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谀者宜惕(金台随感) 怀 銮
(2013-04-08 23:03: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典籍 |
谄谀,实际上是一种欺骗。它之所以有市场,根子还在听任甚至享受谄谀者身上。因为喜欢人奉承,就必然有人投其所好。而谄谀者为何要谄谀?原因很简单,是看中其手中的权力,背后的利益。如此,一旦权力退去,利益散尽,谄谀者也就吸完了给养,鸟雀般散去而又忙着谄谀下一位去了。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个下邦人姓翟的,起先当廷尉(最高司法官)时,宾客来往极盛,把大门都堵塞了,罢官后,则大门外可罗雀。后来,翟公官复原职,又当了廷尉,宾客们又准备前往巴结,翟老先生便在门上写了二十四个大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番话,对人情世态的分析,真是再透彻不过了。也足以说明“谄谀者不忠”,“谄谀者宜惕”的道理。“谄谀在侧,善以障塞,则国危矣”,这是古人对历史和世态的经验总结,对今天来说仍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对谄谀者要提高警惕,因为奉承是一种麻醉剂,不仅麻醉人的大脑神经,更会腐蚀人的灵魂,使人失去理智甚至良知。如此可解书中为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