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背景如下:
10月15日,一汽-大众奥迪宣布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创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一汽-大众奥迪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未来,该研究中心将并在管理模式研究、教学案例开发、高端人才交流、校企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创新探索,为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669df2d694b5cb79d4412d6a5803b0ce.jpg
奥迪和清华这个“校企合作”一经亮相,就获得了多方面的赞许。为什么大家会认同这个成功案例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把思路定为“找出合作动机→从动机中提炼评价因素并结合行业以及企业特点进行评价”。
Step1
就“校企合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双方的优点来实现互补,从而达到对学校、企业双赢的结果。那么,“校”和“企”的优势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企”的优势在于成熟领先的科技、不断把新想法运用于生产实践。就拿奥迪来说,照明技术、无人驾驶、“奥迪灯具厂”等等,尚且不说奥迪的运营以及管理经验,光是奥迪多年累积下来技术数据资料以及沉淀,想想都流了一地口水!
然而,相比学术界对于汽车行业的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无限探索”,奥迪的研究方向更加致力于那些对于客户更加相关有效、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沿科技。
同样是着眼于未来,奥迪的“未来”可能多了更多对于“经济、实用、高效”的“探索”。因此,从奥迪的大灯、quattro、轻量化等技术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学校,对于“前沿”和“未来”,企业更多了份对于消费者的责任。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bf3417b43ffd5e1d3a99a457713edb66.jpg
那么对于“校”来说,它的需求点又在哪里呢?其实对于学术界,莫过于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书本上的东西,仿佛落后了一个时代。比如《汽车理论》,小编上课的时候,感觉不是在学习最先进的汽车技术知识,而是在选修《汽车技术发展史》这门课,而且修订日期还是在199X的分分钟即视感~~
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学校里的同学们可以认识到社会上最酷最pop的“黑科技”公测版、应用版,想想奥迪的各种高大上的前沿科技,真有点小激动呢~~~
Step2
分析完整个合作产生的动机和背景,我们来看下有哪些评价因素会影响“校企合作”呢?
首先, “靠山”。什么叫做靠山呢,也就是传说中的合作双方。中国有句老话,名师出高徒。拿奥迪与清华经管合作这个事件来说,可以说,这两个地方汇聚着汽车界以及学术界最卓越的人才们,见微知著,从集团运营、公司内部流转、用户部门协调,这些人脉资源、企业资源、学校资源以及其它隐形资源,无疑是“门当户对”最好的诠释。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e29e4ac8a43c671783aa1d5df9e7bdbb.jpg
其次,品牌 产品。一个好的品牌,对于产品方方面面的解读,必然有它的独特之处。从产品前期开发的过程管控,到产品的设计,对于产品落地的方方面,在一个品牌产品信誉良好的地方,对于同学们来说,可能收获的远远不止一纸“实习证明”,伴随而来的,还有视野胸怀和开阔的眼界。
最重要的,合作内容。校企合作,讲究的可是全方位、多角度、大范围,相比包吃包喝的观光团一日游——“意大利企业日”、“日企文化体验会”,到各种姿势的“优秀校友经验分享会”,管理模式研究、教学案例开发、高端人才交流、校企资源共享远比前面那些来得更为朴实有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99b7ecdc7c3b8137c730ba97f29e98c7.jpg
走在汽车领域校企合作前列的奥迪,这次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无疑是全方位校企合作体系的一个崭新案例,小编也期待,未来能够有很多厂商小伙伴一起与更多可爱高校以及热爱汽车的小朋友们有着更深入更广阔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