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海是面向未来的一片死海(11)
(2012-05-28 15:38:19)
标签:
转载 |
分类: 观察视角 |
美国是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与进口国,也是世界第三大产油国。我们知道,其并不缺少石油。根据美国能源部情报署公布的统计数字,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30亿桶,居世界第11位。然而美国却一直限制开采本国石油,很多储量丰富的近海油田更在完全禁止开采之列。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美国为什么不大规模开采石油。
虽然表面上美国“禁采令”都是出于环保考虑,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封存本国油田,也有其长远的战略考量。这是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封存本国石油资源,美国就有备无患,在石油这一战略物资上掌握了主动。”
批评者则认为,美国禁采令是“自缚手脚”,既减少了沿岸就业机会,也加剧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对美国整体国家利益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使得减少石油进口,并增加能源安全,一直成为美国朝野普遍赞成的能源政策。
2005年,美国通过《能源政策法》,正式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长期能源政策,控制能效、保障能源供应成为重点。2007年,美国政府再度出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可再生能源产量目标大幅度提高。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更高的能源安全要求和更加明确的能源独立战略。
在全球能源市场,世界石油供需能否保持稳定平衡,中东地区举足轻重。正因如此,中东地区一直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痛经所在。为了保护好各自的能源供应安全(包括出口国与进口国),中东地区不停地燃起战火,历次战局的背后,无不飘荡着石油焚烧后的滚滚浓烟。
如今美国的能源供应,正在静悄悄地发生革命性转变,其对中东等高风险地区的进口依赖明显减弱。中东油气在美国能源供应版图中的重要地位,正在逐步弱化。2001年,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在总进口中的比重为28.6%。至2010年,该比例已下降至18.5%,十年间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2011年,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比例继续下降为15%,中东波斯湾成为了美国原油进口削减幅度最大的地区。
2011年前10个月,美国能源自给率达到历史性的81%,这是美国自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1年全年,美国整体能源自给率为78%。
在一些人云亦云的人,赞美山姆大叔的能源独立战略显现之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财年的最后短短不到90天里,美国突然下降的3%能源自给率,与沙特的石油减产效应期,竟然高度的吻合,随着之后油价的抬升,我实在没有办法将此视为巧合。
BP的资料统计,已经充分证明了沙特的供需操控法,而美国则借助就地掩埋的黑金,并通过调节国内油气资源的封存与释放,巧妙地隐藏在沙特的身后,弱弱地欣赏着沙特人的尊贵,强悍地操控着世界原油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