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教科书上的分类如果照本宣科的话会分为可拆卸连接(螺纹、卡扣、铰链)&不可拆卸连接(折边、铆钉、焊接、胶粘)。当然小红花教室不会一一加以介绍,坚决不做百度百科!
http://s3/mw690/001T6BoBgy6Lt5DWiYia2事实上较为重要的一些刚性件(高强度钢balabala)主要还是通过焊接跟胶粘的方式来完成的。当然,焊接大家都很熟悉,马路上一个小工带个面具搞两下呗?而且粑粑麻麻一定有告诉过你,千万不能盯着看,眼睛要伤掉的呢!(P.S如果伤了怎么办?去医院搞新鲜的母乳,包用包好!)再扯开一句,像小编这类的工科狗现在一定都在回味自己焊接的美好回忆,是用电烙铁的漏焊还是戴面具电弧焊那又“细”又“歪”的小条呢?O(∩_∩)O
那么汽车的焊接是不是也如此呢?小学生都知道不是呢!不过作为路人的我们很难了解到每一个部件的具体焊接手段,大家也没有兴趣。不过关于焊接,有一个数据是我们可以关注的哦~那就是——焊点数。在保证每个焊点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呢,材料的刚度以及焊点数的增加便意味着车身的刚度越大。5个人拉一根绳子肯定比3个人拉一根绳子要安全不少,前提当然也就是绳子不会断咯。
http://s2/mw690/001T6BoBgy6Lt5FoXgRf1就汽车厂商而言,拿焊点做文章的不少。窝窝说自己S60L有4700个焊点,随后宝马3长轴版大喊一声“我有5772个”,ATS跟ATSL默默回了句“我们兄弟有6181个”。呵呵,颇有一股“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不过正如之前说的,焊点的增加使得整车刚度的增强,的确给人以安全感。所以大家吆喝吧~只要消费者能够感觉到安全就是好的。
小编毕竟不是标题党,所以要回到主题来说胶粘。这个“胶水”称之为胶粘剂。针对不同的作用也会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结构胶粘剂、密封胶粘剂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连接都开始用胶粘咯~
胶接可以避免产生应力集中(通俗点说就是受力不均匀,更易产生损坏)→铆钉,扑街!
胶接可以节省时间满足大批量、快节奏生产;满足非金属等特殊材料的连接(宝马i3的碳纤维车身);当然现在随着越来越多高强度钢的使用,焊接本身的难度也得以提升,所以这也使得其“销路”减少→焊接,扑街!
题外话:i3第一次全碳的车身真心很棒,但是购买价格以及后续可能面临的维修成本实在是让我等屌丝高攀不起。
http://s15/mw690/001T6BoBgy6Lt5GfH3gbe但这一切有个前提:强度保证。如果只是满足一些基本的条件,那么我用玻璃胶粘一粘也可以嘛~(我知道我又调皮了!),车厂肯定不会那么傻的,结构胶粘剂的强度不仅不会低于焊接,而且会大大高于其强度。安全性也有了哦亲!
大家再想想胶水有啥好的?是不是比较均匀,没有缝隙?车载形式的时候一体的运动,自然隔音跟减震的效果也要出色不少。
http://s16/mw690/001T6BoBgy6Lt5HzqPB9f其实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要把两张纸连在一起,能想到什么方法?1、订书机(铆钉) 2、折叠卡一起(折边) 3、挑几个点,用双面胶粘一粘(焊接)4、用一种比固体胶、液体胶、502都好的胶水(关键是能美观的胶水),能把两张纸完美的连接在一起。这就是胶粘剂的作用~
这么好的材料及技术为什么都没怎么听说呢?事实上结构胶不仅注入工艺要求比较高而且影响结构胶强度的因素要远比影响焊点强度的因素要复杂和难以控制。自然其工艺难度之高不言而喻。目前来说国内很多的厂房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就像大家都需要来我TJ的风洞一样),所以在整车市场上使用频率并不算多(但这终究会是一个趋势),最多也就用个10来米有些甚至不用。毕竟“胶水”大家都懂的,做不好会影响拼接的工艺,倘若膨胀不均匀则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当然,也有例外。新出的ATS-L(是国产哦亲)传闻有130米的结构胶,听上去好厉害的样子~通用敢这么做也是蛮拼的,不仅第一个“吃螃蟹”,还吃的非常完美,实属不易,点个赞!
http://s11/mw690/001T6BoBgy6Lt5HUFBMda题外话:前几天去经销商集中营(浦东国际车展)亲眼目睹了ATS-L,感觉的确要比ATS更符合国人的口味,小编自己也有些许莫名的冲动,求土豪包养!
http://s3/mw690/001T6BoBgy6Lt5IvTX412终究还是学术了...汽车的车身是粘起来的,现在你了解了不?么么哒~
http://s12/mw690/001T6BoBgy6Lt5QuFuj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