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国诗词(杜甫《春望》)

(2019-02-26 14:25:33)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灿烂,古老的东方巨人已经岿然屹立在这片深爱的土地。斯人远去,情常在。诗圣著千秋,草堂留后世。

小提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细细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读到了什么?

一、初读古诗

 

 

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

4.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5.抵:值,相当。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初读感受:

根据提示读读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什么?

 

 

 

 

 

 

 

 

 

 

 

 

 

 


二、了解作者

小小资料库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三、背景探索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四、再读感悟

记住这首诗吧,争取背出。此时,当我们了解了这首诗,再来读一读它,读完后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写下来吧!

 

 

 

 

 

 

 

 

 

五、诗歌链接

     杜甫生逢乱世,忧国忧民,写了很多爱国诗歌,《蜀相》也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作品。

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写了许多爱国诗歌,同学们一起来收集吧!

 

 

 

 

我收集的诗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立项通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