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w690/001T7DNWzy6N0ZC6S615d&690
一只蝴蝶盘旋在五色梅上,名为蝶恋花的图片来自天妈海儿的博客,谢谢天妈海儿的分享!是不是很有喻意呢
学会懂得孩子,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孩子
---心海家庭教育成长园课下的教育反思
文/豆妈
2014年10月17日,上周五晚豆做了语文的抄写课文老师标的词语,本来是抄写,她改为让我帮她听写。还有抄写几个课文中的句子。周六完成了语文大练的两个测试卷,周六课外班英语老师有事,没上课,本来打算下午做数学,豆悄悄看电视,而浪费了做作业时间,晚上也没做,选择洗澡,读英语,疯玩了一会,然后睡觉。
10月19日周日上午,睡个懒觉,醒来又在床上看会书,起来也没集中注意力做事。看着着急,按着火没发,只是提醒她抓紧时间,还是不能进入状态,直到去英语班上课。下了课,陪好朋友一起去补牙,然后又到健身广场玩了一会,才回来。问是否害怕家里人担心,说是知道,玩了一会,就赶紧回家了。
吃过饭,看着坐在桌前,还是没有完全进入状态。那个火真有点按不住了,再次问什么原因,说是有点累。但知道也没办法不写。其实剩下的作业根本就不多,数学小练一面,口算一面,书上的几道题。数学小练上的题,做得还是不是很熟练,不是很肯定的样子。总算是做完了,开始做口算,我刚好过去,她有点停滞不前,我提起笔,开始算开了,我写得很快,豆有点惊讶,其实我速度并不是特快,但我不停,心里算好,赶快写答案,豆问我怎么那么快,我就告诉她我的方法,分数除法,快速变乘法,乘倒数,约分,得数,异分母的用最小公倍数通分,能直接得答案的快速写出来。豆听了,来了感觉,她来算,我负责写,就这样她同样也很快算完,并学会了更快的方法。
趁热打铁,我说我找一张纸和你一起做书上题,按你们要求的格式,你来看看,快速投入做作业有多快。豆欣然答应,于是我和她一样抄题,根据她说的格式来做,我写得快,豆有点着急了,中间老问我做到哪了,就这样,我们俩一起做,遇到她不明白的,我们一起分析,她也和我讨论,学着怎么读题,对比分析,为什么那道题不用方程解,这道题为什么要用方程,不用方程的,可不可以用方程来解,为什么不用?用方程的,不用行不行,听不懂的,我们就一起分析,我耐着性子,给她讲解。这样有妈妈的陪伴。她感受到数学原来这么有趣呀,原来我可以这样做呀!
本来她还想查别的资料,我告诉她时间太晚了,你看看你周末这两天,你把时间没安排好,你觉得累,消极怠工,最后弄得这么晚还在写作业,你说是你快快写完累吗?还是现在累?豆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这要在以前,我早都一通火发了,最后还不解决问题,人家还不说话,事情还是没做。这次虽然晚了,我希望她能明白,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更好,才更轻松。
想到心海老师第二次课上说的的话:
家庭教育中,孩子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中,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和教育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动机,也就是主动性。
想想女儿现在做事情不进入状态,应该是有原因的,从她内心里说,总觉得累,想休息,于是她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但反过来,她也不是每件事情都这样,比如她看起喜欢看的书,那就非常专注。这就说明喜欢做的事,她就从内心里产生了内动力,不用大人说她也去努力做好,如老师说的:
有了动机,孩子会自主地去学、去记,去寻找答案,去尝试解决,甚至自己创造办法。
有了动机,孩子会自己在意,不知不觉会坚持,也会有速度。
孩子有了动机,作父母的就不用当推手,不用当保姆,不用当闹钟,也不用当裁判。
动机就是因需要而产生,它就是为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动力。
作为家长发火和着急都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分析孩子背后的根本原因,调动起孩子的动力,帮助孩子认识到不同的方式,产生的后果,让她自己来检验哪种方式更轻松快乐。虽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我所能做的,就是耐住性子,引导和帮助孩子认识到问题之所在。
2014年10月20日,周一中午,豆回来说语文月考的成绩下来了,很高兴地说是得了97分,第二名,最高分98分,是她的好朋友。首先恭喜豆取得好成绩,同时也对豆说,其实我对你考出的这个成绩不是多看重,你知道为什么吗?豆说知道,豆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我接着肯定豆前两天考完之后对自己的总结很棒,这是我看重的,考试考过,就成为了过去式,关键是要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月考是上周三考的语文,上周四考的数学,考完豆自己全面地总结了一下,语文作文未考,阅读理解类的题,做得很轻松,但前面基础部分做得有点慢了。数学同样,应用题做得很快,但前面填空、选择和判断说是用了大约3/4的时间。这说明什么呢?语文和数学基础部分的知识,存在问题,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想想怎么查缺补漏。询问豆准备怎么办?豆说她觉得语文得在字词、课文理解上要下功夫,别的还可以。数学要背概念,我补充说要从头把书上的概念和例题好好看看,仔细读懂,看明白。其实平时所做的题和例题是相通的,搞明白了,自然做起题来,也知道从哪下手,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了。想得很好,关键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豆说下周要期中考,我原先还以为这次月考就是期中考,我说好,那你就按你的想法好好复习!
