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天道》、《天道易经》两本书出版了

标签:
传统文化易经道德经老子老慢 |
草根老慢,刚出版了两本书,颠覆性的重新解读了《道德经》和《易经》,一本是《老子的天道》,一本是《天道易经》,拍书,搜淘宝“店铺:老慢讲堂”。
《老子的天道》连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2434760670;
《天道易经》连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2434124627;
两本书一起拍的连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2380331795;
需要测评孩子天赋及培养方向的朋友请进,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3939868440
需要测评自己天赋和职业规划的朋友请进,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3917641129
需要测评婚姻匹配度的朋友请进,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3856315806
需要跟老慢学习《天道思想及八维测评技术》的朋友请进,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3933216927
http://s1/bmiddle/001TbsCrzy6NGafl6IEf0&690《老子的天道》
《道德经》根本不是讲“无为”的,讲的是:该有为的时候有为,该无为的时候无为,关键是,如何掌握“该不该”,这才是《道德经》的核心内容。中华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治国修身的核心技术,就在于此——老慢
目录
上篇
第一部分 天道的原理
第一章
天道的核心原理
第二章 错觉,会掩盖真我
第三章 追求,会迷失真我
第四章
天道思维的实质、修证步骤及起源
第五章
天道的真相
第六章 老天爷的成事定律
第七章
人与环境的真相
第八章 天道的八个维度和指标
第二部分
第九章
追求卓越的人如何修道?
第十章
执着的人如何修道?
第十一章
务实能干的人如何修道?
第十二章 性情中人如何修道?
第十三章
好面子讲关系的人如何修道?
第十四章 理性的人如何修道?
第十五章
强势的强者如何修道?
第十六章
老实的弱者如何修炼?
第十七章 修道的四个阶段
第三部分
第十八章
常规的好人如何修道?
第十九章 先天不足的人如何修道?
第二十章
投机者要修淡定和舍得
第二十一章 失败者要修精真信
第二十二章
盲目自信的人要去除自我崇拜
第二十三章
盲目自卑的人要修炼守不足
第二十四章 贪婪是天道的公敌
第二十五章
人,为什么绝对不能贪?
第二十六章
浮躁的人要修炼互补与抑制
第二十七章
能干的人要干到点子上
第二十八章 当权者如何修炼?
第二十九章
精英如何修炼?
第三十章
个人能力超强的人如何修炼?
第三十一章 大明星如何修炼?
第三十二章 大老板如何修炼?
第四部分
第三十三章
修天道,能使人五福临门
第三十四章
顺应天道能让你万事如意
第三十五章
天道能让人获得三好人生
第三十六章
天道能让人真正的完善自我
第三十七章 得道者得天下
下篇
第一部分
第三十八章
不讲针对性的道都是瞎道
第三十九章
一对一的道才是天道
第四十章
针对性修炼技术的重点
第四十一章
修天道的没几个
第四十二章
你好不好,老天爷说了算
第四十三章 一般人学不会服软
第四十四章
匹配要知足,不匹配要知止
第四十五章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天道在里面
第四十六章
顺境要知止,逆境要知舍
第四十七章
要敢于对自己痛下杀手
第四十八章
越学本事越倒霉
第二部分
第四十九章
以天道统治天下的秘诀
第五十章
以天道养生的秘诀
第五十一章
判断一件事是否能成功的秘诀
第五十二章
以天道做智者的秘诀
第五十三章
教常道的老师最害人
第五十四章
修天道照样可以功成名就
第五十五章
保持生命力旺盛的秘诀
第五十六章
让自己一直成功的秘诀
第五十七章 针对性管理的秘诀
第五十八章
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秘诀
第五十九章
使公司、国家长治久安的秘诀
第六十章
以天道治国并不难
第六十一章
企业竞争的秘诀
第六十二章
天道最值钱
第六十三章
测评天意的秘诀
第六十四章
料事如神的秘诀
第六十五章
国民教育的秘诀
第六十六章 做领导的秘诀
第六十七章
开始修炼天道的秘诀
第六十八章
用人的秘诀
第六十九章
竞争的秘诀
第三部分
第七十章
为什么天道难于推广?
