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发力 陈振凯
(2012-01-03 11:07:20)
标签:
瞄准世界文化中心杂谈 |
分类: 观察视角 |
文化是北京的底色。即便政治色彩浓厚的长安街,文化色彩同样浓郁。长安街上,故宫、国家大剧院等文化场所密布;向西延长线上,搬迁后的首钢老厂房已成为“创意产业园”;向东,30公里外的宋庄“画家村”,也将建成创意产业集聚区。
长安街的走向横穿整个城市。近年来,日渐淡出GDP竞争的北京,更加重视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
北京的城市定位,曾有长期的摸索。它曾经“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变”,力图成为工业中心、经济中心;上世纪80年代进行反思,1997年提出“首都经济”战略。
近年,北京重新定位:“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而今,北京更加注重文化。
日前结束的中共北京十届十次全会,为这座城市指明了未来几年的方向:到2020年,北京将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按规划,2020年,北京将成为六大文化中心: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
“限购”和“倒数第一”,是2011年北京的关键词。由于汽车限购、房地产调控及首钢搬迁等政策影响,北京2011年上半年GDP增速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全年来看,增速被拉低两个百分点。
曾经,房地产行业占全市投资50%以上,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0%以上;汽车行业占全市零售额的1/3。而今,它们双双套上限购枷锁。
“越早淡出GDP角逐,越能沉下心来搞内涵增长。”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赵弘说。
按规划,至201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成为首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北京将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建设文化事业,北京已有和将有一系列大动作。
日前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更是为北京文化发展描绘了“路线图”。
《意见》指出,北京将建立“北京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此外,还将启动多项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金。
《意见》提到,北京将加大对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京剧院、都市传媒集团等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首都文化航母;还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育500家骨干文化企业、100家文化上市公司、50家百亿级文化企业集团、3至5家千亿级文化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