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消费者是否满意是衡量双11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口水与订单齐飞,降价共促销一色。在喧闹中,双11大战终于正式结束。
不管是一骑绝尘的主角阿里,还是京东这样苦苦追赶的“准主角”,还是苏宁、国美这样的跟班,亦或是小米、华为、魅族、乐视等这样的厂商,都在宣布着自己的辉煌战果。
把“双11”节日不动摇的坚持下去,似乎成了这些电商企业的百年大计。
从数据上看,电商们的成绩单很耀眼。天猫双11全天成交金额为912.17亿元,京东虽然不及天猫,但也早早的宣布本届双11订单量已超前5年双11下单量总和。但是,这就意味着双11成功了吗?
我认为不是。在笔者看来,销售额、订单量只是衡量双11是否成功的次要标准。而消费者是否满意,才是衡量双11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消费者不满意的话,你就是日成交额达到万亿,也无非是个绚丽多彩的大肥皂泡,消费者一口吐沫就能让你了无踪迹。
那么,消费者是否满意是怎么体现的呢?我感觉在双11下单后的几天,这这几个因素会让消费者是否满意能够得到充分地体现。
第一,假货的比例。
别跟我说电商的双11没有假货,也许是你没有发觉,因为货还没到你的手上,因为即使货到后你都不一定打开包裹,即使你打开了你也不一定认识这是假货。很多人不会忘了那篇帖子——《大数据之下,电商会把假货卖给谁?》。当大数据分析出你是个好说话、不退换货、没啥见识的消费者的话,那恭喜你,你可能会中奖了。所以,所有的购物者都应鉴别一下自己的商品,看看您是否收到了假货,。如果真的没了假货,或者假货的比例很低,那说明这双11是成功的。反之,卖了那么多的假货也就没有了意义。
第二,次货的比例。
假货,是商家的法律缺失问题。而次货,就是道德缺失问题了。其实免不了的,每款商品都会有残次品,都会有退换品。放在平时,这些玩意儿减价都不一定有人要。而到了双11,人们疯抢的晕了头之时,说不定就会浑水摸鱼给卖掉了。同上面说的差不多,很多人一看这货是真品,还便宜,那就将就着用吧。但越是双11,我越希望您不要将就。为什么将就呢?如果在不将就的标准之下,您在双11购买的商品很好,那那说明这双11是成功的。反之,卖了那么多的次货也就没有了意义。否则,您就成了“将就”的代言人。
第三,消费者是否后悔。
这么多年以来,很多消费者的感受是买了一大堆东西却感觉没有用。这种现象,一是有钱烧的,一是被电商刻意渲染的气氛给勾搭的。电商的真正意义应该是给人方便,给人实用。而如果卖出去一大堆既占地方有没有什么用处的废物玩意儿,你这跟骗子行径也没啥区别。如果双11的喧嚣过去了几天,面对满屋的战利品,消费者后悔了,那说明你这双11纯粹是为自己考虑的,而并非为消费者考虑。当一个以购物为目的的节日变成一个以收钱为目的的节日时,它就不算成功了。要不,您就干脆办个“花钱买乐节”。过这个节的,纯属有钱烧的。
第四,数据是否骗人。
中国的消费者群体,是跟风的消费者群体,是没有主见的消费者群体。这有一帮托儿说绿豆好吃,就集体去吃绿豆;那有一群托儿说黑豆好吃,就集体去买黑豆。电商的双11,要是有人趁势在数据上造假,消费者估计也会跟风去买。双11的数据是否有骗人的地方呢?我不敢说肯定没有,也不敢说肯定有。但双11期间,小米和华为的“喜刷刷”二人转反正是让我一头雾水。如果是小米和华为在刷单,那就是在耍猴,拿消费者当猴。如果是黄牛刷单,那也是在耍猴,拿小米、华为和电商耍猴。不管是谁耍猴,这双11成绩单的水分都有些大。
如果以上四点,都让消费者满意,那这个双11就是成功的。如果有一条不行,或者没有一条能行,那这双11就难言成功,不管你卖出了多少东西。因为,消费者是否满意是衡量双11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