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既然题目叫《站在周线看A股的大势》,那么此文中的图均是周线图。
若欲客观地看待A股,必须看综合性指数,可惜沪指号称“沪综指”,实际因沪指对超大蓝筹有严重的依赖性,因而实际却是个成分性指数,故其不但不能代表两市,甚至都不能代表沪市。而深综指虽能客观反映深市的整体。然因沪市没有这样一个真正的综指,因而就无法将两地的某个指数相加以得出两市的形态。因此,看A股整体就必须用涵盖两市的指数。
当前能找到可以代表两市的指数有三个,分别是平均股价、中证全指及国证A指,这三个指数的成交金额均与两市成交金额之和非常接近。作为比较,下图是此三个指数的叠加,其中实K线为国证A指,红色的虚K线为中证全指,白色虚K线为平均股价。可见,国证A指与中证全指极为接近,故这两个指数中任选其一即可,我选择国证A指。与平均股价相比,国证A指略偏成分性一点,而平均股价相应就略偏综合性一点。将此两个指数分别加以分析,庶几就可以看清A股的大势轮廓了。
http://s5/mw690/001T7Vj3zy7dIKEVTE004&690
下图是国证A指,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沪综指(实为沪成指)及深成指之和,站在成分性角度看两市。
2017年是士余主席落实其“风平浪静好行船”及“稳中有进”理念的一年。在数月前的某一文中,我曾对此二理念量化为国证A指年涨幅不大于12%,且很可能在8%上下,并因此将今年定义为“蜗牛市”。今年已接近走完8个月了,我等不妨看看国A指今年来至今涨了多少。去年收盘价为4622点,今天的收盘价4769点,今年来累计涨幅3.18%。可见,一年已即将走完三分之二,如此折算成全年还不到5%。从实用角度看,今年的A股肩负有IPO加速的任务,拉重车的牛是要多加点料的,这个5%是否与A股所肩负的重任不匹配?此一。从资金的逐利本能看,风险收益应是匹配的,即承担多大的风险就应有多大的收益(指平均数)。股市是众所周知的高风险处,这个5%是否与风险不匹配?风险不匹配的结果,必然是资金持续流出。此二。试举一例:我不敢说2个多月来的保证金余额数据不再更新,就一定是因净流出太多而避免人心不稳,但肯定不会是因净流入才不再更新。因此,后四个月必须走得略快点,以免愈来愈瘦的牛逐渐拉不动这辆IPO加速的车。我仍坚持国A指全年应有8%上下涨幅的预判,因这是较客观的风险收益比,更是留住资金的底线。那么,余下的4个月就应有约5%涨幅。
http://s1/mw690/001T7Vj3zy7dIKFFiyAb0&690
下图是平均股价,沪市没有对应的指数,深市则有深综指、中小板、创业板可资替代。正因为沪市的指数设计过于简单,所以平均股价就显得突兀了点。其实,埋没在沪指中的大量中小股,还只能通过平均股价表现出来。在3月底前,市场其实是较乐观的,就因所谓“赔了指数却赚了钱”,但在平均股价上却将所“赔”的指数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截止3月24号那周,今年来平均股价的涨幅已达10%。虽事出有因,但早已远离的士余“稳中有进”的宗旨,故后面的大跌也属事出有因。但事物往往是“物极必反”,截止本周,今年来平均股价反倒跌了12%。
考虑到IPO加速主要落在中小股上,又因平均股价恰代表了中小股,故这个跌幅确实过了。那么一个合理的推测应该是:剩下的4个月,中小股涨幅应大于蓝筹。但这个难度却很大,若仍以年涨幅在8%上下平等对待,那么剩下的4个月平均股价就应上涨20%,月均涨5%。嗯,或许不太现实。但联系到证金、社保均在加仓中小股,也许到年底有意外惊喜亦未可知。
http://s6/mw690/001T7Vj3zy7dIKtr6pT15&690
最后,将上面用国证A指推导出的后市预测,与用平均股价分析的后市可能综合起来看,后面4个月应该加速了。写此文前,我随便翻看了几只蓝筹股,发现已超越2015年牛市高点的不少。因样本数太少,不敢用概率论乱说蓝筹股中此类股占多大比重。当然,今年从政策导向看是价值回归的一年,中小股总体还较难讲是否跌得有了投资价值。但股市有句话叫“机会是跌出来的”,既然已跌了那么多,是否至少已有了投机价值呢?否则,为何证金、社保敢于买中小股?
以上就是我站在周线看A股大势之浅见。还需补充一句:这是在说大势,并非针对短期,短期神仙也难说准。我判短期的正确率基本是50%,相当于瞎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