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如何走向基业长青?

(2012-09-17 19:11:43)
标签:

美国

《财富》杂志

基业长青企业

中关村科技园

黑天鹅

杂谈

分类: 企业管理

一家企业能活多久?对企业家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有些敏感的话题,但同时又是一个不得不思考和直面的话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长河中,企业的生死兴衰、分化重组本来就是一道历史风景。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到目前只有通用电气一家得以存活;据美国《财富》杂志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国企业的寿命更短。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关村科技园中1995年按营业收入规模排名居前的50家企业,短短八年之后,截至2003年年底仍然留下来的企业只有21.8%;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不到3年,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但是,大浪淘沙,总有一些企业长盛不衰。如美国管理学家柯林斯和波拉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列举的美国运通公司、波音公司、花旗银行等18家公司,都历百年而不衰。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企业做得更长久?怎样才能实现基业长青?我认为,企业走向基业长青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不懈努力,特别是以下方面尤为重要:

   一是因势而变。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黑天鹅》一书作者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世界是由那些极端的、未知的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所主导的。比如,就最近十余年而言,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海啸,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可谓跌宕起伏、波诡云橘。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因势而变,顺势而为。所谓“势”,就是未来的趋势、世界的发展和宏观的变化。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

   二是制度为本。《基业长青》一书中所强调的“造钟而不是报时”的观点特别给人以启迪和警示。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推出一种新颖的产品,好比是“报时”;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企业领袖卸甲后、历经多个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是“造钟”。作为企业家特别是企业的创办者,要更加注重建立企业基本的规范、制度、体制、机制,而不是仅仅成为企业某个特定阶段的领袖或核心。只有智力与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内部管理、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企业才能拥有历百年而不衰的强健体质。

   三是淬炼文化。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价值观,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而是更加注重追求企业的使命、愿景及企业文化形成与传承。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具有相对独立性;制度可以适时调整,但文化相对稳定,不因企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企业走向基业长青,需要培育自身的企业文化。

   四是战胜自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有句名言,“别只追求胜过同辈或前辈,要设法胜过你自己。”宝洁能够领先高露洁、沃尔玛能够战胜埃姆斯百货公司、万豪能够打败豪生,靠的就是持续不断的进取与自我超越。安逸不是基业长青企业的目标。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问题不是“我们做得有多好?”或“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得很好?”,也不是“我们要有多好的表现才能应付竞争?”而是“我们明天怎样比今天做得更好?”基业长青企业把这个问题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变成思想和行动的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