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股的大势,我用一句话概括之:总体是船与水的关系。船在加重无可置疑,IPO加速仅一个方面,老股扩容是比重更大的一面。所以,船身与水面之间的落差当在减少。水位可用平均交易额来间接判断,还须考虑到减持的抽水因素。
近来证监会政策频出,主要就是针对上述船与水之间关系。如对减持(抽水)及扩容(船加重)增加了限制条件;尤其是期指松绑,我视为属提高水位之举。
为何对期指松绑予以如此正面评价?因多数机构在大资金运作时,期指的对冲风险功能不可或缺。试以私募举例:自期指被废后,私募仓位就一直很保守,此从私募的净值涨跌幅与国证A指或中证500的涨跌幅比例即可看出(中证500中的个股较适合私募的资金规模)。证监会在春节前曾明言节后将对期指松绑,实际松绑安排在期指移仓日的17号。但从节后首周(含2月3号及其后一周)私募净值与指数间的比例看,私募已开始加仓。可见,仅仅是有了对期指松绑的预期,私募就敢于买了。期指对公募基金的作用也可见到,我跟踪的某只公募基金,虽在期指松绑前跑赢了国A指,然也难免在指数下跌时跟跌,虽跌幅小于国A指,如:15号国A指跌幅0.65%,此基金跌幅0.4%。但就在期指松绑的第一天,国A指下跌0.75%,该基金却仅跌了0.2%,考虑到加在中间的16号该基金涨幅大于国A指,显示其并未降低仓位;且一只体量百亿的基金,调仓换股也有惯性,难跟上近来热点频繁更换局面,故17号跌幅比例明显小于15号,只能用期指对冲来解释。
中证期指在三大期指中一直都是活跃度最高的,期指松绑首日,可将其结合国A指看期指松绑对A股的影响,下图是国A指的15分钟。可见,17号开盘首个15分钟的交易量已接近13号,而13号后指数滞涨交易量出现了回落(仅15号尾盘因期指尚未松绑而出现恐慌性抛盘导致全天交易量上5千亿,首15分钟仍呈缩量),故17号因首个15分钟放量导致全天几近5千亿,已殊为难得。更可贵的是:17号走势几乎是复制了15号走势,但尾盘并未如15号般放量,已显示出期指的对冲作用,即避免了恐慌性抛盘。
http://s12/mw690/001T7Vj3zy78SDy8OJd3b&690
下图是中证期指1702合约的15分钟。之所以选此合约,恰是要看期指松绑后面临清仓时的表现。该合约的高低点均高于对应现货指数:现货的高点在6365点,1702合约的高点却在6399点,升水34点之多;现货的低点在6300点,1702合约在6307点,仍有7点的升水。至收盘1702清仓,收在6313点,而现货收在6307点,也有6点升水。全天升水至移仓,说明期指本质是看多后市的。若从对冲的反向操作来看,也暗合了现货下跌缩量,显示期指松绑确利于现货稳定,且确能改变以前的上涨缩量、下跌放量陋习。
http://s6/mw690/001T7Vj3zy78SDyXCkJ85&690
再回到水位角度,17号两市4993亿与15号的5198亿含义完全不同:15号的放量放在尾盘下跌,故全天放量属下跌放量;而17号放量在盘初,故属上涨放量下跌缩量。再作历史回顾,值此分歧较大时,期指松绑前很少如此过,已预示后市将从根本上改变下跌放量上涨缩量格局。换言之:有期指对冲,机构已无须大举出逃了。而上涨缩量、下跌放量,正是股市流动性减少的一个表现——恐慌性出逃的资金通常会选择观望,无趋势性机会难返回市场。而所谓趋势,既是市场形成,又何尝不是资金堆积而成?故只要机构不再恐慌出逃,水位至少不会再降低。由于有期指护航,短线高位出逃的资金还可以快速返回。长此以往,水位上升并不难。
本文题目仅限于谈期指,是因证监会最近的诸多政策中,最立竿见影的其实还是期指。我在《今年A股能否恢复活力》文中用加减法描述A股中的资金状态,举例均显示彼时的状态,减法更多一些。在当前防风险大局下,指望还会有如保险系资金那样拱出去年11月日均6131亿交易额,显然已不现实,故彼文中的日均5190亿就当是最大期望值。现在看,本周日均已达4773亿,还是在多数交易日属震荡市中完成,尤其是周五的4993亿更令人鼓舞,理由上面已述。其他政策与其说是股市的加法,不如说是给股市信心,限制恶意减持是如此、限制无厘头扩容也是如此,这些政策落实下去难度较大,因此对A股均属远水不解近渴。
只要期指松绑这一条做好了,存量资金将由观望转为积极入场,这也是受当前宏观局势所限,资金方面能做到的最大公约数了。故就政策的含金量而言,有此足矣,夫复何求?据本周交易额及国A指的日线形态,大致可判断后市两市量将逐渐增加,只要日均量能稳定在5190亿之上,缓慢的震荡上升(慢牛)则可以预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