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灾防灾需要科技支点

(2013-04-26 14:28:07)
标签:

杂谈

分类: 理.乱.还乱
    芦山地震灾情牵动人心,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深入灾区,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少损失。一起投入救援的,还有可以自由变形进入复杂垮塌区域的搜救机器人、“空中指挥官”旋翼无人机、一次能充满200部手机的高能量电池……这些科技“宝贝”,在抗震救灾中立下奇功。

  无论是在抗击灾害的过程中,还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的需要,都应更加重视科技在防灾抗灾中的作用。一方面,科技进步要强化技术创新。分析近年多次发生的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害的破坏力具有一定的共性,所遇到的救援困难也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生命探测、物理破拆、人员救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增强相应科技产品的研发,有助于在救援中及时化解困难、提高救援效率。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要突出平台建设。由于抗灾救灾是一项涉及庞大人员、物资、信息调配的系统工作,应当通过信息科技产品的研发,强化侦察、调配、保障等统一指挥平台建设。芦山地震后,各大通信企业迅速建立起资讯传播、寻人平台、应用软件平台,加速了信息流的组合和使用,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科技协同的力量。应当使这些新的科技应用常态化,形成对接共享的机制与合力。

  俗话说,有备无患。科技进步还应进一步强化灾害预警和灾害预防要建立起常态化、更精密的灾害预测技术,推动技术产品应用大众化同时,在基础设施和居民建筑物的建设上,要更好地体现防灾意识和科学意识,强化质量标准和技术应用,让建筑物成为智能的避难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