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73062460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灵岳寺
(2018-09-04 20:17:49)
标签:
杂谈
分类:
2.北京城郊区的古迹与景区
北京门头沟斋堂
灵岳古寺
北京市的房山区与门头沟区南北接壤相邻,房山到门头沟,与北京市其他的郊区县相比,还是较为方便的。所以,本人对门头沟区的了解,相比较之下,要比北京市其他的远郊区县了解得稍微多一点。
早就听说,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北山上有座千年以上的古刹---灵岳寺。然而,到
那里去的公共交
通却是个问题,从斋堂镇下公交车后,就要徒步上山,走去向灵岳寺、王家山的县级游路---Y706小水泥道,足有十五里远才到。一般到灵岳寺的文物古迹爱好者都是自驾车前往,可我无力能及,只能等待机会。等好多年了,机会终于来临,绝不可失呀!
灵岳寺: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新兴村村北的白铁山南坡平台上,南距斋堂川的G109国道7.6
公里。古刹坐北朝南,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辽金时期,不断对该寺进行重建维修,辽代称为白贴山院,金时名灵岳寺。元朝亦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终成京西地区一座有名的巨刹。
灵岳寺对斋堂川的影响巨大,而斋堂川又是京西古道所经过的一处重要而富庶的地区,无论是商旅过客还是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常在川前食宿,灵岳寺则在此建堂舍卖斋饭,
斋堂
之名则由此而来。
斋堂,辽代成村,现由东、西二斋堂村组成
。
百度导航,驾车走109国道至门头沟斋堂镇,由东斋堂村向北,过
新兴村
盘旋而上可直接到达寺前的停车场。
下两图:向北拍灵岳寺古刹
下图:向西北拍山门的外侧
下图:向西南拍山门的内侧
下图:北京门头沟斋堂镇新兴村北白铁山南坡灵岳寺之山门内的天王殿
下图:天王殿内正脊上清雍正十一年维修后留下的文字
以下四图:灵岳寺天王殿内的顶部结构与彩绘
下图:灵岳寺天王殿后的大殿仍保留有元代的建筑风格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本地名宦刘懋恒前来寺内进香。见此大雄宝殿之出檐远垂檐重,恐有日后倾圮(读“匹”音)之危,遂捐己资修缮加固,此举得到本地多位名人与本寺住持僧的鼎力支持。复加桁(读“横”音,就是檩木)木十二根、支撑立柱十六根,成现状。
后加的木柱,使大雄宝殿的外观看上去有些凌乱,大有画蛇添足之感。这与天津蓟县县城内的独乐古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近代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言,这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力学结构,无利反有其害。我是古建门外汉,对建筑力学知之甚少。只是感觉,有失其原建的雅观!
下图:向北拍灵岳寺大雄宝殿的东外侧面
下图:向西北仰拍大殿的前檐
下图:灵岳寺大殿前檐下望板上的木雕装饰
下图:向东北仰拍前檐下的木雕纹饰
下图:向东南方向拍具有元代建筑风格的灵岳寺大雄宝殿右后部(西北角)
白铁山前的灵岳寺周边曾有个
灵岳寺村,
村因灵岳古寺而得名。其由徐家村、刘家村、李家村、宋家村这四个小自然村组成。而以上四个小自然村的村名,则是因所居住村民的姓氏而来。在灵岳寺近旁的是
徐家村
,该村原有古水井六口。从前,灵岳寺溪水发源于徐家村的后滩,流经连涧沟汇入斋堂川的清水河,而后再向东入归永定河。灵岳寺徐家村,在上世纪的1985年,
因地质干旱,
群众吃水困难,且此地易受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首先搬迁至新兴村的现址。1990年,灵岳寺的四个小自然村与本镇附近的蔡家岭村、东北山村与西北山村共计四个行政村,共同在东斋堂村北约1公里处的骆驼鞍,合并建为
新兴村
。
不知何人,在已搬迁了的灵岳寺徐家村的遗址上,重开发新建起了别墅性质的四合院式房子。也不知何因半途而废,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烂尾工程。
下图:由灵岳寺前向西南方向拍邻近的一处原址复建的四合院
下图:向东南方向拍位于四合院西北角外
现居灵岳寺寺内的人员仍在使用
的一口古井
下图:向下俯拍这口灵岳寺古水井
下图:弃于古井旁已糟朽倒地的打水用辘轳架
下图:古井口边饮牲畜用的石水槽
下图:向东南仰拍在灵岳寺徐家村遗址上遗存的一口古窑洞
下图:向西北拍位于徐家村遗址东北部高台上的一口窑洞
下图:向北仰拍位于原灵岳寺徐家村最北边最高处的在原住宅遗址上复建起的院落
下图:遗存的石碾碌碡
下图:灵岳寺西北上方、原徐家村后的台地与台地上遗存的大香椿树
下图:向西北方向拍灵岳寺徐家村村后台地东南角下方遗存的一口窑洞
下图:由灵岳寺后西北方向的高地向东南方向俯拍
下图:向东南俯拍灵岳古寺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十渡老帽山
后一篇:
王家山惨案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