到情感和 心志上的交流,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股纯朴 自然的酒风迎面扑来, 田园派诗人孟浩然陶醉在浓郁的农村生活情趣中时,也不 忘添酒助兴,――酒能与友人分享人间喜悦!王维的《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 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少年的交游, “我醉君复乐,陶 然共忘机”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置酒》 )把二人相对酒后微醉,把人世间 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朋友离别亦不可少酒,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和 李白的 “鲁酒白玉壶, 送行驻金羁”《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的御》 ( ) 不仅酒乃送行不可或缺之物, “酒肆”也成了送行的必经之地“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等等。无论何种意态,无不是真 , 情之作,亦是诗人诚心诚意的记录, “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至深的无 名的哀感??浅俗的人不仅不能深哀,且不知所谓深乐。 ”⑤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到了宋代,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入唐人的窠臼 似乎很难, 但是唐人留下的丰富文学遗产宋人也没有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 活地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宋词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它能取得如 此显赫的成就, 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熟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 无法想像的。 中国的诗歌文学过了晚唐,就好像一个人在光明的大道上突然走进了黑暗的巷 子。 诗人们饮酒歌赋, 不再是战场上的豪情, 田园中的乐趣, 以及情怀的抒写了, 蜀主王衍有一首“醉妆词”:“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 莫厌金杯酒。”最能写出五代十国的大动乱里,人的可悲与无奈。 五代的乱世很快就过去,宋词的辉煌时代很快的来临,每当文学又兴,酒兴 自然上来,所以从晏殊开始,几乎没有一位词人不写酒的,他们饮酒的气势虽已 不如盛唐,但它的细腻处却直逼盛唐。宋词原是可以歌唱的,歌唱的地点无不是 酒肆茶坊,当然与酒脱不了关系,也因此造就了诗歌文学的末世复兴。 北宋初 期,伟大的词人晏殊开始以他丰富的想像力,开拓了酒的新境,他有许多写酒的 好词,“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玉楼春》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晏几道更喜欢以酒作为一首词的开头,像“鹧 ) 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红颜。”像“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像“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全是 以酒的意象开始。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饯别之作,其中“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而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词《水调歌头》 ,是他 醉后所作.元代诗词衰落,元曲独步风骚,关汉卿可作为流连于市井,放浪形骸, “偶娼优而不辞”, 与诗酒歌舞相伴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的[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 《 :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晚明时期的 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的诗歌中,也有很多表现沉湎于山水酒色、 庄学佛旨的闲逸之情的作品, 与关汉卿相似的是,袁宏道此类诗歌中有逃避社会 政治的思想倾向,他甚至指责历来政治诗中包含了太多的虚假和做作, 《显灵宫 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之二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载花市。新 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自从老杜 得诗名, 忧君爱国成儿戏。 言既无庸默不可, 阮家那得不沉醉?眼底浓浓一片春, 恸于洛阳年少泪。 清代郑板桥的诗歌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山水纪游及酒诗之作, 无一不体现了 中国文学中诗与酒相附相依。

         注释: ①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四·用事》引胡无瑞、杨仲弘语 ②谭德晶 《唐诗宋词的艺术》 P136 见:张汉良《中西视境的差异》 , 载《现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二)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4 月版 ③谭德晶 《唐诗宋词的艺术》 P137 见: 《茹溪渔隐诗话》 ④摘自《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⑤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6 月第一版 P214《论< 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参考书目: 《全唐诗》 《李白传》 (网络下载)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马茂元 马君骅等(主编) 《唐诗宋词的艺术》谭德晶(著) 学林出版社 2001-9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酒趣》朱希祥 王从仁(著)学林出版社 酒意象 月下我独行不愿独自流泪有了心头的幽香 我愿在这里等他 angieq 19803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