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来,美国政治领导人就不停地说要把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从中国夺回来。但是中国人像美国人一样,一心想留住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吗?
实际上不是。中国的政府和知识阶层在战略上更倾向于长远。他们关注的是对中国未来更重要的东西,超越了制造业———打造中国自己的全球品牌。
每次去中国,我总是惊讶于那里发生变化的速度。中国人在经济转变方面仍然在犯错误,但他们也取得了真正的成就。
工资上涨的压力并不局限于制造业。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当副总裁,他说过去几年在中国雇用软件开发人员的成本上涨速度非常快,他不会再考虑在中国设立新的开发中心。
一次,为帮助一家瑞士公司成为瑞士最着名的茶叶品牌,我去了中国,也认识到中国品牌多么缺乏国际吸引力。
当我收集品牌资料时,我与福建一个种植园园主交谈,我意识到他的茶叶非常好,他的工厂很干净,技术也很先进。他在中国出售自己品牌的茶叶。然而在国际上,他无法走出“茶叶生产商”的角色、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茶是中国最常见的饮料,中国是目前唯一能够以高质量生产所有各种茶叶的国家。但我想不出有哪一家中国茶叶公司在西方取得了成功。
中国人现在意识到,发达国家更善于打造品牌,打造产品的吸引力和顾客对产品的信任。他们知道,要克服中国的劣势,他们要学习的、要做的还很多,但日本等邻国的成功也使他们深受鼓舞。
西方最初认为日本汽车质量不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上世纪70年代中以后,日本汽车在小型汽车领域成功赢得了尊重。如今,丰田公司的雷克萨斯已经是顶级豪华车品牌之一。
WPP集团下属的研究公司明略行公司说,虽然中国以外的人有83%说不出任何中国品牌,但中国公司正在国内加强品牌影响力。它们还在全球不断扩大自己的品牌,例如家用电器品牌海尔。
为了更快进入国外市场,中国人也收购外国品牌。最初的尝试所取得的结果好坏参半。2005年,当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增加了,但Th
inkPad品牌随后在西方失去了吸引力,最近重大的营销和品牌推广行动才扭转了这一不利趋势。
那么,西方尤其是美国该怎么做以保持和打造世界级品牌并迎接中国品牌崛起的挑战呢?过去,美国人最大的优势是创新和设计热情,以后这种热情也将继续推动我们前进。毕竟,没有人能凭空打造出强势品牌,而强势品牌的核心就是杰出的产品和服务、或者重视创造力的企业文化。把制造业就业机会留在美国很重要,但是继续创新更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和保持强势品牌。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人肯定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