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2018-09-26 07:02:50)
标签:

杂谈

分类: 2.北京城郊区的古迹与景区
永定镇区域内

1.  栗园庄永安路北侧的谭鑫培墓
       谭鑫培(1847~1917),京剧“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京剧谭派创始人,是京剧表演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清光绪十三年(1887)自组“同春班”,十六年入升平署“内廷供奉”,十八年重组“三庆班”。谭鑫培墓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呈方形。原墓地的四角有界桩,青石制,高1.4米,长方柱体。桩首为珠莲花纹,下面横刻“英秀堂”三字(谭鑫培堂号“英秀”),桩面上双勾竖刻“谭宅茔地”四字,现仅存位于西南角的一处。
              下图:由现墓区的西南角向东北方向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北拍墓地唯一保存下来的西南角界桩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三图:向西拍谭鑫培墓地立于西南角的石界桩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北拍墓门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偏西北方向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墓门口向墓园里边(北)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2.  冯村村西北邓家坡上的清代古墓宝顶
          此为清代克勤郡王恒元及其子尚格的墓地俗称“王坟”。多罗克勤郡王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与另一系铁帽子郡王多罗顺承郡王同出于礼烈亲王代善一门。第一代克勤郡王岳托,是代善的嫡长子。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永定镇冯村邓家坡的清郡王园寝始自第七代克勤君王为三等侍卫身份的恒元,止于第十代克勤敏郡王庆惠,共四代恒元生前无郡王爵,其非克勤郡王家族直系,故未随其父雅朗阿归葬位于北京怀柔区峪口村的墓地,另葬于今门头沟区永定镇冯村村西的邓家坡一带。克勤简郡王尚格薨后,则随其父恒元安葬于此,以后便形成了克勤郡王家族的四代冯村邓家坡墓区。关于“车王”之称,来自于清末最后一代克勤郡王晏森。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供给断绝,克勤郡王府日趋败落生活陷于拮据,晏森逐渐卖掉了几处历代克勤郡王墓地的树木和砖瓦石料,最后沦为拉洋车的车夫,社会上便戏称其为“车王”。因此,也就将其祖上的坟墓称为“车王坟”了。如今,冯村邓家坡清王爷坟只存宝顶一座,以为标志。
              下两图:向北仰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南俯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南方向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3.位于冯村西北的龙口灰场即发电厂粉煤灰尾矿库区
              下两图:向东俯拍位于冯村西北上方的发电煤灰存放库区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南俯视远拍龙口粉煤灰场库区东西向的大坝内(北)侧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大坝顶上的西端向东远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龙口灰场库区的大坝顶上向东南俯视远眺冯村一带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4.  镇域西北部艾洼故村东北山坳里的明代桃花庵开山祖师灵塔
                下图:向东南方向俯拍古塔与其远处下方的龙口灰场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向北拍桃花庵开山祖师塔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俯拍塔前的遗物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北仰拍古塔的上部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嵌在塔身上的塔铭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古塔身上的砖雕图案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5. 镇西北部桑峪梁东坡上的艾洼故村
        因采矿造成地质缺水,艾洼由老村于上世纪的1987年迁往位于现址冯村南部的新村定居。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艾洼故村内的古槐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故村址上遗留的古井口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艾洼故村的遗存民居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6. 镇域西南部红庙岭东坡上的万佛堂古塔古村与古寺遗址
              下图:向北仰拍万佛堂老村村东冯林寺北坡上的开山寿塔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北仰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向西偏北方向拍万佛堂古塔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南仰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北方向拍古塔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拍位于万佛堂古村东口始建于明万历四年的过街楼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向西仰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门洞东口石券上方的匾额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门头沟万佛堂过街楼门洞内由西向东(由里向外)拍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拍万佛堂古村村东的过街楼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位于门头沟万佛堂老村古街北侧的摩崖石刻大字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古村遗物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古村民宅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从石碾盘中央的孔洞里长出的一株洋槐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这里原有一口古井,辘轳架的支柱石尚立在原地。