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2月26日日本的安倍晋三上台执政以来,东亚西太的总体趋势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周边狼烟起,美国稳坐钓鱼台。
亚洲的局势似乎在急剧的朝向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美国看起来倒好像“无所事事”。美国是不是真的就是像表面上看起来“稳坐钓鱼台”呢?我看未必。其实,东亚西太地区越“风高浪急”,越反应了美国内心的“焦虑”。
中国早就看清了日美的本质,正如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在12月28日就钓鱼岛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日美的本质是“有人想狐假虎威,有人想混水摸鱼”。
既然如此,中国的招式其实并不复杂,也就是“打狐灭虎威,清水难摸鱼”——只有狠狠的打击狐狸才能灭掉虎威,只有让浑水变成一潭清水,才会让想摸鱼者无鱼可摸。
钓鱼岛这个名字取得好,现在就看谁最后成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那个人了?
问一:日本最近为什么闹得欢、跳得急?
答:凡是看过猴戏的人应该很清楚:最近半月以来,就是围着中国在上演一场猴戏。这场“猴戏”的角色分工如下:美国就是那个手里牵着“猴绳”,手里拿着叮当不停的敲打,嘴里不断吆喝的主人,台下则围坐着形形色色的观众,自西向东一次排开:印度、缅甸、印尼、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台湾、韩国甚至包括了蒙古、俄罗斯、澳大利亚、欧盟及中东诸国。一圈表演下来,猴子便在主人的安排之下端着一个盆子到各“看客”前面讨要“奖赏”。那么中国在这场“耍猴大戏”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准确地讲中国应该是这场“耍猴大戏”的场地提供者。猴子、耍猴人以及所有的看客都在免费的使用中国的场地进行着这场“耍猴大戏”。
在这场“耍猴大戏”,要想让猴子闹得欢、跳得急自然需要耍猴人手里的绳子放得开、“叮当”敲得响、嘴中的吆喝调门大,还需要台下的观众配合着巴掌拍得响。现在看起来这些条件都具备了,猴子当然就开始“活跃”起来了。猴子闹得欢、跳得急当然是为了表演得更精彩,然后一轮下来端着盆子到看客前面得到的“彩头多”,得到的“彩头多”自然得到主人的“奖赏”也就更丰厚。
问二:面对无赖的“耍猴人”,将表演的猴子打残也许是另外一种最好的选择。
中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收取场地使用费——让这场猴戏参与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尤其是猴子和耍猴人。如果中国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场猴戏还会继续下去的。如果中国不便于直接向看客收取“进场费”的话,那么就应该让耍猴人支付“场地使用费”,如果耍猴人不但因为早已经“身无分文”而且早已拖欠了巨额的“场地使用费”而无力支付的话,那么中国也应该从“猴子”的每场表演收入中进行分成,不能继续让“耍猴人”继续免费使用场地利用猴子的表演收入过着“奢靡”的、“入不敷出”的寄生生活了。如果“耍猴人”拒绝分成,那么作为场地所有权人,即使看在耍猴人的面子上不将其驱逐出去,也至少应该把那只猴子给“打残”了。猴子不能继续表演,耍猴人也就没办法继续利用猴子的表演来向观众讨要“彩头”与奖励了。
面对无赖的耍猴人,有时候,打残“被耍的猴子”可能成了最好的选择。
问三:如何对待看客?
耍猴人之所以能够能将“耍猴大戏”进行下去,不但需要“猴子”的表演,而且需要一帮看客。但是看客中却混杂了形形色色的货色,由于身份与心态不一样,行为方式也不一样,所以对待看客的方式方法也应不尽相同。对于那些路过因为好奇而凑过来看热闹的看客则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处理办法,对于那些只在外围鼓掌助兴但不愿给耍猴人彩头的看客,则需继续观察留意,对于那些围坐在最里层乐意配合耍猴人鼓掌、吆喝得最起劲的看客则需特别警惕,对于那些“逢场必捧”而且乐意捐助“彩头”的看客则要采取收取进场费的办法。
问四:猴子被打残了,结果怎么样?
一旦表演的猴子被打残了,结果不言自明:耍猴大戏短期内难以继续下去,看客散尽,耍猴人不但收入锐减,而且因为猴子康复需要更多的“花费”和“开销”。耍猴人为了谋生,不得不更换“表演的猴子”和“表演的场地”。
中国作为“耍猴大戏”场地提供方之一,则可能面临着难以收回耍猴人原来拖欠的“场地使用费”,额外支付场地清理费。
中国要想让看客回归,需要改变原来“耍猴表演”节目,另起炉灶编排新的表演节目,并且需要确保重新编排的剧目更加富有吸引力,不但能吸引更多的看客参与进来,甚至让原来参与“耍猴节目”的猴子也能以另外一种面目参与进来。
中国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免费提供场地者变成一个利用自身场地搭台唱戏者甚至编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