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970年代:全球“生活世界”和“超验领域”的变化

(2013-07-14 22:28:49)
标签:

转载

文章,很精彩,赞一个!
同时,某些主张与牌局规矩和斗地主精神,很显然也是背道而驰的!
个人浅见哈,游戏虽说就是玩,但是玩还真的有玩的规矩的,一局就是一局、还是揪住地主的好、三心二意的,呵呵,没啥必要吧!?

1、在生活领域,科技革命改变了原有的货币功能尤其是美元的全球性结构

1970年代前,美元被称为美金,1970年代后,美国黄金增量跟不上全球对美元需求的增量,所以,“35美元=1盎司黄金”标准作废,转而按照“市场需要多少美元就印多少”的标准发行美元,即“金银本位”转换为“需求本位”。这一转换带来美元的信任危机。为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实施基辛格三大战略框架“控制石油,即控制世界各国;控制粮食,即控制全人类;控制货币,即控制全世界”。之后,世界形成一种新的交易秩序,即“现代化需要工业化,工业化需要石油,买石油必须要用美元”,由此,美元被称之为“石油美元”。

比较1970年代前后的美元,不难发现,“美金”变为“石油美元”,背后是一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这是因为,若把美元看作纸条,那么,美金=以黄金作抵押,石油美元=以暴力为抵押。以黄金作抵押的纸条,既可“花”又可“存”;以暴力为抵押的纸条,只能“花”不能“存”。由此,全球闲置美元现金就进行了下述选择:美元不可靠,就去买全球资源资产避险;全球资源资产不可靠,就持有美元现金避险。这样,一种新的美元全球性结构就形成了:“美元全球资源资产”,是一个跷跷板。不仅如此,在逻辑上,汇率是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所以,美元与非美货币之间也具有反相关关系。“美元非美货币”,又是一个跷跷板。两个跷跷板,共同一端均是“美元”。所以,1970年代后的第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美元成为了全球经济变化的“按钮”。

研究发现,这个美元“按钮”可以有序引导全球经济变动。其机制是:(1)美元是一个类似于手的双面结构,手心=美元现金,手背=美国国债,二者关系类似,“印1美元=1美元国债”;(2)美元印得多,贬值;美元印得多=国债发得多→发得多,国债便宜→便宜,国债就卖得火→卖得火,国债升值,即“美元-国债”之间反向运动,是一个新的跷跷板;(3)美元越贬值,国债就越火,而买国债必须用美元。这意味着,国债火=美元需求高=美元升值。本来,美元是贬值的,现在美元突然不贬并反而升值了,所以,美元就像跷跷板那样,下跌到地面就会慢慢上升,可见,美元自身具有周期性;(41970年代至今的美元数据统计显示,美元贬值约为10年,升值约为6年,基本数据是:1971-1980,美元贬值(10年);1980-1986,美元升值(6年);1986-1996,美元贬值(10年);1996-2002,美元升值(6年);2002-2012,美元贬值(10年)。以此类推,未来的2013-2019,美元升值(6年)。如下图示:

[转载]1970年代:全球“生活世界”和“超验领域”的变化

 

概而言之,1970年代后,美元成为全球经济变动的按钮,它构建了三个跷跷板:“美元-全球资源资产”,“美元-非美货币”,“美元-国债”,美元运行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美元升值,全球美元现金相对短缺,全球资源资产低迷,世界经济萧条;美元贬值,全球美元现金相对宽松,全球资源资产火爆,世界经济繁荣。基于上述全球新格局,有必要从战略层面研究和设计针对美元新格局的国家战略。

