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信仰字义注解耶稣山中美食 |
分类: 转载 |
马可福音第五章
【可五1】“他们来到海那边,格拉森人的地方。”
(二)信徒在世若能遵行主的话,将来也必得到“末后的酬报”(“格拉森”的原文字义)。
【可五2】“耶稣一下船,就有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从坟茔里出来迎着 。”
“从坟茔里出来,”“坟茔”是与死亡和阴间通联的处所(参诗八十八3,5)。
(二)被鬼附的人,他们所过的是如同在坟茔里那样黑暗、污秽的生活,不但别人管不住他们,连他们本人也是身不由己。
(三)信徒千万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四27),以免被它所操纵。
【可五3】“那人常住在坟茔里,没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铁链也不能;”
1.“住在坟茔里,”过着黑暗和污秽的生活。
2.“没有人能捆住他,”不受任何人的管束。
3.“就是用铁链也不能,”就是用人所能想出的最好办法,也对他无能为力。
(二)住在人里头的罪,不是人想为善的心所能管住的──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参罗七17~18)。
【可五4】“因为人屡次用脚镣和铁链捆锁他,铁链竟被他挣断了,脚镣也被他弄碎了;总没有人能制伏他。”
【可五5】“他昼夜常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
“又用石头砍自己,”意即作的是伤害自己身体的事,例如抽烟、喝酒、吸毒、行淫、赌博等。
(二)没有一个落在魔鬼手里的人,不是用石头砍自己的。
【可五6】“他远远的看见耶稣,就跑过去拜 ;”
【可五7】“大声呼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
“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污鬼的态度正如许多人承认宇宙中有神,却不愿意让神来干涉他们的人生。
“不要叫我受苦,”鬼知道它们将来的结局乃是永火(参太廿五41),却不知惧怕,只求不要现在就去无底坑里受苦(参路八31)。
(二)基督和鬼原不相干,属神的和属鬼的也不相干(参林后六14~16);所以我们信徒不要有分于异教的事。
(三)许多挂名的基督徒,他们也拜主耶稣(参6节),也称 为神的儿子,但看他们的生活和言行,根本与主没有什么相干,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四)鬼自己怕受苦,它却专门叫别人受苦,并且它因着躲避自己的苦,就叫别人受更多的苦。
(五)每逢我们传福音给世人时,一般人的反应总是认为现在就信主乃是一种“受苦”;盼望趁着自己还年轻时,好好享受人生,等到年老行将就木时,才来信主。
【可五8】“是因耶稣曾吩咐它说:“污鬼阿,从这人身上出来罢。””
【可五9】“耶稣问它说:“你名叫什么?”回答说:“我名叫群,因为我们多的缘故。””
(二)罪人身上往往住着许多的鬼,例如:烟鬼、酒鬼、赌鬼等。
【可五10】“就再三的求耶稣,不要叫他们离开那地方。”
(二)鬼的一切作为都是为着自己,它自己没有怜悯的心,却求别人怜悯它。
【可五11】“在那里山坡上,有一大群猪吃食。”
(二)猪的特点就是一直“吃食”,结果却变成了别人的吃食;世人的特点就是一直寻找属地的享受,结果却变成了魔鬼的享受。
【可五12】“鬼就央求耶稣说:“求你打发我们往猪群里附着猪去。””
(二)猪群离鬼很远(参太八31),却仍逃不过鬼的眼目;魔鬼正在到处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我们最安全的藏身之处,就是住在基督里。
【可五13】“耶稣准了它们;污鬼就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海里,淹死了;猪的数目,约有二千。”
(二)魔鬼的作为总是叫人自甘堕落(“闯下山崖”),投身在罪恶的世界里(“投在海里”),终至身败名裂、断送了一生(“淹死了”)。
【可五14】“放猪的就逃跑了,去告诉城里和乡下的人;众人就来要看是什么事。”
(二)许多人事业遭遇了打击,不但没有因此醒悟过来,反而更深地依赖社会组织(“城里和乡下的人”)。
【可五15】“他们来到耶稣那里,看见那被鬼附着的人,就是从前被群鬼所附的,坐着,穿上衣服,心里明白过来;他们就害怕。”
1.“坐着,”安静,不再乱跑。
2.“穿上衣服,”守规矩,不再不知羞耻。
3.“心里明白过来,”清醒,不再糊涂癫狂。
【可五16】“看见这事的,便将鬼附之人所遇见的,和那群猪的事,都告诉了众人。”
【可五17】“众人就央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境界。”
(二)属地的世界和属天的君王不能两立;人若爱世界,爱神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
(三)撒但利用财物来控制人心──无论是得着或损失,都有可能使我们不要主。
(四)“众人”竟都不要主,可见不认识主的人,在拒绝主的事上是相当盲从且团结一致的。
【可五18】“耶稣上船的时候,那从前被鬼附着的人,恳求和耶稣同在。”
【可五19】“耶稣不许,却对他说:“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
(二)为主作见证是一件事,显扬自己是另一件事;许多信徒名义上是为主作见证,实际上是在显扬自己。
(三)作见证乃是告诉别人“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叫人知道主的作为,但不是叫人注意你这个人多么的了不得。
【可五20】“那人就走了,在低加波利,传扬耶稣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众人就都希奇。”
“传扬耶稣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得救的人所该作的见证。
【可五21】“耶稣坐船又渡到那边去,就有许多人到 那里聚集; 正在海边上。”
【可五22】“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耶稣,就俯伏在 脚前,”
(二)睚鲁是一个管会堂的人,他竟然不顾自己的身分和地位,而在众人面前俯伏拜主,这表明他的谦卑与虚心;谁肯谦卑,谁才可以领受福分(参太五3;雅四6)。
【可五23】“再三的求 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
“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这话显明他对主的认识不够,不知道只要主的“一句话”就能治好他的女儿(参太八8,13)。
(二)如果我们在教会中所注重的,不过是一些道理、教条、仪式,恐怕我们所造就出来的人,都是一些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三1)。
