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敌楼圈门上的
匾额
北京房山
独孤走
自从二十年前在北京门头沟区的黄草梁长城段敌楼上见到第一块以“沿”字打头编号的刻字石匾,十几年前于河北涞源县白石山林场拍到第一张内长城敌台上以“插”字打头编号石刻字的第一块匾额照片起,便开始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些中国万里长城上已经很少见到的匾额,以寻找长城敌台上的石匾,拍长城敌楼匾额照片为一大乐趣。
前些日子,在浏览抖音小视频时无意中发现,一个用无人机俯拍的长城孤楼短视频中所展示的敌楼门圈上好像有石匾。于是开始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线索。最后,将这座敌楼锁定在中国外长城所处的最高纬度即在我国最靠北边的端点长城段上,其大概位置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与沽源县交界处的“草原天路”沽源县段附近,沽源县丰源店乡盘道沟村一带的山岭上。
草原天路: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一个名称。原本是在高原上建设风电场时所修的道路,一般都建在高处的山脊上,沿途草原风景不错,是附近地区自驾车旅游者的首选之地,不知是谁给起了这个好听的名字,路因名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名则因路而大红大紫。一开始的草原天路,就是指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的野狐岭至桦皮岭这一段,随着不断的建设发展连通,以后又有了草原天路的东、西线之说。将开始的野狐岭至桦皮岭段称为草原天路的东线,桦皮岭以西苏蒙烈士陵园至白龙洞段称为西线。再后来,还往西的尚义县段和又往东的沽源县段也相继建设连通,形成了当今规模的全长323.9公里的河北张家口草原天路。草原天路的河北张家口尚义县西起点000KM入口至张北县桦皮岭这二百公里段已经走过了两次,此次就借寻找长城敌楼匾额之机,走一下其位于沽源县境内一百二十公里长的草原天路最东段。
从北京郊区的房山区城关出发,导航,走北京西、北六环高速路,京礼高速路,首都环线高速路,二百七十余公里,由张北县的桦皮岭出口下高速路。出收费站后匝道的右侧、老虎沟村的西南边便是草原天路东段的入口。


村前的公路上,老乡们正在晾晒刚刚收割回来的莜麦。跟两位年长的村民打听村南山岭上的敌楼石匾,都很肯定地说,没有!
既然当地人说那座孤楼上没有石匾,那就有可能是我把抖音小视频里的那个一闪即逝的敌楼尚存有石匾的镜头给看错了。没有要寻找的东西,也就没必要再耗时耗力上山到长城孤楼跟前去了。冰山梁景区在附近,索性就到那里去看看,也算是不白白的走了一段上下山的往返冤枉路。
从盘道沟村前的公路向东再转南,经小寨湾、三道林村,来到三道林村南的老掌沟林场森林资源护站,封路禁入。得,冰山梁也去不成了。
原路返回到盘道沟村。对敌楼上的石匾还是不死心,在路边又问村民。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说,有,在门上边。门朝东,上边镶着一块长条石,刻的是什么字不知道。
这就对了!
从村委会隔路斜对面的小桥向南,走沟中的田间大土路一直向西南,到田缘继续沿沟南上,穿过白桦林来到长城敌楼东边下方的山岭上。沿山岭上的小路向西上至位于冰山梁北边下方长城段上的这座孤楼前。
盘道沟冰山梁长城段上的这座单独的敌楼下方周围仍存有壕堑的遗迹,长城已塌毁为一溜碎石,由东南方向的冰山梁向北延伸至此,过敌楼顺山脊转向西去向栅子口方向。敌楼圈门朝向东南,门圈上嵌有一块长方形的石匾。
下图:敌楼下方的堑壕遗迹
下图:敌楼下向南远拍冰山梁长城遗迹

下图:敌楼下向西远拍山岭上的长城遗迹
下两图:敌楼下向东北俯视远拍大沟中的盘道沟村及由草原天路往南下向村子的大水泥路


下两图:西北仰拍敌楼圈门上的石匾
太可惜的是,石匾上的刻字实在是无法辨认。不知道哪位朋友有相关的资料,或许能够查到石匾上所刻的原有文字,以确定这座孤楼的原始名称。
对一件事情认识的不断深入,会颠覆自己从前的认知!
我见过北京八达岭长城段东南端水长城上敌台刻有“川字一号”的石匾,门头沟区沿河城一带长城敌楼上凿刻有以“沿”字打头数字编号的石匾。河北张家口涿鹿县刻以“龙”、“马”字打头数字编号文字的长城敌台石匾,保定涞源、阜平县以及山西大同灵丘县、忻州繁峙县刻着以“白”、“插”和“茨”字打头数字编号文字的敌台匾额。便认为,我国内长城上的敌台匾额刻字皆为以管理单位所在地的名称首个文字打头再加连续数字的编号,只有外长城上的敌台石匾才是文字名称。
雁门关,中国万里长城著名的外三关之一。坐落于横亘在山西大同盆地与太原盆地分界岭的雁门山上,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寨,雁门为首”之说,“两关四口十八隘”为其总体横向与纵深防御布局。中国万里长城内长城的广武段作为雁门关的前哨从关北横贯而过。雁门关一带我曾专门到过两次,雁门关景区以外还走了新、旧广武二城以及汉墓群。新广武至白草口段的长城,远远望去,认为跟大同、朔州的黄土墙体大致一样,所以一直没有当做回事。偶然得知,新广武长城段上保存有较完整的敌楼,竟然还有石匾,这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自驾私家车导航至山西朔州山阴县广武镇新广武长城景区,徒步新广武村G208国道以西至白草口村段长城,拍下了这段长城上现存较为完好的六座敌楼与一座关楼图片,见到了六块内长城敌楼上的石匾。
“鍼扃”楼




“控阨”楼




“壮橹”“雄皋”楼:此敌楼南北相对各开一门,门上各安有一匾,北是壮橹,南为雄皋。








“天山”楼





“瘦身”楼:此楼原有匾额,现已无存,不知其原名。因形状细长,为方便记忆,暂擅自取名瘦身。





“半边”楼:该敌楼原本亦有石匾嵌于圈门之上,现也无存。按其外形暂擅自取半边之名以便描述记忆。




白草口关“巩固”楼





由此所见,彻底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其一,内长城上的敌楼匾额所凿刻的并不都是编号,有的敌台匾额跟外长城上的敌楼石匾一样,上边所凿刻的也是文字名称;另外,山西雁门关外的新广武至白草口段长城是有外包砖的,并非夯土墙体,只是被后人给破坏了。
至此,已拍到长城敌楼上的匾额照片 共计 37
个编号 60 张。
其中:
川字号 1
个编号 一 匾
沿字号 8
个编号 八 匾
龙字号 3
个编号 五 匾
马字号 1
个编号 一 匾
浮字号 1
个编号 一 匾
白字号 1
个编号 二 匾
插字号 11个编号 十一
匾
茨字号 11个编号 十四
匾
鍼扃
匾
控阨
匾
壮橹
匾
雄皋
匾
天山
匾
巩固
匾
另加属外长城的敌台名称匾额 新添镇北台
匾
镇虏楼 匾
西孤山台 匾
西孤山西台 匾
永安东台 匾
威远东空台 匾
威远西台 匾
字迹不清无法辨认的敌楼石 匾
永宁东台 匾
沙岭儿台 匾
难辨认所刻文字的冰山梁北之孤楼 匾
属内长城 49块石匾,外长城 11 块石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