晚上,豆决心很大,说是要快点完成作业,要写播音稿,那好呀!最后呢,时间还是没安排好,自然也没弄成稿子。有了昨天一起做数学的经历,豆又来发动我和她一起做,想着已经示范过了,自己应该独立完成,硬是被她拉过来,同样的题昨天做过了,今天还是不熟练,感觉豆听课效果不佳,有点依赖晚上等我来讲了,提醒豆这样可不行,要学会有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要知道如果你课前预习好,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当堂课消化掉,回来再过电影一样过一遍,再写作业,当天的知识点就巩固住了。你再这样,以后不要指望我来讲,毕竟我不是老师,我没有老师讲得规范,讲得好。一个不会听课的学生,是学不好,也很累的,因为你课下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再来学习当天的课程。
月考语文试卷发了,让家长签字,豆成语填词有空没填上,阅读理解理解选顶多选了,字词积累上,尤其是成语积累还欠缺,因为时间的原因,可利用的资源却利用不上,着实可惜。数学还是不知道成绩,豆说了几次让我问老师,我说不问,我只关心你现在打算怎么改进学习方法,查缺补漏,把不懂的知识点搞明白,学扎实,至于考了多少,是过去式,等卷子发下来,再仔细分析。
豆交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想要买的14本书,最上面两本是必须和首要买的,下面的再依次买。反面写着她从21号起连续14天,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早早睡觉,中间有间断的重新计算。这是豆自己订的目标计划,也是孩子产生内动力的举措,我为她感到高兴,关键是如何落实。
中午,豆回来,拿着一本新书,满脸的笑容,让我看她的成果。昨晚豆就在说着班上同学兴起卖书活动,打折,一同学要卖一本阳光姐姐伍美珍的嘉年华版的《蝴蝶落在流泪手心》。我说你不是现在不喜欢这类书了吗?回答嘉年华版的可不一样,原来还有不同的侧重点呀!她和我商量着,想买,打好多折呢!多实惠!我说你自己定吧!这不,书就回来了!那个乐可不是一般的乐!听说班上有两个同学在卖书,我笑着说,你怎么不卖?豆说,我可舍不得我的好书,那是我的宝贝。我问,你打算留在身边留多久?她说,不知道,可能直到我淡忘吧!如此爱书的宝贝女儿呀!
另外她还说,写播音稿的事,也问了同学,同学也回答她了。我笑问,你觉得你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她说得了这本书?我说不是,我觉得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你自己主动处理了想做的事。豆说,是的,而且并不象我想像的那样,其实也没什么,原来如此简单。
我抽着空,询问豆今天的学习内容,明确告诉她,通过这种方式,想让她学会听课,专心听课。语文因为家长没签字,上了批评榜。我说你没让签,豆说怨她没告诉妈妈,不过妈妈也应该主动签,每天都要签呀!呵呵,我就是想让你自己学会操心,等你告诉我,我才签呢!数学,做了练习,也上了新课,这一问,问出问题,说不清楚了,说是书上有,但没记到脑子里,不算数呀!说是晚上让我看书,我说我没上课,我要等她来讲。英语学了新课文,豆一半汉语,一半英语,讲了全课文。我笑说,能不能全用英语,有点难了,但这是努力的方向。
上心海老师第一课时,看到老师讲的这位妈妈和儿子的故事,我看到了我的影子,反观我家豆现在的表现,总体上就是缺少主动性。这种主动性的表现应该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看着孩子消极的状态,有时看着真着急,那火蹭蹭蹭就上来了,可发火过后起作用了吗?没用!
我在试着去学会懂得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曾经我家豆虽说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并不是现在的这样,不知道是青春期过早的到来,还是什么,从豆嘴里、行动上我可以感知,她在给自己标榜青春期的逆反,无论大人说什么,她会象个刺猬一样,先扎起她身上的刺来,表现出一种逆反情绪。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好紧张,我真有点见不得她,一看见她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就来火。其实从内心来讲,一种焦虑的心态充满了我的内心,我是在为豆着急,这样下去,时间都浪费了,这种状态怎么办?