第七十一章
越承认自己有病,老天爷对你越好
第七十二章
越承认自己坏,老天爷对你越有爱
第七十三章
必须以天意为主,绝不能以我为主
第七十四章
破除以我为主,只能靠杀人诛心
第七十五章
主观的思维模式害人害己
第七十六章
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硬来
第七十七章
要学会从老天爷的角度看问题
第七十八章
示弱和服软才能真正强大
第七十九章
修天道,最忌讳治标不治本
第四部分
第八十章
天道社会
第八十一章
转变思维角度是关键
内容展示:
上篇道经,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八章,讲的是天道原理;第二部分,包括第九章至第十七章,讲的是八类主要性格的人的针对性修炼方法;第三部分,包括第十八章至第三十二章,讲的是十五种不同现状的人的针对性修炼方法;第四部分,包括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七章,讲的是修天道的好处。
第一部分 天道的原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八章,前七章,是讲天道原理的,第八章,讲的是衡量修道程度的标准。
人与环境,一般人都是习惯于从“人自己”这个角度看问题。我怎么看自己;我怎么看别人;我怎么看这个事情;我认为怎么决策才对等等。而天道不同,天道是从“天意”这个角度看问题的,天意就是客观的八维环境需求。客观上,你是怎么样的人;客观上,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客观上,这个事情应该如何决策等等。
人,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的人,所以,环境需求为主,人为辅,环境需求即天意。因此,天道认为,人应该顺应天意,按照天意的需求为人处世,人才会顺,才能避免倒霉。人,又是一个特定的人,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本性的优势与劣势不同,生活环境,背景不同,所以,只有针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环境给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帮助这个人获得幸福人生。所以,以外界的环境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给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他获得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的三好人生,这就是天道。
第一章
天道的核心原理
原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恒道。
道:天道,以天意(环境需求)为出发点的道。在人与环境中,是从环境这个角度出发的道。
可道:人人都有自己的道,认知自己,认知别人,认知事物,做决策等等,都有自己一套道理。这些道道,都是以自我本能为出发点的。在人与环境中,是从“人自己”这个角度出发的道,简称“人道”。
恒:永恒,真。
非恒道:人道不是真道,不是客观的道,人道不能避免倒霉、让人一直顺。
http://s10/bmiddle/001TbsCrzy6NGaiB71n29&690《天道易经》
《易经》的“易”字,不是“简易、变易、不易”;《易经》的本意,也不是算卦,更不是大道理,而是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最客观实用的工具。根据客观观察,把握客观规律,针对性的指导“任何一个具体的人、一件具体的事”怎么做才最好、最顺、最不倒霉,这才是《易经》的本质——老慢
目录
《易经》的“易”字
《易经》的分类原理
《易经》与天道
《易经》与八维测评技术
《易经》的评价标准
11正人君子(乾)
12独行侠 (夬)
13总理(大有)
14壮士(大壮)
15理想斗士(小畜)
16无私奉献(需)
17学者(大畜)
18王者(泰)
21探路者(履)
22自由人 (兑)
23小聪明(睽)
24达人(归妹)
25诚信(中孚)
26把握分寸(节)
27做减法(损)
28导师(临)
31组织者(同人)
32变通(革)
33实干家(离)
34超人(丰)
35管家婆(家人)
36会来事儿(既济)
37明智的人(贲)
38强人(明夷)
41一根筋(无妄)
42随心所欲(随)
43特有心计(噬嗑)
44狂人(震)
45机灵鬼(益)
46成熟老练(屯)
47腹黑(颐)
48奸雄(复)
51挑剔(姤)
52顶梁柱(大过)
53老谋深算(鼎)
54追求卓越(恒)
55城府深(巽)
56稳健(井)
57心胸开阔(蛊)
58谋略家(升)
61英雄(讼)
62梦想家(困)
63人缘好(未济)
64果决(解)
65教练(涣)
66热心肠(坎)
67天真豁达(蒙)
68严师(师)
71俊杰(遁)
72情商高(咸)
73随大溜(旅)
74自顾自(小过)
75慢性子(渐)
76友善者(蹇)
77老实人(艮)
78努力者(谦)
81挑战者(否)
82人精(萃)
83进步生(晋)
84野兽(豫)
85投机家(观)
86团队大哥(比)
87笑面虎(剥)
88霸王(坤)
内容展示:
《易经》的“易”字
搞懂《易经》,首先要把“易”字解释清楚,因为这是《易经》的核心。搞清楚了“易”字,就能解释这两个核心问题:《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易经》是干嘛用的?
