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春节饮宴|屠苏酒与椒柏酒文化

(2016-02-11 20:06:33)
标签:

技能培训

酒文化

职业教育

咖啡培训

培训班

分类: 中西美食文化
[中国春节文化之|饮宴]酒,古称“醴”,最早是做为“药引”问世。中国是世界上酒文化最为悠久也最为深厚的国家,考古发现,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已学会酿酒。所以,新春佳节,合家团圆,又怎么能少得了酒文化?

  那么,历史上的春节保健酒都有哪些呢?从史料记载看,从两汉先秦时代甚至更早以前,伟大的华夏先民在春节(当时称为正朔或者元旦)就已经有了团聚饮酒的习惯。和现在不同是的,那时候的人们喝的往往都是药酒,其中最为著名的大概就要数屠苏酒和椒柏酒了。

  屠苏酒
现代的屠苏酒
  屠苏酒,历代诗文中提及的文字不胜枚举,知名度较大的,如王安石的“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说的都是这样的风俗。

唐宋时古人宴饮场景

  那么屠苏酒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和屠苏酒又有什么用呢?
  屠苏酒始载于东晋葛洪的《肘后方》(自从2015年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本古代医学著作开始为更多人所知)。《肘后方》成书时正是战乱频频的东晋南北朝。那时候,北方的中原为胡人所有,前后经历了多个胡人政权,政权更替总是伴随着血腥的战争;南方的东晋政权内部不稳,君主弱势,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不停争斗倾轧。中华大地上,战争完全平息的时间总是很短。大战之后,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出现大的瘟疫。在那个人不如犬、瘟疫流行的时代,屠苏酒应运而生。
  屠苏酒具体制法如下:取大黄37.5克、川椒37.5克、白术22克、桂心22克、桔梗30克、乌头7.5克、菝葜15克,切细,以绢囊装起来,年三十正午悬在井中至泥,正月初一早上取药,置酒中,煮数沸,先从小量饮起,多少不拘。
屠苏酒中的药材

  方子里面:大黄排各种滞浊之气;白术健胃、利水、解热;桔梗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肿毒;川椒解毒、杀虫、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疼;乌头祛风痹祛痞、温养脏腑;菝葜驱毒、防腐、定神。可见,此方兼滋补保健、防病疗疾、回阳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对人体裨益甚多。

  椒柏酒

  至于椒柏酒,在不久前才刚刚完结的热剧《芈月传》中就曾经提到过这种酒,当时是王后在元日(正月初一)设宴赐椒柏酒给后宫各级嫔妃。

  椒柏酒出现在宣太后年轻时的秦国后宫中是否合适我们暂不考证,可以肯定的是,春节饮椒柏酒这个习惯,确是在两汉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按照汉末民俗方面的文献《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谓正旦……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描述的就是正月初一,汉末贵族合家欢聚共饮椒柏酒的情景。
汉代宴饮图

  《四民月令》成书时正是东汉末年,那时国家政权动荡,瘟疫在天灾人祸的共同作用下四处流行。椒柏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为人们认可。那么椒柏酒究竟是什么呢?椒柏酒有什么特殊的用处吗?
  所谓椒柏酒,说穿了就是用花椒和侧柏叶泡制的药酒。其制法也很简单:将四川产的花椒37粒和新鲜侧柏叶7枝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方子里的川椒就是现在四川产的花椒。花椒味辛性温,有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的功效:而侧柏叶则味苦、辛,性温,有凉血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综合来说也有一定除风辟邪的功效。

  除了上述两种药酒外,历史上还有众多知名的地方名酒可做为年节团圆酒。如南方的桂花酒、绍兴女儿红、客家娘酒、赣州红米酒等;北方的黄酒、豫西的麦饭石酒、西北的酵头酒等等,既喜庆,又为粮食酿制,天然绿色。
  节日团聚,一家人热热闹闹,适量小酌,不亦乐乎?
【原文源自:健康网  文/ 杨帆】

http://s13/mw690/001TaC8Szy6ZhZ1ivyA7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