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2019-05-25 16:52:42)
标签:

济慈

雪莱

罗马

文学

旅游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上一篇提到了西班牙台阶旁边的英国诗人济慈故居和最后去世的地方,现在成为济慈和雪莱纪念型博物馆,尽管参观的人不多,也还是想借此接着讲讲这个不著名地方和两位著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最后归宿。熟悉英国文学的人一定了解济慈和雪莱的生平和作品,不用多说,但为了不清楚的读者了解他们的背景,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诗人。

约翰·济慈 (John Keats) 1795年出生在英国伦敦,1821年因病在罗马去世,只活了短短25年。但他在不长的生命中才华横溢,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如《夜莺颂》等。其实济慈生前因为事业刚起步没几年,当时并不是很有名,死后才逐渐声誉隆重,现在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最出色的诗人之一。我们这篇是游记,就不过多介绍他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了,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查找阅读进一步了解。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另一个或许思想上更激进有名的英国诗人珀西·比希·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 出生于1792年,1822年去世,生命停留在29岁。雪莱生前和济慈、拜伦等诗人都熟识,一帮英俊潇洒才子佳人经常联络和交流,尽管诗风各异,雪莱写下了《致云雀》和《自由颂》等著名诗句,流传吟诵至今。可惜命运也和济慈一样,都是英年早逝,过早凋谢,也是死后才开始真正名声大震,影响深远。可谓风流倜傥的雪莱后期也来到意大利,辗转佛罗伦萨和罗马几个城市,最后航海时因为风暴造成的事故丧生,据说在岸边发现雪莱身体时,他的口袋里装有一本济慈的小诗集。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济慈-雪莱纪念馆

 

相比较“西班牙台阶”上永远熙攘热闹的人群,旁边小楼里的济慈故居却显得相对冷清安静,间或有人进来拜访,我之前也不知道此处,只是走路经过时偶尔看到外面的招牌,因此改天专门回来参观。这个小屋现在叫做“济慈-雪莱纪念馆”,1909年开始对外开放,尽管面积不大,但收录了世界上比较齐全的有关济慈和雪莱的手稿和书信等,还有拜伦、玛丽·雪莱以及王尔德等其他诗人作者的资料和文物,另外就是济慈居住和去世的卧室。

纪念馆除了礼品店和放映室等辅助设施,原来的济慈故居应该只有两间屋,外屋现在是一个小图书馆,和管理员交谈了几句,济慈居住时这里应该是一个客厅,设立纪念馆后改成了图书馆,专门收藏展览他与雪莱和其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珍贵资料文物,另外还收集了大约8千多本相关济慈、雪莱、拜伦等人的书籍作品,包括他们最早出版的诗集,图书馆也可以有限度对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开放使用。

最里面小屋是济慈卧室,他就是最后在这里去世。济慈因肺结核而死,按照当时的卫生法要求,所有屋里的物件都被付之一炬以防传染,所以现在济慈卧室内的家具等用品都是仿照当年场景的复制品。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安静仔细参观的年轻女孩,来参观的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轻声交谈了几句,相互帮助拍照站在卧室的照片作为留念。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西班牙台阶旁边的济慈-雪莱纪念馆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图书馆,过去是客厅和卧室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雪莱写给好友Edward Trelawny的亲笔书信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济慈写给Joseph Severn的信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雪莱、济慈、及诗人李·亨特 (Leigh Hunt ) 的头发,那时朋友之间互赠一绺头发交流感情很常见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济慈的卧室和最后去世的地方,家具摆设复原当时的样子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济慈卧室的窗户,他当时身患重病,每天从这里望向窗外热闹的西班牙台阶和广场喷泉



济慈和雪莱墓地

 

济慈和雪莱去世后都安葬在罗马,而且是在同一个新教徒公墓,因为哥俩都是英国人,均不是罗马天主教徒。公墓面积不大,两人的墓地相距也不远,应该不寂寞孤单,况且各自还有生前好友陪伴,可以说是在“永恒城市”的同一片土地里安息长眠,来参观的游客通常也都是两个人一起拜谒。我这次也是特意慕名拜访,了却来罗马的一个愿望。

济慈在英国患了肺结核之后来罗马疗养治病,不料在小屋病逝,未能返回故土家园,永远留在了罗马。据说济慈生前的最后一个要求是墓碑上没有自己名字和生卒年月,只要写上“这里安葬着一位名字写在水里的人”。陪同济慈一同来罗马的好朋友画家Joseph Severn等安葬了济慈,在墓碑上还雕刻了断弦的七弦琴形状。除了满足济慈的无名碑要求,还加上了自己的墓志铭,最显眼的就是中间那句“年轻的英国诗人”。 多年后Joseph85岁时去世,也运回来安葬在济慈旁边,两位好友从此永远在地下相伴安息。

雪莱遗体在岸边被发现后火花,骨灰运到罗马安葬,除了据说心脏部分被带回了英国。墓碑上除了雪莱的名字,还刻有拉丁文以及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里的歌词。如济慈有好友陪伴一样,雪莱旁边是生前朋友探险家Edward John Trelawny,就是他当年安排和操办了雪莱的火化和安葬,当时他就给自己买下了雪莱旁边的墓地,88岁高龄去世后也被安葬在这里与雪莱重逢相伴。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上下几张图片都是罗马的新教徒墓地,济慈和雪莱都安葬在这里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济慈和Joseph Severn的墓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济慈墓碑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雪莱和Edward Trelawny的墓并排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雪莱墓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济慈在英国阅读,这幅和下面雪莱画的作者都是Joseph Severn

徜徉罗马(5)-济慈-雪莱纪念馆和最后归宿

雪莱在罗马卡拉卡浴场创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除了罗马的小屋和墓地,济慈和雪莱在英国故乡也各有自己的纪念馆,另外与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等大文豪一起,两位在伦敦西敏寺的“诗人角”也设有纪念碑,上次去参观也见到过。最后借用他人翻译的雪莱名诗《西风颂》的最后一节作为结尾。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