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了吗

(2012-10-18 14:47:15)
标签:

问世间何谓削足适履

教育

分类: 玩笑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了吗】       马相东 王跃生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老生常谈,但不断发展的现实又使这一话题常谈常新。今天谈论这个话题,当然与“环保”、“低碳”、“可持续”等成为媒体上的高频词有关,但更基于对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新动态的思考:我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已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就要说到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源于“库兹涅茨曲线”,后者是由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说的是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即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随着经济增长呈先加大后减小的倒U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格罗斯曼和克鲁格等经济学家把库兹涅茨曲线的思想应用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当中,于1995年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根据这一假说,一方面,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既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又带来更多的污染排放,因而对环境质量产生负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通过清洁能源以及新技术的使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对环境质量产生正的技术进步效应和结构效应。一般说来,在大规模工业化阶段,规模效应超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恶化;在后工业化阶段,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超过规模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改善归结起来,这三类效应共同决定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曲线关系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不难理解理论上,它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自然进程——从清洁的农业经济到污染严重的工业经济,再到较为清洁的服务经济现实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也证明了这一规律现在的问题是这一规律是否完全适合于我国?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重要转变包括: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已从大规模工业化时期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劳动力供求的刘易斯拐点来临;正在经历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所累积的财力和技术使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成为可能;全民环境意识大大提升……所有这些变化都使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负效应有所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有所减弱从现实情况看至少在东部城市,随着产业升级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大力控制和治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初步得到控制,或者有所改善或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正在到来

  

    然而又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东中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与乡村发展很不平衡就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来讲,东部很多地区已经完成大规模工业化,进入上中等收入的现代化和服务业大发展时期,而中西部很多地区尚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甚至工业化前期这就使大规模资源开发、大规模投资上项目、大规模污染排放仍然难以完全避免这些地区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明显高于东部,盖缘于此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污染等负效应也会不断显现这些地区肯定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之前

  

    综合起来看就东部地区而言,我国发展正在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而就全国情况看还不能这样说因此,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仍然是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决不可有丝毫松懈

 

 

 

 

【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积极作用】           张勇 刘学文

 

    产业转移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面临产业转移加快的重要机遇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从国内看东部沿海地区受到发展空间的限制,产业集聚的规模报酬逐渐下降;同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产业需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中西部一些地区看产业基础较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和通信网络日渐完善,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因此,推动产业转移健康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发展空间和市场广阔的优势、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一些地方过分看重生产总值、税收等短期经济指标,承接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项目,造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也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第二一些地方对能够创造较多税收的企业给予特殊优惠,而对其他企业则在政府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缺位,没有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不利于产业链的延长和大中小型企业的集聚发展第三各个区域之间存在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没有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既浪费资源,又导致恶性竞争第四过分重视工业发展,挤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土地等资源,同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度引进不利于扩大就业和形成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五轻视企业文化建设,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不够,造成劳动关系紧张、社会管理成本增加第六园区和集中居住区缺乏社会服务和风险管理,不利于特色园区建设,甚至由于较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员流动性而潜藏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推动产业转移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引导,使之真正与区域优势结合起来,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转移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第一,引导产业转移承接地淡化GDP、税收等指标,更多考虑资源、环境、就业等因素,使产业布局符合社会整体利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完善有关产业转移的法规制度和程序。既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也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规范行政行为,防止腐败第三,结合区域比较优势,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应采取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战略,避免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产业互补、竞争有序的良性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四,结合区域实际,恰当安排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规模和比例,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城镇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第五,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六,加强园区和集中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重视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系统,提高危机干预和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