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遗落在三江的廊桥

(2014-07-20 10:11:49)
标签:

文化

侗族

广西

三江

廊桥

雨水打在舷窗上,模糊了不远处连绵不断的墨绿色山峦。飞机在细雨中缓缓滑跑,然后突然加速离开了这一片绿色覆盖的土地。

我在这里看到了什么?飞行两千公里到柳州,然后再驱车两百公里到三江。我为什么而来?

在当天发的附有地图和照片的微博上,我说:旅游看什么?看不一样的地方,看先人曾经走过的地方,看人和自然浑然一体的地方。这里是三江古寨,侗族人的聚居地。

但是坦白地说,我在匆匆之中,只记住了三江古寨的一座座廊桥。

那些古朴而又灵动的廊桥,仿佛是古人随手写成的线装书,又不经意洒落在远离城市的山水之间,在岁月的河边飘散淡淡的书香。

 

http://s7/mw690/001T9WEpzy6KAySr566d6&690
                                                广西三江地图

山水深处的廊桥

三江,即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与湖南、贵州两省交界,因境内的三条大江榕江、浔江和苗江而得名。这里属于山谷地气候区,雨量充沛,境内有74 条大小河流,森林覆盖面积率接近80%。

我在去三江的路上对同行的柳州媒体人何娟说,柳州是绿色的。她回复说,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当地朋友这样描述柳州的特点: 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两都四绝。一老是指古老的柳江人,一少是指现代柳州人;两都是指奇石之都和风情之都;四绝是指壮歌、瑶舞、苗节、侗楼。那么,一男一女是指谁呢?男是柳宗元,女是刘三姐,都是响当当的大名人。

四绝中的侗楼,即是指侗族的建筑文化。但是相对于村村寨寨的侗楼,我更喜欢有点文艺气息的三江廊桥。

在这水陌纵横的地方,一座座廊桥连接起了被河流阻隔的村寨,也成为周边村民聚集交流的地方,白天可以是小集市,黄昏可以是小酒馆,晚间则是青年男女传递爱情、交换礼物的地方。

山水深处的廊桥,在雨雾中影影绰绰,在山歌里起起伏伏。这里上演过的爱情故事,一定比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中展现的要多的多。

补充一点,我在文章里说的廊桥,当地人一般称之为风雨桥或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名字比廊桥还风情。是啊,可以遮风挡雨的桥,可以赏花弄月的桥,可以对歌传情的桥。

 

http://s1/mw690/001T9WEpzy6KAyZQPe020&690
     

           著名的程阳永济桥已经列入文物保护名录

http://s4/mw690/001T9WEpzy6KAz2cSnpe3&690

               近处水车吱呀,远处廊桥静好。


      古老的文化来自哪里? 

这次到三江,是参加当地组织的“当一回柳州人” 知名媒体人看柳州活动。

三江县的袁书记对我们一行人说,侗族的音乐文化、建筑艺术,甚至长相,都有汉唐遗风,不像是这里的原住民。

那么,他们的先祖来自哪里呢?又是何时迁徙到了三江这块美丽幽静的世外桃源?

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或许听过侗族大歌的朋友会有点印象,侗族的合唱音乐多数是无伴奏的,而参加演唱的歌手不少是不识字、不识谱,或者并没有受过良好初级教育的。那么高难度的无伴奏会唱是如何掌握的呢?

那天,我们一行人计划到寨子里参加百家宴,按山寨的规矩,进大门要对歌。几十位侗族男女着青衣、头巾,列队站在门口,一张口就是四声部合唱,着实让人艳羡。

音乐如此高雅,建筑同样迷人。声名远扬的侗族廊桥,即风雨桥,又名福桥、风水桥,多为石墩木面桥。集亭、塔、廓、桥的特点与功用于一体,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坐在桥上休息、观景,都相当不错。

这次见到的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横跨于林溪河之上,以河中的五个石墩支撑,桥面上则有五个多角塔形亭子。远望一桥静卧,近看精致典雅。据说始建于1916年,已近百年身。

著名的木楼、鼓楼与风雨桥,是侗族山寨最具特色的建筑。这里的吊脚木楼结构上与瑶族的木楼大致相似,但给人的感觉更加沧桑。木楼上晾晒的青色染布,在山风中摇曳,散发出植物颜料的清香味道。在桥边,几位驮背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工艺品向游人推销,两只手竟是乌黑的。据说是因为经常染布,天长日长,将手也染黑了。

 

 

http://s13/mw690/001T9WEpzy6KAzMVhx21c&690

         侗族妇女随意一张口就是多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http://s10/mw690/001T9WEpzy6KAzN1tEJf9&690

侗族山寨,着蓝衣青裙的妇女走下山坡


http://s9/mw690/001T9WEpzy6KAzN3BZm08&690

     一身歌舞艺的侗族老人。如果他们不是这里的原住民,来自哪里呢?

 

旅游是穿越时空的游戏

整整一个下午,在程阳风雨桥景区的多个侗寨中穿行,仿佛在时空中不断地穿越,不知今兮何年。

我在古老的鼓楼里驻足,电视上播放的是一幕韩剧。在鼓楼边的山巷里,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网吧,几位裸背少年正在电脑前打着游戏。走出摇摇欲坠的吊脚木楼、悄然耸立的深色鼓楼,又能看见酒吧、客栈的标识,墙壁上随处可见英文字迹。

商业的脉络、科技的线索,盘根错节的延伸到偏远的山寨里。

我们从钢筋水泥的森林,来到清凉的山水间享受自然的永恒。这里的人们却想着走出山水的阻隔,了解山外的世界。

在返航的飞机上,我几乎全程都在认真地读一本柳州朋友送给我的签名书《遗落的秘境》。这本解读柳州风土文化的著作,作者赵伟翔,自称伟哥。

伟哥在自序中的第一句话说:坐在三江三王宫旁的人和桥上,望着细雨下的村落和群山,我心头一阵迷茫。今夕何夕?我是谁?我为何坐在这里?

伟哥的感慨,正如我离开时的问题。

遗落的秘境,迷人的族群,五彩的文化,正如这隽永温情的一架廊桥,静立在不知名的山水之间。

 

http://s1/mw690/001T9WEpzy6KAAgtbJCd0&690
                   山水间,山寨中,廊桥随处可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