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经典吟诵无与伦比的美妙——听陈琴老师讲座

(2013-08-20 17:38:17)
标签:

词都

枫桥夜泊

学生作品

地学

己任

分类: 学习所得

      现在知道,为什么袁校长一早向我隆重推出20号的这场陈琴老师的讲座。因为,感受现场你就会知道这是怎样的文化盛况,是怎样的情感激荡。整场讲座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老师们没有烦躁,没有催场。我整个上午感觉自己一直在梦境中徜徉,被陈老师美妙的经典吟诵带到了另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感受美好,深受冲击。原来,经典还可以这样吟诵;原来看似繁杂的古文还可以吟诵得如此情意之深;原来,我们对很多古诗文的理解与诵读都是谬误的,因为我们不懂音律,因为我们不懂传承。

    听罢,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句来形容自己整个上午的梦境。只记得:一样非常惊讶,非常受启迪的袁校在做总结时,也似大梦方醒。他无比激动地道出了我们与会者的心声:“傻了吧?都傻了吧?是不是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书都白教了?”是呀,我真得傻了,傻到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更加不堪自己这么多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是怎么进行的。难以释怀!

    看到陈琴老师,一个典型的南方女性,个子不高,面部也不是典型的东方美女的布局。这样一个女性,在任何场合你都不会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但是今天一个上午三个多小时,全场的好几百听众为她倾倒,甘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因为她的饱读诗书,因为她的文化底蕴,因为她的歌喉,更因为她无与伦比的吟诵。整个上午我们都在艺术欣赏中得到了心灵的洗礼。http://s11/mw690/67313aa0gx6C0jU2dJM5a&690

把传承古文化作为己任:

    陈琴老师的整个讲座基本上都在吟诵,她在给我们阐述吟诵的重要性时,用了几个故事带入。让我们了解到,吟诵是汉文化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吟诵汉诗在国内越来越少,濒临失传,却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

    在现场,陈老师很巧妙地将吟诵规则以口诀的方式讲给我们:一二声平三四仄 ,入声规则很奇特。平声吟长仄声短, 韵字平仄皆回缓。陈老师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进行了吟诵规则的讲解。

    陈琴老师吟诵的《枫桥夜泊》优美动听,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老师们,大家纷纷模仿,全场都在哼唱,充满古典韵味的集体吟诵声久久回荡在整个阶梯教室,回荡在每个人心头。此刻,吟诵真如阳春白雪般具有不能言说的魅力!

“素读经典”直入听者心胸:

    她提倡素读经典:“‘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中国传统的母语教学就是以“素读”法为主要的手段,两千多年里,这种方法从没被怀疑过。中国历史上那一代代的文化巨匠就是靠这种方式获得坚实的童子功的。把所读的书完全烂熟于心,不似今天这样蜻蜓点水般:翻过千万卷,却没有读破一本书。这种雁过无痕似的读,难以获得积累的功效。“素读”有量:每日100字左右,六年的语文学习目标: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素读”有法: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聆听陈老师的讲座,理解“素读”,感悟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更使我明白:经典文化是中国人须具备的底色。

    整场报告也让人心情激荡。因为陈琴老师自身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更重要的是她自小就开始吟诵,那种地地道道的吟诵。她说吟诵时是依字行腔,能锻炼人的身体,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诗词。她教她的学生吟诵,孩子都很喜欢。

    很荣幸,现场,我们还跟着陈琴老师吟诵了一首《木瓜》。在场的老师们都像一个个充满好奇的孩子,跟着陈琴老师一句一句地学。一遍,两遍,三遍。我们越学越兴奋,真希望陈琴老师能多教几遍,真希望陈琴老师能多教我们几首。整个会场气氛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http://s15/mw690/67313aa0gx6C0jTSr388e&690

    陈琴老师的讲座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经典的诗词格律,但是听起来却一点不显得枯燥难懂。她所实践的,就是把课本简单教,留出大量时间来吟诵古诗词,这是对我们祖国文化的一种传承,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这也是一种责任。当然,这需要教师有这方面深厚的沉淀与修养。在会场上,她尽情吟诵,她出口成章,她旁征博引,这显示了她从小的底蕴和现在的博学。

   吟诵,古诗词的美丽传唱,她的学生入学不到六个月,就能整篇整篇地背诵这些经典。在她播放的视频里,在她展示的学生作品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感受到了悠悠的中国味。


http://s4/mw690/67313aa0gx6C0jU8nXta3&690

    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看我们的教育,我们是不是丢失了太多。为了与国际接轨,我们引进了童话,我们打开了绘本,可我们,丢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传统,那些经典的传唱。

    陈琴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她方向明确、勤耕不懈;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她厚积薄发,满腹经纶,饱读诗书,敢于创新。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表达自己的心情,因为任何一个词都无法涵盖陈老师今天给予我的震慑与吸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