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概念,无作品 (胡妍妍)

(2013-02-22 12:13:08)
标签:

杂谈

分类: 问.茶.茗战

    “概念店”卖的是创意,“概念菜”吃的是想法,最近在剧场看了两出剧,宣传推介主题鲜明,或许可以统而冠之“概念剧”。

  一则“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音乐缺乏情绪和感染力,对整个故事性格也没有塑造作用,只是将话剧里说的内容唱出来而已,既然如此不同于西方的音乐剧,表现的又是所谓东方色彩和民族特色,那就不如另立门户“民族音乐剧”吧;一则“人偶剧”《蝴蝶》,木偶角色小、戏份轻,视觉上也没有呈现操纵的巧妙,看不出用活动木偶取代人物、取代道具的必要性来,但“人偶剧”就是比“话剧”要打眼很多。

  “概念”是市场的兴奋点,有时不过虚晃一枪,赚得观众买票进场,有时却深得评论家欢心,为评论提供了大量的谈资和佐料。评论也同样成全它们,写得煞有介事却买椟还珠,是因为太明白那“珠”的粗糙、仓促、混沌和黯淡了。这种“默契”,造就了让人多少有些沮丧的现状有概念,无作品;有评论,无作品;有热闹,无作品

  作品在哪里?它只能存在于对自己艺术本体的深耕细作之中,存在于对真问题而不是伪概念的短兵相接之中市场细分,受众细分,趣味细分,并不意味着“概念牌”可以走捷径恰恰相反越是细化的市场越需要有恒常而坚实的价值积累,有沉得住、扎得稳的定力好的作品,靠自身发光,哪怕是朴实的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