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成为企业生死线(绿色家园) 顾 春
(2013-06-01 12:50: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究.诘.根底 |
绍兴县对印染化工企业出台了以“吨排污指标财政贡献率”论英雄的环保新政,并把废气和污泥排放情况也作为环保考核硬标准,倒逼纺织业转型升级。去年,在全县印染企业吨排污纳税额增加的同时,污水排放总量下降。
刷卡排污、排污绩效排名等“硬政策”,使环保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利剑
减排,在绍兴早已不是新话题。“十一五”期间,绍兴县已经提出“亩产论英雄”,其中就有排放量的约束。“区别在于,一直以来我们还是以引导为主,硬政策还是没有落到企业头上。到现在,出台的政策已经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绍兴县分管印染产业集聚区的常委金晓明说。
2010年初,由于部分企业超标排放和超总量排放,绍兴县印染化工行业被浙江省环保厅实施“区域限批”8个月。
进入“十二五”,绍兴县化学需氧量要继续削减15%,但减排能挖潜的空间已经很少:绍兴市县合建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容量为90万吨,“十一五”期间经历几次提标后,排放标准由设计之初的每升180毫克COD,到“十一五”末提到了每升100毫克COD。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要提高到60毫克COD,达到国家生活污水b类标准。
此外,县里新增用地基本没有,要发展必须“腾笼换鸟”;群众环保呼声越来越高。几项矛盾堆积在一起,控污势在必行。
2012年,绍兴县对企业污水排放动了“硬刀子”:实行刷卡排污机制,排污权拿指标,企业的污水排放口安装了电磁阀系统,刷卡才能排污,指标用完,排污阀门自动关闭。
绍兴县还对印染化工企业再次出台了以“吨排污指标财政贡献率”论英雄的环保新政,环保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一柄利剑。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才能继续在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中生存下来。
根据企业排放每吨污水对财政及利税收入的贡献率,确定205家印染企业的排污权指标
绍兴县根据印染企业单位排放的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配置排污指标,对全县205家印染企业实行五档动态排序管理。
怎么算?企业排污量由县水务集团提供,实缴税费由国税和地税局提供;排序也很简单:按企业吨排污纳税额排名,前四档每档企业数为40家,第五档为45家。
五档企业享受着完全不同的待遇:排名在第一档的企业核定的排污权指标不变,不需承担新增“十二五”化学需氧量的削减任务;第二档企业在原核定排污权指标的基础上削减11%;第三档削减14%;从第四档开始,削减量要达到17%;排名最后的第五档企业则必须完成削减20%的任务。
同时,这一排名与绍兴县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名紧密相关,县里把单位用电纳税、单位排污纳税、单位用地纳税各占比1/3,将所有规模以上企业排名。排名在最后的企业,用电高峰时限电更严格,用水价格更高,土地使用税不给奖励,排污削减责任大,倒逼层层加码。
绍兴县环保局吸取了“十一五”结束时一刀切核减15%的经验教训。“一些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减排,把他们和落后企业一个标准,这不公平。本次核减并不只在‘十二五’最后一年实施,而是两年核减一次,今年就将进行第一次排序。”环保局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心主任汪剑峰介绍。
环保局副局长郑义民表示,两年一核减地提高门槛,一些设备落后、排污大、效益低的企业难以生存,这也将促进发展好、社会责任强的企业兼并低小散的同行,现在已经出现一些合并意向。
“印染是绍兴县的传统产业,从全国来看,无论装备水平、产品质量,都是靠前的区域之一。倒逼也是鼓励,现在排污容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命线,在未来,如果排污指标核减完成国家减排任务还有富余,可以出让给发展好的企业,这对转型升级是个很好的促进。”郑义民说。
与此同时,环保局出台了严格的惩罚措施:企业违法违规偷排漏排,予以停产处罚。偷排停产3个月,漏排停产1个月。违法的企业,要面对违反合约、客户流失的巨大风险。
金晓明说:“现在县政府每年8亿元扶持企业,同时要淘汰10%左右的企业。纺织业的转型升级是块硬骨头,政府引导硬,倒逼更要硬。”
去年印染企业吨排污纳税额增加,污水排放总量下降
这么强大的压力在眼前,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宇鸣倒很坦然:“压力有,而且估计未来会更加严格,企业必须正视。”
他回忆,刚开始进入印染行业,基本没有环保成本。而现在如果做加工环节,环保占了成本的20%,还有增长趋势。
红绿蓝公司以改善设备和工艺来应对。红绿蓝年销售6亿元,每天排污水3000多吨,这些年,环保累计投入已经超3000万元,占总投入的15%—20%,现在排污绩效排名考核排到了第四位。“这就是整治成果,原来产量小得多,每天要排水4000多吨,现在用水量在不断减少。”
“这一关通不过,企业办不下去。”陈宇鸣说得很实在:“在绍兴县办企业,必须把水放在第一位。县里要求就是有限资源能够最大产出,我们对此非常理解。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
排名就是压力,排名靠后的企业更是努力为生存在奋斗。汪剑峰介绍:“有家企业2011年吨排污纳税额仅0.07元,被列入淘汰范围,但2012年,猛追到了2.87元。”
根据环保局提供的数据,2012年,绍兴县印染企业吨排污纳税额达8.7元,同比增加1.3元,而同期印染行业污水总量从1.7亿吨下降到1.57亿吨。
废气和污泥也成环保考核硬标准,转型升级成为共识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绍兴县排污指标控制并不只在污水。今年绍兴县开始整顿废气和污泥污染,这两项也是企业环保考核的硬标准。
今年5月开始,印染企业产生的污泥开始集中整治:县里通过招投标定好运输公司,每辆运输车上都装GPS系统,防止途中乱倒;企业按污泥量付处理费用,污泥集中收集到滨海的焚烧厂后,剩余热量发电、热气供应给印染集聚区。
印染企业还会产生定型机废气,这项污染没有国家标准可依。现在绍兴县已经出台地方标准规范,规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值,今年5月1日开始安装处理装置改装,改完后验收检测,到10月底前全部完成。今年,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就在废气控制上新投入了五六百万元的环保设施。
如此沉重的环保压力之下,绍兴纺织业的前途如何?
金晓明说:“现在社会、企业、政府的思想越来越统一,转型升级的路必须要走。做企业非常艰苦,政府也理解难处。对无法坚持下去的企业,除了自发进行兼并重组,政府还给出了7条路可以走,比如企业土地回收、转型三产等。今年上半年,第一批被县里列为要转型的企业共有9家,县政府联席会议小组已经通过,有多种方案实现腾笼换鸟,企业非常理解。排名是我们系统提升的手段之一,但不能仅仅排名了事,最后还是落脚到提升。”
陈宇鸣表示,他会留在印染行业里,转型升级的纺织业不是夕阳产业,这个行业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的春天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