【可五24】“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 。”
(二)我们的信心虽小,主并不轻看, 是何等的迁就我们。
(三)我们的主无论到哪里,我们也当跟 到那里。
【可五25】“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
“血漏,”象徵漏掉生命,因肉身的生命是在血里(利十七11)。这外邦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而前面那个快要死了的犹太女孩(参23节)刚好是十二岁(参42节),所以两者都同指一件事,即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在神的眼中看来,都是漏掉生命的,都是死亡的宗教。它们按名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三1)。
“十二年,”表徵已经受神够多的对付和管教。
【可五26】“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
【可五27】“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
(二)没有传道,就没有听见;没有听见,就不能相信(参罗十14~15)。
(三)“从后头来,”意即带着谦卑的灵,自觉不配;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四6)。
【可五28】“意思说:“我只摸 的衣裳,就必痊愈。””
“摸 的衣裳,”这是指她外面信心的行动。
(二)主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我们什么时候觉得软弱,什么时候就应当来到主面前,取用 的能力。
(三)基督徒遭遇难处时,不是去摸难处──试图自己解决问题,而是藉着祷告用信心的手去摸主,让主来对付问题。
(四)信心乃是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主,让 来作事、施行拯救。
(五)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二20);信心须要付诸行动。
【可五29】“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乾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懊了。”
(二)出于信心的祷告,乃是大有功效的(参雅五15~16);信心祷告的答应,也是“立刻”的。
(三)真正与主有亲密的交通的人,必定会感觉到被主的能力所刚强;凡在祷告前和在祷告后感觉一样的人,恐怕并没有真正接触到主。
【可五30】“耶稣登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
(二)有些信徒蒙了主的洪恩,虽经主屡次感动和催促,竟仍不敢在人面前承认自己信主,羞于为主作见证!
【可五31】“门徒对 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么?””
(二)许多人“拥挤”主,主并不在意;但在其中那真实要主,实际“摸”着主的人,是主所知道的。
(三)“拥挤”主的有许多人,“摸” 的只有一个。“拥挤”只是热情的冲动,“摸”必须用信心的手。“拥挤”并不叫主的能力从身上出去,“摸”才叫 的能力释放。“拥挤”后仍是一无所得,“摸”后十二年的沉 得医治。信徒们,我们对主是“拥挤”,还是“摸”呢?
【可五32】“耶稣周围观看,要见作这事的女人。”
(二)今天我们的主也正在四处“观看”,谁是真正对 有信心的人。
【可五33】“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 。”
【可五34】“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罢;你的灾病痊愈了。””
“平平安安的回去罢,”原文是“往平安里去罢!”
(二)宗教徒想以善行来讨神的喜悦,结果却落到可怜的死亡光景中。惟有藉着信心接受主耶稣的救恩,才是蒙拯救、得医治的路。
(三)我们若伸出信心的手来摸主,主的能力也必能使我们胜过难处。
(四)患血漏的女人只从“心里”祷告,就蒙了主的垂听,得了主的医治;可见祷告蒙主垂听,在乎存心,不在乎话语。
(五)本节的“痊愈”与28节的“痊愈”不同字;那女人原只想她血漏的病症能“得医治”,但主的拯救却令她“得着健全”。主所作的,总是超过人所求所想的(参弗三20)。
(六)凡遇着基督的人,必“在平安中往前去”(“平平安安的回去”的原文)。
【可五35】“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
【可五36】“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
(二)害怕会叫人失去信心;信心刚强就不会害怕。
【可五37】“于是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 。”
【可五38】“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的哭泣哀号。”
(二)当人活着的时候,一般人的常态是漠不关心;当人死了的时候,人才来表示同情。事后的帮助,常是多余的。
【可五39】“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可五40】“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
(二)宗教的办法必须从我们的心房里被“撵出去”,然后主耶稣才能进来。主一进来,死亡就要消除,难处就必解决。
(三)主所有的工作,不是要叫人赞同,乃是要叫人活;不是要叫人知道,乃是要叫人得生命。
【可五41】“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
(二)现今是我们该趁早睡醒的时候(罗十三11),因为主也正对我们说:“我吩咐你起来!”
【可五42】“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的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
(二)“拉着孩子的手”(参41节)──主一摸我们事奉、工作的手,我们的事奉、工作,就有了转机──“闺女立时起来走”。
【可五43】“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马可福音书一再的记载主特别嘱咐人不要把 显扬出来(参一44;三12;九9),因为本书是强调 乃是耶和华的“仆人”。
(二)教会中许多人只注重传福音,而忽略了喂养初蒙恩的信徒,但主在此要我们关心他们的需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