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旦 王麦兰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咸阳;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光的宝地。这里培养出一位位个性鲜明的秦腔艺术家。王麦兰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在秦腔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深受广大戏迷的喜欢。我们怀着对老艺术家的崇拜和怀念去拜访了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人。
王老师主攻正、小旦。启蒙戏是《济南案》后来又相继排演出古典戏《窦娥冤》(饰窦娥)、《火焰驹》(饰黄桂英)、《法门寺》(饰宋巧娇)、《劈山救母》(饰三圣母)、《双镯记》(饰乔娘)、《黑叮本》(饰李妃)、《斩秦英》(银屏公主)、《秦楼案》等。现代戏《龙江颂》《党的女儿》《江姐》《赵梦桃》《不平静海滨》《沙家浜》等。据王老师估算大概能演80多本戏。王老师笑着说道:人民剧团百分之九十八的戏她都演,除非是小孩的角色实在演不了,被观众成为“人民剧团的老黄牛”。可能是年轻的时候为艺术付出的太多了吧,到晚年落了一身的毛病,腿骨刺,心脏不好,高血压。当王老师说到年轻时演戏的故事,就不由自主的辛酸流泪了。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的文化生活很单调,所以秦腔就是群众的精神食粮,他们就经常深入农村演出,一天两场三场的演,结果王老师的嗓子由于长期的劳累导致声带闭合不好(录像二进宫就是此时录制的)。在此期间才停止演出,经人介绍到西安音乐学院莫西那里治疗嗓音,才得重登舞台。王老师不仅把自己的戏演好而且还要演郭明霞老师的戏,有时郭老师生病,就得有王老师登台替演。王老师这种热爱艺术一丝不苟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感动着观众,观众称她为“人民剧团的老黄牛”。
晚年的王老师生活也是很朴素,因为腿脚不方便的原因,很少参加演出活动。但是只要有需要就随叫随到,有时把家里的客厅当做排练室给年轻演员拍戏。有一次咸阳举办群众秦腔大奖赛。请王老师当评委,王老师没说二话便答应了,结果赛事完了观众强烈要求王老师清唱一段,王老师犹豫了:我多年都不开口唱戏了,怕唱不好辜负了观众。结果王老师上台一开口便是满堂彩,让观众又看到风采不减当年的王麦兰。
王老师的代表作《双镯记》《劈山救母》《斩秦英》《窦娥冤》等。由于王老师经常在咸阳宝鸡一带演戏,所以影响比较大。观众见到王老师常常说的是:“王老师,你的《斩秦英》比西安的演员都演得好么!”王老师只是会心的笑一笑。因为她觉得只要观众认可了,自己就满足了。秦腔评论家黄兴等人一行曾来咸阳专门看王老师的戏。演出完毕评论道:王麦兰的表演和嗓音都是非常有特点的。表演大方、质朴、感情投入;嗓子更是秦腔的正宗声。确实王老师的嗓音有自己的特点,听完后给人的感觉是“满口腔”,她的唱腔没有华丽的装饰音,而是用自己的独特的嗓音根据剧不同的剧情通过气息的控制完成唱腔的,所以让人感觉到宽厚有力、紧弛有度、耐人寻味的特点。就像瀑布从高空落下清脆、响亮,沁人心脾。如《双镯记》“寒星闪闪惨月照……”这一经典唱段中:“是哪个将人杀在家门道”唱到“家门道”三个字的时候特别有力,再配合动作更能表现出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爱子护子心切,让人能直接看到人物的内心。后面“是何人倒墓边…叫人好惨然”独特的嗓音处理方法,首先让人是听觉的享受,再是让人联想到那种凄惨的场面,不禁潸然泪下。
愿王老师:身体健康、安度晚年!永葆艺术之树常青!http://s8/middle/672f8392hdc483231f6b7&690
http://s15/middle/672f8392hdc48326b2f3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