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度高温锅里妙手炒青 48小时7道工序才闻茶香 走近武夷“80后”炒茶女(人物聚焦)

(2013-05-08 21:33:56)
标签:

杂谈

分类: 问.茶.茗战

    热爱茶才能做好茶

  200多摄氏度高温的炒锅里,一双纤纤细手快速灵动地在锅内翻炒着茶叶的青叶,五六分钟后,迅速将茶叶取出,放在揉茶笠中揉捻……“五一”前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正处于采茶制茶的好季节,“80后”女制茶师季素英正在忙着手工制作茶。

  “这只是制作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炒青和揉捻环节。”季素英说,在炒青环节,炒锅的温度在二三百摄氏度,茶叶的温度也很高,刚开始学习制茶工艺时,因为方法掌握不当,自己的手经常被烫出许多泡。

  季素英家世代种茶,在武夷山自然景区里,有一块100多亩的茶园,一年成品茶的产量在1万千克左右。因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程序复杂,不仅需要体力、耐力,而且需要有对茶的热爱,才能制作出好茶,如今手工制茶工艺只有一些年老的茶师们才会,年轻人学习的并不多。

  火候全凭经验把握

  “制茶需要采摘、开筛、晾青、做青、揉茶、拣茶、焙茶等多道工序。”季素英说,“从茶叶采摘并在太阳下晾好到可以手工制作开始,到人们喝到泡制好的茶叶,至少需要48个小时。”

  季素英说,每道工序都要把握火候,采摘茶叶一般要鲜叶形成驻芽后一芽采摘三到四叶,茶叶在太阳底下晒到叶片柔软失去光泽为度,然后装在筛子上放在屋内空旷处自行萎凋,再通过反复摇晃筛子让茶叶和筛子摩擦发酵,最后再炒茶、揉茶、拣茶、焙茶等,最后变成绿叶红镶边,才真正成为可以饮用的武夷岩茶。

  “每一道工序都没有一个标准的时间,要靠自己的经验来把握。”季素英说,同样的茶叶,不同的制茶师制作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

  梦想传承制茶技艺

  福建省武夷山素以山水奇秀闻名,山中所产茶叶被誉为名山灵芽。记者来到武夷山市看到,山上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里,采摘工人正忙着采摘茶叶,山下许多农户家里都摆满了正在晾晒的茶叶,一些机器轰隆隆在制作新茶,四处散发着茶叶独有的香气。据了解,武夷山市有茶叶面积上万亩,茶企有1000多家,目前大部分茶叶都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但仍有一部分人坚持用手工制茶。

  季素英师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叶启桐,这位68岁的老人坚持手工制茶,并将自己的手艺传承给愿意学习技艺的下一代。

  “产业要求有规模有标准,但文化要求个性、要求独特、要求差异。”叶启桐说,武夷茶价值的提升,得益于对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坚持传统制作技艺,保持个性化发展,可以为不同口味和喜好的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季素英所经营的其云茶叶坚持每年生产一定量的手工制作茶叶。“手工制茶占厂内总量的10%,我的梦想就是,伴随着武夷茶叶走向世界,让武夷岩茶手工制茶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季素英说。

  (据新华社电 记者孟昭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