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标签:
张怀民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中庭元丰文化 |
分类: 翰墨积薪 |
http://s1/middle/672aa837ga151a6de3420&690&690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脍炙人口。一直是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喜读作品。周末的夜晚,检出《古代散文选》中所载此篇,仔细读来,慢慢品味;觉其意境深远。全文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白话文译出来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皎洁的月光照入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来散步。心想没有(可以)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共享月景)。
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和藻荇一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尽管白话文没有原文那样让人感到朗朗上口。但对于今天对古文不熟悉的人来讲,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解读作用的。《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苏东坡曾有一段话释解: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这段话,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文,是“充满勃郁”于内而不得不表现于外的东西。胸有“万斛泉源”,才能“不择地皆可出”;胸中空无所有,光凭技巧,就写不出好文章。苏轼的确是胸有“万斛泉源”的大作家。就其散文创作而言,那“万斛泉源”溢为政论和史论,涛翻浪涌,汪洋浩瀚;溢为游记、书札、序跋等杂文,回旋激荡,烟波生色。
《记承天寺夜游》聊聊84个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无从划分段落。但它不是“在平地”直流的。几十个字,如果“平地”直流,一泻无余,还有什么韵味?细读此文,虽自然流行,却“与山石曲折”,层次分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像是写日记,老老实实地写出年月日,又写了个“夜”字,接下去就应该写“夜”里干什么。“解衣欲睡”,没有什么可干的。可就在“解衣”之时,看见“月色入户”,就又感到有什么可干了,便“欣然起行”。寻“乐”。一个人“行”了一阵,不“乐”,再有一个人就好了;忽而想起一个可以共“乐”的人。这些思想和行动,是用“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几句表现。寻见张怀民否?又见后讲什么?约他寻什么“乐”,他是否同意?而作者却只写了这么两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接着便写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步于中庭”的时候,目光为满院月光所吸引,引起一种错觉:“积水空明”,空明得能够看清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月光如水”的比喻是常用的,但运用之妙,因人而异。东坡文思如滔滔流水,“与山石曲折”,至此当“止于不可不止”了。“止”于什么呢?因见“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当止于月;看见“藻、荇交横”,却原来是“竹、柏影也”,当止于“竹柏”;谁赏月?谁看竹柏?是他和张怀民,当止于他和张怀民。于是总括这一切,写了如下几句,便悠然而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观赏的景色,都历历如见。
阅读此文,再拜读霍松林先生的释读。简直就是如饮甘泉一般爽快和舒畅!兴奋的不能自已。铺纸濡墨,用小楷写就了这幅小团扇。乐哉乐哉!一番不能言语的情怀只有注入笔端,方能够尽吐;心中之团团意趣,也只有在这墨笔之间才能有其尽情荡漾之欢快!今日之笔与墨和古之夜与月,人不同如此而已也!
前一篇:[转载]李邕行楷书《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