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舫故居位于福山支路6号的,即褐木庐。在中国现代藏书史上,宋春舫堪称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藏书家。他主要收藏戏剧类书刊,曾享有“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的美誉。
宋春舫(1892-1938),浙江湖州人,生于书香门第,家资极富,是王国维的表弟。13岁考取清末秀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4年留学瑞士。留学时遍游欧洲,精通英、德、法、拉丁多种文字,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为现代中国早期著名戏剧理论家、剧作家。著有《宋春舫论剧集》共五集,还创作了多种喜剧剧本。1916年,他在北大开设“欧洲戏剧”课程,这是西洋戏剧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进入中国高等学府的开始。中国最早介绍西方小剧场戏剧的文章,是他于1919年所写的《小戏院的意义、由来及现状》。将西方现代戏剧流派引入中国,宋春舫可谓第一人。其戏剧理论主张在保留和改革传统中国旧戏的同时积极提倡话剧。
1928年夏,宋春舫辞去北大教职赴青岛,任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科长,后一度代理过观象台台长。在宋的大力筹划下,1932年建成了青岛市水族馆,1937年建起了青岛海洋研究所。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同时,宋春舫念念不忘戏剧。1931年,他“斥金四千,始建褐木庐于青岛之滨”。褐木庐主藏国外原版戏剧书刊。所谓“褐木庐”,并非褐色,也并非木结构,其实是Cormora之音译,而“Cormora”指的是宋春舫喜欢的三位西方戏剧家,Cor即高乃依Cormeille,Mo即Moliere莫里哀,Ra即Ra-cime拉辛。据1932年编成的《褐木庐藏剧目》,藏书近万册。不少在国外不易见到的珍本,在褐木庐中却有收藏,以至有国外学者写信向其借阅本国图书之事。这座私人藏书楼不仅成了青岛的文化磁场,而且成了世界性的戏剧文化地标。
1936年,宋春舫买下此前是洪深故居的青岛福山路1号,把褐木庐搬了过去。1937年年底,宋春舫离青去沪,不久即病逝。遗憾的是仅46岁就英年早逝,“褐木庐”的藏书大多散失,北京图书馆尚有其部分遗存。
当年,国立青岛大学聘他为兼职教授,青岛市政府聘了两名“参事”,其中之一就是宋春舫。他还在金口一路开办了一家万国疗养院,有房间25间,亦兼充旅馆,胡适来青岛时就住到那里。
http://s10/bmiddle/672bc8e1t94837c4e3cf9&690
http://s9/bmiddle/672bc8e1t94837c4e5998&690
http://s16/bmiddle/672bc8e1t94837c5d8cef&690
http://s3/bmiddle/672bc8e1t94837c6cc412&690
http://s4/bmiddle/672bc8e1t94837c6cdcc3&690
游后感言:如今,当代藏书家仍以拥有褐木庐藏书为荣。
推荐指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