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童话剧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2011-06-20 20:30:38)| 标签: 杂谈 | 
运用童话剧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普德村幼儿园 
摘要:童话剧是以童话为内容,戏剧为形式创作的故事。童话剧以其生动、形象、直观、有趣、寓教于乐,集科学、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多方面特点于一体,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期是塑造良好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健康心理发展受其环境、兴趣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而童话剧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及夸张编写和演艺出的适合幼儿欣赏的剧目,通过童话剧的表演活动能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交往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交往的机会。
关键词:童话剧 
童话剧:童话剧是以童话为内容,戏剧为形式创作的故事。剧本包括原创和改编两种,通过一系列的演艺方式来展示。然后,再进行舞台加工和歌舞设计,通过演员舞台表演或卡通制作,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班幼儿:4-5岁之间的学龄儿童
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1、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家庭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许多大人的宠溺,要什么有什么往往导致了幼儿对于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同伴交往,产生了一定的陌生感。童话剧表演的教育宗旨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相吻合,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落实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童话剧是注重以幼儿为主体,表演时孩子们会有肢体、语言、表演上的交流,制作服装时合作的交流等等这些往往就是交往的一种体现,如何增进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这是我本次论文中需要研究的。
2、问题的设计
2.1研究对象
普德村幼儿园中一班33名幼儿
2.2研究时间
2011年2月——2011年6月:
2.3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认真学习有关幼儿教育理论,并针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注意搜索关于幼儿交往能力的相关资料。了解童话剧表压的各种形式。
2、实施阶段:以童话剧表演为切入口,观察幼儿活动时交往能力的发展。并运用多种策略观察幼儿在交往时所出现的问题。
3、总结阶段:注意观察改进后的效果,对实验对象进行再观察,综合分析材料和数据,形成研究论文。
2.4研究方法
观察纪录法:观察记录中班幼儿童话剧表演中的交往能力的体现。
个别观察法:对本班个别幼儿在表演中交往能力的表现情况进行研究。
2.5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在表演童话剧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研究内容
案例一:
观察时间: 
活动名称:阅读课 
今天上的是童话剧《小红帽》阅读的第二节课,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每当老师在阅读时,孩子们都会小声跟读着,当活动进行到幼儿自由说对话时,只见第一组的小组长袁小茉,一个劲的对自己组的同伴说,我们来分角色进行表演吧!看谁能说的对。只见那组的小朋友非常的配合,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不过在说到不熟悉的时候,能力较强的小茉就有了一定的优势,很骄傲的对其他不会的幼儿说:“你们真笨,这个都不会,我来教你们吧!”
简析:幼儿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而幼儿的这些不同之处会影响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情况。小茉是个很活泼能力很强的小女生,但是她的骄傲往往会导致她交不到朋友,让大家不敢接近她。
案例二:
观察时间: 
幼儿姓名:康焱、钱倍乐、王钟姝、张乐天 
活动名称:制作服装 
今天我们班制作服装,孩子们都对是老师出示的范例非常感兴趣,康焱一组的小朋友们早就跃跃欲试的想自己制作服装。他们一组的小朋友动手能力都很强,因此我安排了一件较难的衣服让他们进行制作。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非常有耐心有的设计、有的剪贴、有的绘画、有的帮助同伴,不过到了最后的时候孩子们都没有了耐心,每个人的意见都不相同。这是王钟姝小朋友很凶的对康焱说:“听我的,我说的算!”康焱不敢发出声音。
简析:幼儿往往在交往时会失去耐心,从一开始的好到最后的不好,一定原因是跟家庭有关系,王钟姝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导致了在活动交完中大家都要听她的,很有气势。
案例三:
观察时间: 
幼儿姓名:蔡乐天、向非凡、陈瑞萱、张倞禹、杨朔
活动名称:表演课 
表演活动开始啦,孩子们都十分认真的看老师进行表演示范,第三组的小朋友却又点心不在焉。等到了表演的时候,大家都犯了傻,有的看着别人,有的在做小动作。这时杨朔自告奋勇的说:“我来做导演、大家听我的指挥。”表演也较为顺利的进行下来了,不过在最后下场的走位上出现了一些分歧,向非凡和杨朔的想法不一样,导致了2人有一些小的争执,这时蔡乐天大胆的推开了2人,正经的说:“不要再吵了,不行就去问老师吧!”
简析:幼儿往往在遇到交往困难时,都会用争吵来解决问题,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导致了交往的不顺利。蔡乐天的小朋友的处理方法反而让人觉得很不错,很理性,这根幼儿的家教是有一定关系的。
案例四:
观察时间: 
幼儿姓名:丁雨辰、钱倍乐
活动名称:表演课 
连贯表演正式开始了,我发现我班性格内向的钱倍乐和丁雨辰都在一边不敢表演,我请其他小朋友拉他们上来表演,他们还非常的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不大方。
简析:幼儿的性格往往也会阻扰交往的进行,只有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孩子们才能了解交往中的乐趣。
4对于班中孩子存在的同伴交往能力欠缺,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2、培养幼儿树立社会交往的正确认识。利用童话剧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兴趣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小朋友进行表演的时候,我尝试着耐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积极的交往行为。并让班中性格开朗、能力强的孩子多和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接触,带着他们一起表演。表演后,我又注意进行及时的总结和鼓励,请小朋友说说一个人表演开心还是一起表演开心?在表演的过程中是怎样和同伴协商解决问题的?今天又交了几个好朋友……等等。
 
3、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排队的时候,我主动拉起了杨彦珂小朋友的手,并对着大家说:“杨彦珂是我的好朋友,谁愿意跟我们一起拉拉手?”立刻许多双小手都举了起来。
5、总结
 
1、社会交往能力差。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中都是 “小皇帝、小公主”,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当他们离开家庭,面对同伴的时候,便面临了一种 “平等”的关系,再也体现不出在家庭中的那种优越性。在同伴交往中,儿童不得不靠自己的社会交往技能和优点来赢得其他小朋友的认同。自然,那些表现出许多破坏行为、攻击性和不合作行为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会处于劣势地位。
2、自我能力有所差异。大班的孩子都有了集体合作观念和“小团体意识”,而为了自己小组的“利益”,对于他们认为“能力差”的小朋友就会出现排斥现象。像案例中的杨哲诚、武李佳小朋友在班中则属于各方面能力都不是很强的小朋友,与他们合作很可能会出现比别的小组差的现象。其他的孩子为了自己小组的“利益”,自然会不接受他们。
 
 
 
(1)《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金花著1997年6月。
(2)《学前教育原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