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弃我执
弃我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
  • 关注人气:5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陶冬与Openshaw教授关于疫情前景的一场对话

(2020-02-24 13:08:28)
标签:

转载

陶博士一向高屋建瓴,此文值得参考。

我们估计SARS-COV-2(造成CORID-19的病毒)最终可能感染到全球60%的人口,有机会触发本世纪所未见的疫病流行。” ——Peter Openshaw,疫情专家、伦敦帝国学院教授、英国免疫学协会主席

 

 

以下为Openshaw教授和陶冬博士的一场对话,双方在此表述的观点均只代表个人意见,与所就职机构无关,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Openshaw教授的主要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讲这种新疾病定名为CORID-19。多数专家现在相信疫情会传播到全世界,因为中国以外已经有29个国家出现了感染个案,许多国家是无法如中国那样实施人口隔离的。

 

我们估计SARS-COV-2(造成CORID-19的病毒)可能感染到全球60%的人口,有机会触发本世纪所未见的疫病流行。SARS-COV-2SARSMERS更具传染性,不过它的致死率较低,估计1%左右,相比SARS10%MERS34%

 

如果发生全球疫情,公共医疗体系会承受巨大的压力,我们尤其担心那些城市人口稠密而卫生资源不足的国家。多数感染患者可以不经过医疗帮助便康复,严重患者则需要先进的医疗机器进行护理。

 

温暖的春季天气可能延缓病毒在北半球的传播,但是没有理由相信SARS-COV-2会完全自动消失。疫苗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才出现,也许会有抗病毒医药证明有效,不过目前没有任何特效的医治手段。

 

中国政府看来迅速地、高透明度地通报了他们所面临的出境,对遏制疫情蔓延和告知世界其他地方如何管制疫情帮助巨大。没有证据显示病毒是经过基因改造或干预的;很明显也非来自实验室。来自中国的数据似乎建议感染已经见顶,不过我们要假设社区尚有未被确诊的个案。

 

没有证据显示口罩可以防止受感染。基于已知的讯息,我的建议是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希望好事发生。

 

 

陶冬博士的主要观点:

 

对经济的冲击主要来自人们的恐慌,而不是病毒。中国政府的严厉措施和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内容,对防堵疫情有帮助,但是对经济构成巨大的打击。

 

这次疫情对经济的打击远大过SARS217日上海市全日地铁流量为165万人次,正常情况下一天的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起码一半人在远程办公,出门的也是家与公司直线交通,不作非必要购物,不访亲会友。

 

工业用电量目前仅有上一年同期的三成。多数小微企业只有维持1-3个月的现金流,公司倒闭已经在发生,并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政府推出了一些扶助企业的措施,目前看来不够直接,需要有进一步的措施。

 

中央政府在呼吁企业有序复工,但是大量民工仍滞留在乡下,受到乡村政府的阻挠和交通的限制。工厂开工后只要有一位工人得病,整个工厂要停工隔离14日,期间企业必须全额支付工人工资,所以多数企业仍在观望。多数地方政策偏重隔离防疫,企业复工的成本很高。

 

全球的产业链冲击可能被低估。中国或许没有一流的汽车品牌,但是世界上五成汽车零件与中国有关,缺少一个零件,整台汽车无法离开生产线。电子产品中八成零件或组装与中国有关。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与SARS时候不可同日而语。

 

相信中国政府会出台财政、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也会有一系列补贴政策来鼓励消费、扶助企业。这些政策是必须的,对实体经济有帮助,但是乘数效应未必理想,2003年处在一个新周期的起点,今天仍在增长下行阶段。货币扩张对资产价格的帮助可能大过对经济的帮助。

 

疫情过后经济的反弹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房地产政策。相信房住不炒的大原则不会改变,但是这次经济下滑太凶猛,地方政府又急需资金,房地产政策在短期有因城施策的放松余地,起码政策不会进一步收紧。

 

今年是本土及海外债券偿还的高峰年。在维稳压倒一切的原则下,相信政府可能在流动性处理上网开一面。2020年的债券违约数量有望好过去年。预计人民币汇率短期小贬,这是中美经济与货币政策此消彼长所决定的。


关于疫情何时及如何见顶,武汉、中国及全球是三个不同的维度,需要分开来看。疫情在中国开始得早,中国政府的防疫隔绝力度甚大,尽管中间可能出现起伏,疫情在中国见顶可能早过世界其他地方,这也会反映在资产价格上。



本文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