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

标签:
文化 |
宋徽宗赵佶草书《草书千字文》(高清打印版)
赵佶的草书深受怀素影响,气势雄健。《草书千字文》是赵氏极少传世的狂草作品。笔势劲利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极奔放驰骋之致,更为稀世珍品。《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它笔势匀整峭拨,笔画顿挫有力,在气韵上显得格外流畅和飘逸灵动,具有浓厚的书卷特色。
昏君的才华
一国之君,为何有如此精湛的书法作品?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庸无能的封建帝王,在位二十五年,骄奢淫逸,怠弃国政,最后落得国亡身辱,死于北域的下场。
但是,这位失败的政治家对书画情有独钟,并在艺坛上取得了光辉成就。从文化史、艺术史的贡献来看,赵佶书写了其最光辉而独立的一页。
赵佶的楷书兼容并蓄,自成一家,后世称“瘦金体”。一如疾风中之修竹,挺而神骏。上海博物馆现藏的楷书千字文就是这一书体的代表。“瘦金体”与李邕的“金错刀”交相辉映,堪称中国书法史上耀眼的双璧。而这幅狂草作品则展示了其书法的全面。
神奇的长宣
这卷笔翰飞舞的《千字文》,是写在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上的。一幅长达三丈余的手工麻纸,今天看来,似乎不算是多么新奇。可是,在八百年前的北宋时期,就制造出这样长尺度的精美用纸,不能不使我们为之惊讶。
据专家推测,当时的工匠可能在江边把船舶排列成行,然后浇上纸浆使之均匀,自然干燥而成。由于历代收藏家对它倍加珍惜,得以纸墨保持完整如新,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北宋造纸技术空前发达的宝贵证据。
奢华的描金
还会让现代人震惊的是,这三丈有余的描金云龙笺上的图案是能工巧匠一笔一笔地画出来的。
从整体画面的完整程度看,不可能分段拼接,而是由一人自始至终一气呵成,如此高头长卷,如此繁缛的云龙图案,所花的精力之巨可想而知!
曲折的身世
省博业务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刘韫说,赵佶在写此书法后不久就被金兵虏走,这件作品宋时藏于御府,元明时期流传不详,后归藏于清内府,清宫廷编的《石渠宝笈初编》即有著录。
1945年8月17日,溥仪携数箱珍贵书画欲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被人民解放军及苏联红军截获。1950年,劫后余生的徽宗《草书千字文》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至今。
记者:有人以为这卷草书写得如此精妙,怀疑它不是赵佶自运之作,明末孙承泽在所撰《庚子消夏录》中,著录此卷时,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这是不是说赵佶的草书《千字文》是临摹怀素的。
马宝杰:这种说法不准确。可以肯定,赵佶草书出于怀素,不仅平时临摹过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而且还临过其他有关的草书帖。从时代风格上讲,两宋的草书,大都师法张旭、怀素。凡是临写的,不管其技巧如何精到和高超,仔细观察会发现板滞的运笔痕迹。而这个作品的气脉连贯,应非临本。
1
http://img1.ph.126.net/DAXi2A9i0Hm3YqEUgllvOw==/6597849320400263731.jpg
6
9
10
13
16
19
22
24
25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