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古银矿遗址
古洞坡
古洞坡这个名字是二十几年前在一本文史资料上见到的,“北京西山有银矿”、“宛平县西产白银”。古洞坡,位于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北直河村村北、史家营乡杨林水村任家铺小自然村村南的分界岭南北两侧。这道山岭在过去是直隶房山县与宛平县的界山。史家营乡一侧管这一带古银矿遗址还叫“七十二间房”。互联网上有很多介绍古洞坡的相关资料。
以下是2010年11月中旬在史家营乡一侧拍下的几张古洞坡的照片,只是质量不太好,留下一些简单的影相而矣。
下图:杨林水村任家铺小水库

下图:北京房山区史家营乡杨林水村任家铺老村民宅



下图:向东远眺可以看到圣莲山景区

以下贴图:由任家铺向南顺沟去向古银矿采区---古洞坡七十二间房的古道小路






以下贴图:位于半山腰的古银矿采矿洞洞口




下图:采矿洞内的狭窄通道

下图:矿洞内的蝙蝠

到霞云岭北直河村一侧的古洞坡,对于我来说,交通是个大问题。由房山城关开往霞云岭方向的客运公交车很晚才发车,要等到上午九、十点钟。而下午返回的车又太早,大概三点以后就没车了。G108国道中石铺村峪子沟口到北直河村还有10公里,这段路无公交车只能徒步,要两小时。那一带又无住宿,时间怎么算计都不够。因此,二十多年来始终都没有能够成行。最近,有了个机会,终于圆梦。
下午15:00到达北直河老村的大槐树处。

下图:由西向东拍北直河老村的两株大槐树,这里距G108国道整10公里。

由下图所示的沟口北上,是去往北直河村村北古洞坡两条路位于东侧的一条古道的道口 。沟口蓄水池西侧用树枝堵死, 东侧是铁栅门。 恰这家主人由现住的山外某工厂职工家属区回老家种地未锁门而得以通过。

下两图:狭沟、崖壁上的小古道


过一道狭口后,沟中横有一道如下图所示的石墙,墙上是一块开阔平地。


大块平地的北缘即是去往古洞坡必经的三蹦水瀑布。








下图:三蹦水中部的大凹洞内



三蹦水瀑布上方的沟中台地上种有几株洋槐树,到这里要向右上,直行就进支沟走错方向了。

下图:位于洋槐树右(东)侧的岔道口,正确的小路并不明显。






双峰垭口北侧的山峰名叫柏树坨,古道从其东侧盘上,直至峰顶北侧。柏树坨北侧是一条如下图所示斜向东北、几十米长、白色山石狭窄小山脊,当地人称之为“石桥”。

“石桥”的东北端,小路分为左右,分别去往东西两个方向,两条小路相夹的是一个坨台。先择小路右走向东,路边右侧一大石上有下两图中所示的石刻图案,应为当年矿工闲暇时娱乐所用。


下两图:坨台上的建筑残垣


下图:坨台东侧下方已近似干涸的水泉

下图:水泉边的石储水槽

小路绕过坨台东侧,横切山坡沿等高线一直平行向东。向东远望。几百米外的大沟尽头半山腰处有下图中所示的两处朝向西方的石壁。

小路平行至大沟的尽头,向左(北)陡上一小段,找到银矿采矿洞口处。事先,仔细研读几位山友的博文,强记途中的几处关键点及相关参照物,一路没走一点差道,1小时45分便上到北直河古洞坡古银矿矿洞口。

下两图:主洞口西侧上方的洞口。
碎石下的石缝中冒出飕飕冷气,并能嗅到山洞中的那种特殊味道。碎石下掩埋的定
是一处可进入山体的矿洞口。


进入下图这个古矿洞口,穿过山体可到达史家营乡杨林水任家铺一侧的七十二间房矿洞区。
山体中的采矿洞穴犹如掰开面包所看到的丝窝,洞洞相连,大洞套小洞,上下左右皆是大小形状不一如鼠洞的通道,贸然进入是万分危险的。刚刚钻过的地方回头再看就变了模样,很难原路退回,如在这样复杂的洞群环境中迷路会是非常糟糕的!



下图:探洞者在洞口上方的石缝中钉上铁钉,将黑色的丝线拴在铁钉上固定,带线
进洞, 以其作为返回出洞的引路标。


此行目标是找到这一侧的进口即止,对洞内不感兴趣。几年前已经由山的另一侧进入过一次,很不舒服。尽管没有找到正路钻透到达这里,也已经过足了地下穿洞的"瘾"。
原路返回到坨台前“石桥”桥头的岔道口处,仅仅用十分钟时间。再向西走,沿等高线平行大约四、五百米可见到下图所示的台地。要垂直台地护墙向西上。

垂直台地护墙向西上,迎面可以看到红色的石壁上有下图中所示的石刻。所刻的年代不一,有明代后期的,也有清前期的,有图有字,是古代开采银矿的矿工们闲暇所为。

朝向东方的岩壁上,由北向南,几十米长的红色坚硬岩石上刻有许多文字、图案。


















拍完古洞坡古岩画照片后,沿来路原路下山。过三蹦水,出狭口后直接向南翻过小岭,走西侧的那条北直河古洞坡古道而回。






从古洞坡仅用一小时就下到了北直河老村中的大槐树前。
下图:向北拍北直河老村大槐树东侧的古洞坡古道口


由北直河老村去往位于村北山的古银矿采矿区古洞坡:上山约两小时; 古矿洞与古岩画石刻处停留约一小时;下山用一小时。15:00---19:00共用四小时时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