解释“易”字,必然要搞清楚“易”字的本来含义。现在发现最早的《易经》版本,是用甲骨文、金文写成的,统称为古文字。所以,要搞懂“易”字的本来含义,必须从“易”字的古文字说起,要研究“易”字的造字起源,要研究“易”字的象形含义。
古文字中,“易”字的写法如图。表示的是,表面上两个差不多一致的容器,但内涵与外形上有细微的区别。内容上,一个里面一个点,另一个里面三个点。外形上,一个光滑,另一个有一个小突起。很明显,强调的是两者有细微的区别。可见,找出两者之间细微的区别,这就是“易”字的本来含义。引申为,两个差不多的东西进行等价交换,交易;两个差不多的东西交易起来很方便,容易。所以,从“易”字的本意上讲,《易经》讲的就是两者之间的细微区别。那么,什么需要细微区别呢?首先,是“人”。对于“人”来讲,人和人表面都差不多,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但骨子里的想法和外在的行为模式是略有不同的,这就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如果我们掌握了人和人之间的细微区别,就等于掌握了“人的特征”,当然能帮助我们活的更好。所以,我们就要研究这些关于“人”的细微区别。其次,是“事”。对于“事”来讲,表面上都是“事”,但每件事和每件事的核心需求是有细微区别的,如果我们掌握了事和事之间的细微区别,就等于掌握了“事的特征”,当然能帮助我们活的更好。所以,我们就要研究这些关于“事”的细微区别。这些,就是《易经》的核心内容,就是《易经》的用途。
《易经》的分类原理
前面讲,《易经》是讲人和人的区别、事和事的区别的。接下来,我们就要分门别类的讲区别了。但在讲区别之前,先要弄清楚一件事,分门别类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应该怎么分类?我们以“人”的分类为例,“事”的分类法则与“人”的分类法则是一样的。
两个视角
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里的人,既有作为“个体”的单独的人的一面,又有作为“群体”中一份子的一面。所以,分类人,一是要从“个体”角度评价一个人,二是要从“群体”角度评价一个人。“群体”,就是一切“非个体”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背景、身份、位置等等因素。“个体”和“群体”,两个视角缺一不可。比如,从“群体”角度看,这个人是热心公益的好人,从“个体”角度看,这个人就可能缺心眼。从“个体”角度看,这个人是在充分的展现自我的价值,但从“群体”角度看,这个人可能太偏激、太极端了。
四个侧重点
描述一个人,无非是这个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结果、如何客观评价这个人。所以,怎么想,怎么做,什么结果,评价标准,这就是衡量一个人的四个侧面。比如,有些人更在意结果;有些人更在意想法;有些人更在意做事的态度,根本就不管结果和想法;还有些人,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好人、坏人这些评价标准。因此,根据一个人的四个侧重点的不同,就能找出人和人的区别。
八个维度
怎么想的:有些人习惯于感性的思维模式,有些人习惯于理性的思维模式。从“个体”角度看,符合自己内心想法最好,这就是“感性”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人。从“群体”角度看,符合“群体”的理性需求,考虑的全面、长远最好,这就是“理性”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人。
怎么做的:有些人习惯于积极主动进取的做事方法,有些人习惯于老实本分保守的做事方法。从“个体”角度看,越积极越好,这就是“强势”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人。从“群体”角度看,越老实越好,这就是“柔顺”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人。
什么结果:有些人偏重于获得个人的务实利益,有些人偏重于为群体的利益做贡献。从“个体”角度看,越务实越好,这就是“务实”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人。从“群体”角度看,越考虑别人、外界和环境越好,这就是“关联”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人。
评价标准:有些人追求的是充分展现自我的个人价值,有些人追求的是做个符合“群体”正向需要的正人君子。从“个体”角度看,越能自我实现越好,这就是“极致”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人。从“群体”角度看,越正越好,这就是“中正”为主要性格特征的人。
因此,两个视角,四个侧重点,产生了区别“人”的八个维度。即,从“个体”视角评价一个人的感性维度、务实维度、强势维度和极致维度。从“群体”视角评价一个人的理性维度、关联维度、柔顺维度和中正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