2、在超验领域,全球范围内对人体、催眠、星际文明、超自然现象研究出现新的突破

在超验领域,197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对人体功能态、催眠、星际文明、超自然现象研究出现新的突破,我们国内对人体科学的研究走向自觉规划之轨道,特别是对“生物意识工程”探索,台湾地区对“佛、菩萨”的探索以及他们与“佛的领域”尝试性、实证性交流所取得的“成果”,都可能会颠覆经验世界或实然世界人们原有的世界观。随着这种冲击的范围不断扩大,可以预见,将可能会对我们已有的信仰体系造成挑战。当然,这些成果本身也需要经实践和历史检验。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辩证对待超验领域的研究及其进展,既不能轻易盲从,更不能轻率否定;既要用现有认知体系科学、审慎评估这些研究成果,又要准备更广阔的认知视野,来面对新的未知领域。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如何立足于时代发展,把这些新变化纳入我们的认识论框架,将是不久的将来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基于此,国家要立足于时代,以中华民族为基点,放眼于星际文明,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设计中,提前为中华民族的星际战略、超验战略预留空间并在国家层面做好准备。

 附录:三个世界的划分

博主按:人离不开经验世界,也不能否定超验世界。中国文化中一直告诫人们:举头三尺有神明,敬畏自然。只迷信于经验世界,会导致人的盲目自大,“只要人不见,就什么也不怕”;而沉迷于超验世界,会导致迷信、欺骗与魔性当道。所以,要在经验生活中坚持经验的尺度,在超验领域中保持一份敬畏,同时也要时时不忘对超越、永恒、无限等人类深远主题的探索。谨以此文与朋友共勉。欢迎指正!

 

生活中,人们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只狗,前面什么都没有,却一直狂叫不休。人们通常会说,狗神经病。但是,科学研究显示,狗的眼睛比人的眼睛看到的更多。所以,换一个角度,这也可能说明狗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的或者我们无法看到的东西。若,这一可能被确认,那么,“一只狗对着空气狂叫”就变得复杂了。

 科学研究显示,人的五官感知具有局限性,以眼睛和耳朵为例。

人眼所看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这意味着:小于390nm的波长范围和大于780nm波长范围,人类眼睛均看不到。

人耳可听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0KHz)。这意味着:小于20Hz范围和大于-20000Hz范围,人类耳朵均看不到。

这对人类世界来说:

“可见的390nm - 780nm 范围”+“可听的20Hz----20000Hz范围”=经验的世界

“小于390nm波长范围和大于780nm波长范围”+“小于20Hz范围和大于-20000Hz范围”=超验的世界

三个世界的划分:经验、超验、先验

也就是说,以五官感知为界限,感知到的包括仪器帮助感测到的,就是经验的世界;感知不到的也包括仪器无法测到的,就是超验的世界。

由此可见,世界,至少包含两个部分:“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

而世界一旦分成两部分,逻辑上,一个新问题就产生了,即:人一旦出生,就在经验世界中存在了;一旦死亡,就在经验世界消失了;那么,“出生前”和“死亡后”的两个时段,人存在吗?人在哪里?

人存在吗?本质上是询问人到底来自哪里?

人在哪里?本质上是询问人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而回答这两个问题,既不在超验范围(因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还未存在未出生,或者已经消亡已死去),也不在经验范围(因为看不到听不到感知不到也测不到)。那么,这个范围是什么呢?

这就是“先验世界”

在本质上,先验世界=“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总而言之,世界很复杂,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到的是经验世界;看不到、听不到、感知不到的是超验世界;“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是先验世界指向的地方。

面对三个世界,不同的文明体系有不同的探索:

科学体系:通过催眠技术,对人的“前世今生”进行数据性统计和收集;通过数学方程对世界的超验维度进行推导,“超弦理论”把科学推到介于实证和宗教之间的模糊地带。

宗教体系:三大宗教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对超验、先验领域的摸索,使得爱因斯坦不得不说:科学,因为它能向人们证明什么存在,所以他被人们接受;宗教,因为科学无法证明宗教所说的不存在,所以它一直伴人左右(大意,非原话)。

    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易学、中医,集中体现出中华文明对超验、先验领域的探索及其成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