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考研经验之三
----艺术生三个月跨考南师大职教专硕经验分享
经验来自网络,收集整理by新浪微博: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百事通
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删除。qq1589624717
这不是一篇废话连篇的经验帖,而是一个艺术生跨专业花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换专业成功南师上岸的真实案例。各路客官们,你们搬好桌椅,自备瓜子且听我道来。
——写在文前
考研,一个遥远而又近在眼前的选择,你把握住了上岸了你就是高学历分子,你失败了那就是一年的时间成本代价。本经验帖旨在告诉大家,如何花最值得的时间来备考心中名校,如何少走弯路一战成硕!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本人初试分数为360分(其中政治65、英语71、专业课一107、专业课二117)初试排名第15名,复试综合成绩77.933(其中复试笔试112、面试成绩90、听力口语90)最终总分排名第六名,逆袭九位拟录取!
现在我将分几个阶段分别来说:
1、 初期阶段——跌跌撞撞轻叩教育学大门(七月之前)
整个初期用“跌跌撞撞”来形容真是再合适不过,我在一开始的框架意识非常薄弱,当时甚至还不清楚何为框架。那时候和学姐在交流的时候,她就非常关切我的专业课打基础阶段,并向我说明框架应如何建立以及推荐一些简单实用的思维导图APP。我现在也把这句“忠告”送给各位朋友,搭建框架不仅有助于后期背诵,并且方便你默写查漏补缺,能够很快在考场上回忆内容。
何谓框架?框架就是一个将一个纷繁复杂的章节进行拆分,搭建整体结构,例如:问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先拆分为两大部分即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孔子的教育实践又可以分为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作用等,然后再按照这个顺序一级一级往下捋知识点即可。这样做既可以自己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自我提问,并且通过搭建框架也可以减轻自己的记忆负担。到了后期也可以针对自己前期的框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所以初期阶段最主要的解决的就是要将专业课书本完整的过完一遍,不要留死角,当时针对冯建军老师那本书,我还会有意识的去写课后的阅读笔记,来检测自己的阅读情况,初期不仅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在一个陌生的学术领域打好基本的教育素质要求,不要贪图速度,稳扎稳打。
同时要开始有意识的培养框架意识,你可能做的不好看,只是拉一个简单的大括号一级一级的写,但是要记住,笔记不在于好看,而是重在自己的理解哦,毕竟不是卖笔记。
2、强化阶段——全面煎熬而枯燥的教育学备考(暑期备考)
考了研之后你才会发现时间竟然过的如此之快,一转眼就到了七月份,很多人说暑期是弯道超车的最佳实践,可同时也是第一个心态大面积崩盘的时间。炎热的夏天、复杂的资料、缓慢的进度、同辈间的压力总总扑面而来。这个阶段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在学校备考,七月的时候我在家呆了半个多月,可事实证明不仅每日计划难以完成,而且各种聚会让人措手不及,在7月我把教育学原理跟着强化班听了两遍,系统的又做了一次框架笔记整理,因为南师每年考教原的比重都特别大,原理类知识还是要好好理解。
在暑假阶段,我开始了初步的背诵,但刚开始背诵的难度可想而知,仿佛自那刻起我变成了一只金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陷入了昨天背——今天忘——明天再背的窘境之中。
于是我开始了默写,细细数来,没想到竟累积了如此之多的默写纸,在暑期阶段,我第二天会把第一天背诵的内容进行框架默写,不用写的多么全和规范,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出关键词和关键句,这些默写的经历,不仅有助于我回顾前一天的知识,更在无形之中锻炼了我的笔速和思考的速度。
虽然默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我很多的时间,但是文科学习并不只是一个背书比赛,我们有了输入更需要输出,毕竟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面对一张张的白纸写出自己的观点来给阅卷老师看,所以必要的文字练习是很重要的。
万事开头难,记住,坚持才能等来来年九月的好消息。
3、 冲刺阶段——焦灼不安的全面背诵以及换专业的渡河期(9月-12月)
这个阶段我在九月底做了个很大胆的决定,决定放弃跨考南师小教而改为选择相对容易上岸的职教专业,不仅因为职教的竞争压力较小,而且今年职教更是招了40人(推免5人),最后实际招生更是多达38人,扩招3人。
