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善战者择人而任势
(2013-03-27 13:14:44)
标签:
军事 |
分类: 问.茶.茗战 |
□战争的前台是硬碰硬的撞击,战争的后场则是指挥员素质的较量。
□用好一个人,可以化劣势为优势;用错一个人,则可能化优势为劣势。
成于谋势,败于谋子。得势,则胜算在我。善于造势,是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保证。《孙子兵法》云:“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有如此之势,焉能不胜?
势由人造。择对人,才能造好势;造好势,才能打胜仗。春秋战国时期,赵孝成王重用了廉颇而使秦军感到惧怕,换用了赵括则导致赵国灭亡。燕惠王任用乐毅使齐军大败而逃,任用骑劫则使燕军一败涂地。这充分说明,失败还是胜利,由敌我双方强弱的态势所致,而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战争态势的关键,在于选择和任用一流的将帅。项羽的败亡,刘邦的兴起,同样与用人造势有关。
善战者择人而任势。只有按照打仗的标准选人,把能打仗的人选出来用起来,创造出无可匹敌的战场优势,才能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将战争胜果收入囊中。相反,凭感情用人、靠关系用人,则可能变优势为劣势。像诸葛亮那样用马谡守街亭,只能是自废武功,误国误军。
战争是力量的拼杀,更是智慧的博弈。古代战争选人造势重要,现代战争更是如此。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不但要实打实、硬碰硬,还要展开舆论战、法律战和心理战。这对指挥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旦临战,任用的指挥员素质不全面、不过硬,就不能很好地应对空天作战、信息作战和“蓝水”作战三种力量,不能有效掌控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三种作战方式,也就很难创造出有利于我的战争态势,打赢就会变成未知数。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谋势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打仗需要能打赢的指挥员。只有打破论资排辈的惯例,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形成一切为打仗、一切为打赢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钻打仗、懂打仗、会打仗的优秀人才选好用好,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形成制胜优势,“喝到祝捷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