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67327a9aga9bfb9db9e54&690
在静宝外婆家拍的
事情还要从昨天晚上开始说起,这两天公司比较忙,我们原来是五点半就应该下班的,但由于要帮其他部门做事,所以就工作到八点才下班。
走到楼底下就看见老公了,以前每次他都是忙到九十点才下班,那时才八点一刻,我就问他:“你怎么这么早就下班了啊?”他说:“今天没什么事做就先回来了。”
他总是这样,加班到很晚就跟我发信息,可提前下班的时候从来不跟我说,我早已习惯了。可他在楼底下又不上去,觉得奇怪,就问:“你为什么不上去?”
“妹夫打电话说让我在楼下等他,说一起吃饭的。”
“你在公司吃了的,现在又吃什么饭?就是要你跟他一起喝酒,我还不知道你?”
他和妹夫俩经常在外面吃饭喝酒,他酒量不好,但人又直爽,有很多次都喝多了的。
“呵呵,他打电话我不可能说不去啊,那就是不给他面子,不给他面子也就是不给妹妹面子,你说是吧?既然你这么了解我那就不要说了嘛!”说完还用手挑了挑我的下巴,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是不想让我生气。
我又唠叨了一句:“那你不要又喝多了啊,要不然明天又会头痛的,知道吗?”
“好”,回答的倒爽快。
我这些天蛮累的, 跟他说了声就先上楼了。
上去看到女儿一个人在看花园宝宝,我就陪她看,一边看一边跟女儿一起学花园宝宝点头、跳舞。看了两集后,都九点了,我看到女儿想要睡觉的样子,正准备带女儿去睡觉时婆婆进来了,说:“金京,我们去睡觉吧,现在也应该要睡了的。”女儿点点头,婆婆就牵着她去睡觉了。
我也累了,本想看看搏客再睡的,但眼睛不听使唤,一点酸胀的感觉,可能是天天工作面对电脑的时间太长了吧,就关了电脑准备洗洗睡觉。
正在我睡的正香的时候,妹妹打电话来说:“姐,我把哥送回来了,他忘带钥匙了,你给他开一下门。”我晕晕乎乎的,一看手机都十一点半了,把灯打开一开门,老公正靠在墙边上呢,一看那样,肯定是又喝多了,我赶紧把他给扶到房间,准备拿杯子倒水给他喝,水倒来后,都看见他把衣服和鞋脱了躺在床上了,我又去倒水来跟他擦身子,擦完后,他还说话了,“去拿个盆子来。”“每次叫你不喝多了你偏要喝多,还叫我拿盆子来,难道是怕吐?我真怕他吐到床上了,因为上半年有一次他就吐到床上了,我那天真是觉都没睡好,于是赶紧去拿来了。把盆子一放到床边,他就吐了一小口酸水,吐完又躺到床上睡了。
早上醒来,一看他还好好的在我旁边睡着呢,盆子里还很干净,心里还暗喜,没有吐很多也没有吐到床上,没有让我睡不好觉。
我洗漱完又洗完衣服后叫他起床,他说:“头好痛,让我再睡一会吧。”我拿着手机对他说:“你看现在都几点了,再不起来要迟到了。”他又来一句:“哎呀,我今天不上班了,在家睡一天。”
我听了生气了,“你敢,这样公司就要算你旷工,你的全勤奖300块就没了,你以为你上班很容易啊?你想睡到公司躺会都行,不要在家里!”他听我这么一说,就起来了。
刚准备出门,女儿竟然拿着晾衣杆来了,还指向老公,说:“爸爸不听话,我就来拿棍棍(家乡话)打你!”我听了又喜又悲啊,喜的是宝贝会替我管教老公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因为我每次跟他说让他少喝点他就是不听,真拿他没办法。悲的是,宝贝不知是谁教她的竟然会拿东西打人了,要想想该怎样杜绝这样的行为。
看一看时间,还有十分钟了就要迟到了,当时就没想很多,虽然也想好好教训一下老公,让他听我的话少喝点酒。但又一想,让孩子这样帮我管教老公也不行啊,这必竟是暴力行为,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有暴力倾向,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想到这里,就对女儿说:“乖宝贝,把棍棍放地上,不能打爸爸,爸爸不听话你也不能打,要好好跟爸爸说,让他少喝点酒,对他说酒喝多了会肚子疼。”女儿问:“酒喝多了肚肚疼吗?”我说:“嗯,是啊,肚子里面会像有虫虫一样疼的。”女儿听懂了我的意思就先把棍棍放下了,然后跟女儿说我们要去上班了,她还跟我们挥手再见。我想只要好好讲道理,女儿会听话会很乖的。
女儿的这种举动,在上班时我仔细想了想,原因可能有3个:
1.模仿电视里面的情节或大人教她
孩子都具有模仿的天性,我们父母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她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她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比如,为了逗宝宝开心,老公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
2.我们当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不恰当的态度
女儿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因为她才两岁,年龄小,那时候婆婆他们都觉得十分有趣,还会与亲朋好友议论“这宝贝终于长大了,都学会打人了,真是越大越不好带啊!”这句话是我亲耳听到的,由于是婆婆在家带孩子,我跟婆婆说过多次,可她总怕她以后在学校有人欺负她她不会骂人不会还手,详情见
晕:婆婆竟然教宝贝骂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27a9a0100mhox.html婆婆有时还又以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她,比如,婆婆或老公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无形中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
3.出于减缓压力的需要
对于像女儿这样两三岁的宝宝,由于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她们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她们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
总结了这三点,虽然女儿打老公没有实施成功,但想一想:怎样可以杜绝这个行为的再次发生呢?于是就在网上搜了一下资料,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点:
1.不要以暴制暴
要防止宝宝产生攻击行为,父母要给宝宝一些正面的示范,首先,不管宝宝表现如何,父母不要打宝宝。不论对于几岁的孩子,打永远是最坏的选择。父母打孩子的时候实际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他: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强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无论如何,攻击性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此外,父母还应经常抚摸、拥抱或者亲吻宝宝,让他明白,只有这些方式才是表示友好的恰当方式。
2.从侧面教育宝宝
当发现别的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可以平静地在宝宝面前议论一下所见到的事实,借此告诉宝宝攻击行为是不受欢迎的行为等等。
3.淡化宝宝的攻击性行为
一旦宝宝发生攻击性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大声呵斥,以求尽快息事宁人。父母的过激反应可能给宝宝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或者让宝宝误认为这是吸引父母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父母也不要以赞赏的姿态面对宝宝,这样会强化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比较小时,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假装对宝宝的行为视而不见,达到淡化宝宝这种行为的目的。有时候,宝宝打人仅仅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没法更好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因为他的某些经验表明,攻击性行为是获得关注的重要手段,于是他会不断采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避免唠叨
一旦发现宝宝有攻击性行为,父母只要把不能打人咬人的道理讲给他听就可以,无需一味地唠叨。唠叨于事无补,甚至会让宝宝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5.加强亲子沟通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宝宝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准确地了解宝宝的情绪,此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宝宝表明你的立场。如果宝宝有进步,应立刻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不能给予体力惩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