听着老师的课,我也在反思我和女儿的关系,曾经我眼中听话的乖乖女,是因为我和孩子的需要是平衡的,而显得我们是如此的亲密。大概要从去年年底开始,女儿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有时变得有点不可理予,而我却没有及时跟进她的变化,她越来越有了自己的思想,而我却依然还把她当成小孩子,当她不听话时,我没有及时反思到其中真正的原因。
女儿曾经说过一句话,对我来说很伤人,但也让我惊醒。她说一直以来都是我在安排她的生活,因为我,让她连过马路都不敢。是呀,这是女儿长大的表现呀,我也在试着放手,然而步子却跟不上,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她已经产生强烈的独立要求,虽说有时甚至以让我去外地,她想独立生活的想法,有点不考虑后果,但这话语后面反应出孩子的真实想法。作为家长我已经让孩子感到阻挠她自由发展了,其实也不是说她不需要家长的呵护。我知道她内心来说是想得到妈妈更多的爱,但却也渴望着自己的独立成长,这中间可能就存在一种妈妈和女儿之间关系的平衡,如何把握这种平衡,也是我所要学习和反思的。
以前去上课外班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接送,而这学期有好朋友的作伴,我放手让她和好朋友一起去,对于她来说,是个锻炼的机会,对于我来说,也落个轻松,腾出时间做我自己的事。
心海老师课上说:父母和孩子需要的平衡,就是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具体情况去调整观念和方式,要让孩子的不断变化的需要得到足够的满足,疏而不堵,商量而不是压制,决定是双方满意或者是能接受的,而不是仅仅贯彻父母的意见。
反过来也一样,也就是说不能只顾满足孩子的需要,而父母却一味地求着、哄着,这同样是不平衡的表现,父母既不能当监工,也不要当孩奴,这才是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的平衡。
是呀,这可能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父母也要不断地跟上孩子成长过程的需要,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学会慢慢地放手。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惑时,我们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前段时间女儿就给我说过关于交友的问题,我虽然没有给孩子提出更好的建议,但我先站在孩子这一边,帮她出意,想办法,让她感受到她不不是孤立的,妈妈在帮助她,让她懂得任何事情,不要埋在心里,可以给家长说出来,一起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自己独自烦恼,思想上有了包袱,不想做事,自然就耽误了自己手边要做的事情,影响了休息时间。
心海老师说到:归属的需要主要源于同学群体,同学们在玩,好朋友在玩,而自己一点不懂,这会让孩子有被孤立的感觉,有被群体排斥的危机感,这些都源于对归属的需要。每个人都一样,都有融于一个群体的需要,这也是安全感的需要。
学到这这让我想到女儿时不时,利用查资料的时间,悄悄下手机游戏玩。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需求,而我却因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控时间,而不让她玩。现在想想,对于孩子的这个愿望,如果我只是单纯地禁止,而不是适当地满足她的愿望,正确引导她学会控制时间,来让她懂得游戏可以玩,但我要学会自控。其实我越是不让玩,她越是好奇,越是想玩,真正讲好条件,管理好自己的前提下,大大方方地玩,说不定她反而不是那么上瘾了。
前段时间,她经常借查资料的名义做些小动作,现在我想尽量少让她用手机查资料,确实存在需要查的情况下,上电脑查,但要严格控制时间,让她明白充分利用好时间,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得注意保护眼睛。
上周末豆要看湖南台的“一年级”,非要拉我一起看,我就和孩子一起看,不专心看时,她会提醒我,其实这也是家长和孩子接近的方式,
心海老师提醒我“这是孩子发出让你走近她内心的信息。”
是的,我认识到了,所以就跟小孩子似的,和女儿一起看,我认识到我需要这样和女儿靠近,这样她说什么,我就能听懂,也更好进行沟通。这也是我做的好的方面,平时只要有空,我会和女儿一起运动,一起看她喜欢看的电视,一起疯玩。其实这都是孩子和我们亲近的最好方式,也是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试想想,我们和孩子如此亲近,我们听孩子的,和孩子一起玩,孩子也会听我们的建议。想起豆爸在我生豆的气时,开导我说:孩子就跟个“猴子”一样,你只要抓住孩子的心理,你听孩子的,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听你的。
豆爸很少参与豆的管理,但每次他说出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想起国庆期间父女俩深夜聊天,第二天要上学,两个人说起心里话说个没完,豆也打开了话匣,和爸爸说这说那,跟爸爸的关系也一下子拉得很近。爸爸也乐得和女儿聊天,谈心。想想其实很多时候,父亲的参与,会收到和单纯母亲管理孩子不一样的效果。母亲一般管得比较细,而父亲管得比较粗,但往往这份粗,让孩子多了一份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我们这些当妈妈的需要反思的地方。
生命因需要而追求,社会因需要而存在。
有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收获了尊重和接纳。
人的行为的改变必然从他(她)的观念改变开始,而观念的改变必然从反思自己,对自己有清晰客观的认识开始。
既然没有认识上的改变,亲子关系也就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改变了。
正如心海老师说的,家庭教育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问题,重要的是当碰到问题时,要先停下“发展”的步伐,从亲子关系入手把各方的需要、状态和观念平衡好,再来谈“发展”的事。
这样的家庭教育成长才能够持续发展,并且总是比较和谐和平衡,这就是先平衡再发展的理念。
明确目标,我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只有我先改变自己,发现我存在的问题,静下心来,想办法亲近孩子,懂得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平衡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孩子就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