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路边这里又是一处古井遗址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东向西拍万佛堂古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村边河沟里的古道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村边河沟里的水井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放在水井边的石水槽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俯拍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万佛堂老村村西的古寺遗址残垣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向西南方向俯拍万佛堂老村村西古寺遗址东侧的单孔石拱桥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仰拍万佛堂古寺遗址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门头沟万佛堂古村村西古寺庙遗址上的遗物遗存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贴图:古寺遗址上残存的围墙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三图:古寺遗址附近周边的石刻大字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三图:由万佛堂古庙遗址向北去向艾洼故村方向的古道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古道边残破的烧炭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由万佛堂古村向西南上向西峰岭方向的古道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7. 何各庄故村西至罗睺岭间西峰岭南坡上的永定河引水渠段
              以下三图:北京门头沟区永定镇何各庄故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西峰岭东坡上的抽永定河水上扬至岭头泵站的铸铁引水管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扬水管与水渠的交接处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南方向拍建在西峰岭东端的泵站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水泵站房东侧的调蓄水池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南方向拍西峰岭东端的引水渠首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拍西峰岭引水渠与建在西峰岭东端岭头上的森林消防护林防火瞭望亭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向西拍山岭鞍部的引水渠架空桥渡槽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西峰岭引水渠的傍山崖渠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三图:当年修建这条引水渠的建设者们,闲暇之余,在水渠边的岩石上刻下了
              一些纪念性的文字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向西拍西峰岭南坡上引水渠边的亭子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三图:向东拍引水渠上方的亭子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8. 位于镇域西南部的 石厂、苛萝坨故村

       石厂村:产生于明代,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该村与古老的北京城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村北的青龙山上,多有青色大石,质地坚硬且细腻,不易风化。明代以前,民间就已经开始在此大规模地开采石料。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开始营建新的都城---北京,青龙山石厂定为石料的开采基地。网查相关资料,“都城营建之初,工役繁杂,宗庙、三殿、两宫、阙门、王府官邸、离宫,次第兴建。筑城、浚陂,百役具举。石材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且用量之大令人瞠目。至大明嘉靖拾叁年柒月拾柒日起建造皇史城、太宗等庙,启祥等宫,玄极宝殿、奉先等殿,天寿山诸陵寿宫、行宫,清虚观、金海大桥、慈庆宫、慈宁宫、城垣工所,颖王坟、靖王坟”所用石料皆出自此地。到清代,石料资源日趋枯竭,采石场渐渐地被遗弃,明代用于驻军工匠的营地和采石厂便演变成村。
       石厂村已经整体搬迁,这里将成为在建中的地铁S1线的首站及车辆维护车间的所在地。老村子已经面目全非。
              下图:由西峰岭的南坡向西南方向俯拍原石厂村一带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原石厂村东口的遗迹遗物存放处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古石厂村东口过街楼的青石门额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拆迁中的石厂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三图:石厂老村内的一口古井与立在井边的古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三图:向北仰拍石厂村北山坡上的古塔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古塔下的石件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向西北拍位于原石厂村西北部的圆照寺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残存的石厂村圆照寺大殿内的石供桌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石厂村北的山岭上,有座名叫界碑尖儿的山峰,峰顶上存有明代的石厂官界四至碑。
              下图:界碑尖儿顶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贴图:石厂老村北山界碑尖儿上倒地的明代石厂四至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界碑尖儿上向南俯视石厂村遗址一带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从界碑尖儿上向南分林拨木而下,可进入原石厂老村村西的华侨陵园墓区。华侨陵园所在的西峰岭南坡遗存着几处古迹。
              以下贴图:石厂村北山坡上位于华侨陵园最北缘的观音洞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本想图个清净,大年初二独自来此寻觅古迹 ,由山上钻灌木穿树林下至陵园内还算顺利。现代科技很厉害,经济利益的驱使更是了不得!不想,坟地安装了很多摄像头,比一般的居住小区要密集得多。进入墓区就被监视了,没拍几张照片看陵保安即至。始终我也不明白,是怕我偷走块墓碑呢,还是谨防我把死人的骨灰拿走?保安寸步不离,一直押送我到到华侨陵园的大门口外。大春节的,挣点儿钱,干什么都不容易呀,给人家添麻烦了!“被监视押送”下山的途中,远拍了一张古碑的照片。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几年后再到石厂村,村子彻底无存了,原保存在村子东口外小广场上的一些古物,被移至华侨陵园东侧圆照寺东边的院内,圆照寺被重修了。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院外蒿丛中被损毁为两半的汉白玉石和尚墓塔宝瓶中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已经掉落的院门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存放石厂遗物的院内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北拍重修过的圆照寺的大殿(可与上面的图片比较一下)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南俯拍石厂村遗址地铁S1线工程的在建工地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原石厂村北山坡上的古塔被围在高高的砖墙内,已无法近前了。好在墙外有高大的土堆,爬上去远远地俯拍了几张照片作为留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石厂村的老路已经没有了,顺着北山坡又修了一条新路,在路边的大石头上,有巨大的刻字,看上去有些粗糙,经询问我们圈内的专家西山老闫,说从前这里没有摩崖刻字,是新近刻的。害得他老还亲自跑了一趟去鉴定。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北远眺俯拍苛萝坨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京西古道苛萝坨村村内南北走向的古娼妓桥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苛萝坨村西有曾经是戒台寺下院的西峰寺遗址,清后期,被曾参与辛酉政变的恭亲王奕䜣改建为阴阳宅。其东侧的山沟北端山岭上存有一墓地石界桩。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西峰岭向南俯视原西峰寺东侧的大沟以及远处马鞍山北坡的戒台寺、秋