职教专业不仅招的人数变多,并且还新增了几个方向,分别是旅游服务、文化艺术、加工制造和信息技术。不难看出职教专业的方向开始融合工科,更加有市场针对性。基于自己的四年艺术学习,我在报考时选择了文化艺术方向。
我在决定换成职教专业的时候,也去了解了一下目前在我国职校中教师的研究生数量的占比,发现仅有四成,说明未来职校老师的招聘也将越来越严格,不仅如此,了解过南京教师编制的人不难发现,南京的基础教育其实已经非常饱和,竞争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反而简单一些。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南师大王牌教科院的院长顾建军老师就是职业教育研究方向的专家,所以南师在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十分雄厚。
在换了转业后,我利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开始接触一本全新的专业课二的书,我用了十天将这本书整体进行浏览,有了初步印象,到了十月中旬便开始马不停蹄进行背诵,我与研友进行每日两道题目的默写,日复一日,如此往复。每天将早上背的内容告诉研友并让她根据我所背来抽题目进行默写。
在这个阶段我开始进行专项的练习,何谓专项练习?就是进行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和现场模拟等不同题型的练习,这种练习不仅有助于我了解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和具体字数的区别,更有助于我后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到了冲刺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稳住心态,但是心态稳住的前提是你已经足够有底气上考场,我当时在12月的时候与几个小伙伴开始押题,总之不到最后一刻上考场你能改变的仍然很多。教育学考研就是要学会背书,但不是死背书,记住,不是纯死背书!你想,理科专业练那么多数学题,写那么多草稿纸,难道文科就不用默写么?很显然,是需要的。
所以这个阶段,我们理应把背书与模拟考相结合,彼此重视,不可厚此薄彼。
关于真题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我在12月背了三遍真题的题目,今年考到了许多以前考过的题目,可以说背过就有用,不背就不会。
我的总结建议:
1. 坚持住“二八原则”!何谓二八原则,就是抓住80%的重难点之后再去管20%的非重点,我不是不鼓励广撒网,但一定要机智利用时间,我在备考专业二的时候,时间只有三个月不到,所以我自然先抓住重点,而后再去多看几眼非重点。
2. 学会打卡计时,我自己很喜欢“仪式感”三个字,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在读书之前都会先擦净桌子再伏案而读,同样的,对于我们而言,买一张漂亮的桌布,准备好计时器,踏踏实实的开始学习,这便也是对学习的尊重。(适用于部分女生嘻嘻)
4.不要傻傻的追逐时间,比较谁学的时间长时间短,重要的是效率,我在备考的时候就坚持早上要睡饱,所以都是八点半进入教室,并且学到晚上九点四十五即可,所以重要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你坐下来是否用心在学。
5. 学会对自我的反思与调整,尤其背书计划感觉完成不了时,不要怪自己,学会放轻松,调整一下自己的计划,保持心情和大脑的愉悦,才能够让我们更投入于背书中。
关于复试:
1. 南师的复试的考试题型经常会变化,像往年考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今年我们专业就没有考,而是变成了随机抽取中文问题回答,我抽到的题目是:如果你是一名家长,你会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份适合他的职业。
2. 南师的英文没有单独听力(我们院没有)只有提问英文问题,基本是一些比较日常的问题,但是会有一些题目会用较难的表达,注意词汇积累,不要到时候听不懂,一直pardon。
3. 复试的笔试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基本就靠笔试拉分!除了将参考书看完,也应该积累一些热点,例如:文旅融合等。
4. 我没有提前联系导师,文科一般都不会提前有需要,不过我和研友每天都会背一遍中英文自我介绍,并且互相抽中英文问题练习临场反应能力。我们来到随园备考的那段时间,每天利用去食堂吃饭的时间互相抽背,我们最后两个人到考场的时候语言表达都非常流利,全部实现了逆袭!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心向往之,何处无随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在随园等你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