              坡村一带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向南俯视西峰寺遗址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清代的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溥儒,是我国近代一位有名的文人、著名书画家,其一生酷爱文物历史古迹。当时有南张北溥之说,即书画界南方有张大千,北方有溥儒。北京房山有座千年古刹云居寺,以石刻经版著称于世,溥儒曾为云居寺著了一本《白岱山誌》,是研究云居寺的重要历史资料。在西峰寺遗址,他家的坟地东侧大沟里,留有一些它的墨迹摩崖石刻字。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溥儒的摩崖刻字附近周围,是当代的人们所作,我觉得字写得不错,
              拍了下来!风吹日晒雨淋,估计早已无存了吧?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山沟里遗存的一个拴马石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西峰寺遗址院内
              下两图:古银杏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北拍院内复建的殿宇,内为西峰寺与溥儒相关内容的展室。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北拍古银杏树前的遗存古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西峰古寺遗址院内的一株古藤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清恭亲王奕䜣死后并没有葬在他生前所建的这座王陵内,而另葬于北京郊区怀柔的一处王坟内。这处陵寝,则被其子载滢所用。载滢,奕䜣之子,溥儒之父。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北拍地宫上竹林后墓冢墙上的大福字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北方向拍清地宫的入口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地宫石门上方的门楣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地宫内的石门与墓室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地宫内水深过膝,水里边居然还有鱼!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9. 戒台寺东边的塔林
       到过门头沟戒台寺的游人不少,这是一座著名的古刹,曾为全国的总戒坛。不过,如不是偏爱喜好的话,很少有人去戒台寺东南侧近在咫尺的塔林一观。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戒台寺塔林向东俯视远拍位于原石佛村村西北的尼姑坟古松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10.  苛戒古道与罗睺岭
       京西古道的庞潭古道,由北京市石景山区永东河东岸边的庞村,向西过永定河经何各庄、石厂村到苛萝坨村东。这里,古道一分为二,顺大沟向西上向罗睺岭,称庞潭古道,可去往千年古刹潭柘寺一带。往南上则至戒台寺东,与从永定河卢沟桥方向来的,经大灰厂、石佛村至戒台寺的芦潭古道相交汇与戒台寺东侧的单门石牌楼前,被称作苛戒古道。苛戒古道可算得上是去戒台寺的一条超近之路,为庞潭、芦潭两条古道间的一条联络线。苛戒古道与芦潭古道汇合后,向西经戒台寺的北侧,平行绕向西北至罗睺岭垭口,与由东边西峰寺大沟里上来的庞潭古道合二为一,越过罗睺岭西下,去往潭柘寺一带。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南拍苛戒古道穿过新G108国道下方的隧洞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贴图:向南拍由苛萝坨村村东向南上向戒台寺的古道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拍位于戒台寺东北下方芦潭、苛戒两条古道交叉处的单门石牌楼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拍苛萝坨村西南上方新G108国道罗睺岭隧洞的东口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仰拍G108国道罗睺岭隧洞北侧上方的庞潭古道一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俯拍古道铺路石上的蹄痕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三图:向西仰拍京西古道之庞潭古道罗睺岭东坡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贴图:罗睺岭东坡庞潭古道段北侧路边的清代摩崖石刻“佛”字石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东俯视回拍古道边的“佛”字石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西仰拍庞潭古道原苛萝坨村村西罗睺岭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向东俯视回拍庞潭古道罗睺岭东坡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由东南戒台寺方向、正东苛萝坨方向过来的两条古道与原G108国道三条道路在罗睺岭垭口处交汇,两条古道在垭口处形成了一个三角形。
              下图:手绘一张罗睺岭垭口草图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罗睺岭垭口向西拍过垭口后转向西南的原G108国道(新国道走隧洞由
              罗睺岭下穿过)与国道北侧向西下向潭柘寺一带的古道口
              下三图为手绘图中罗睺岭古道相交形成的三角形①号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由潭柘寺古道上向东回拍原G108国道罗睺岭垭口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原108国道上向东北方向拍苛萝坨村村西上方的罗睺岭垭口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由可罗睺岭垭口南侧上方的两条古道交叉口详细俯拍手绘图上的三角形③
              号古道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图:向北俯拍手绘图中芦潭、庞潭与潭柘寺三条古道相交,在罗睺岭垭口形成
              的三角形残存的③号古道一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以下三图:向东南仰拍由戒台寺方向过来的芦潭古道罗睺岭段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下两图:由罗睺岭垭口向南,沿罗睺岭上至岭头的最高点处,立有一西峰岭(苛
              萝坨村村西的西寺遗址)清王爷陵寝的界碑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北京门头沟部分古迹拾零【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