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现代人吟咏铜仁梵净山诗词精品欣赏

(2012-02-15 11:35:25)
标签:

铜仁

梵净山

李世慧

李文炎

杨德淮

刘蕴良

分类: 名篇品读

博主絮语:本组诗词均选录自铜仁地区诗词楹联学会编辑的《梵净山诗词选》[黔新出(97)内资准字第5——067]内含李世慧(十四首) 、李文炎(十二首)、杨德淮(十三首)。并附录清刘蕴良撰联一对,杨德淮撰联两对。

李世慧(十四首)

李世慧(1918——  ),贵州石阡人。从医于石阡县中坝镇双溪村卫生室。

七律·梵净山记事

朝佛

此四十年代事也。当时朝佛,每逢进入农历六月,热闹万分。各县香头,带领数十或数百信士,打着黄旗,张着万名伞,背着菩萨或经书,沿途高唱:"南无菩萨,救苦救难……"一行一行地登山而去。

黄旗罗伞拂清风,梵净山传神有功。.

贝叶经缘朝露湿,南无声应夕阳红。

谁言信士千般苦,而道阇梨万念空。

拜佛香烟长袅袅,显灵却在渺茫中。

借宿老农家

此亦四十年代事也。

朝山借宿老农家,姑嫂一双光脚丫。

桥枕门前之字路,犬随陌上看牛娃。

低低茅屋两张榻,浅浅荒池一水蛙。

幸得媪翁能好客,生炉诉苦代煎茶。

 

亦借宿老农家

此九十年代事也。

绿阴垂野锦江斜,薄膜畦畦正吐芽o

室挂全区先进户,藤悬满架杂交瓜。

鸡栖院外篱边埘,鱼戏塘中叶底花。

回顾欣然还一笑,明朝登顶赏流霞。

 

七律·登梵净山

梵净山峰耸碧霄,武陵钟秀独高标。

晴掀巨浪连天涌,阴锁浮云作海潮。

擢取古今名胜地,架通中外旅游桥。

欣逢盛世骚人聚,一任挥毫放胆描。

 

七律·梵净山木黄纪念碑

二六军团据木黄,树碑纪念永留芳。

反封决斗驱顽固,抗日长征下井冈。

威震甘溪燃战火,会开遵义闪金光。

迎来国际旅游节,梵净名山风韵长。

 

七律·游梵净山有感

携友同登梵净山,一峰直插九霄间。

浑如斧削麓中断,却似天梯顶上盘。

月镜谷幽云海阔,金刀峡枕玉桥寒。

临虚俯仰无穷碧,涤荡胸襟眼界宽。

 

移情遣兴喜游山,秀岭奇峰任我攀。

龙竹垂阴朝露滴,虬松张盖暮云还。

赏心惟爱风光好,照影何愁鬓发斑。

且看名山今胜昔,中西游侣尽开颜。

 

七律·梵净山采药

荷锄采药入青山,曲径通幽水几弯。

壑邃云深暗亦雨,峰高日晏暑犹寒。

新篁带露头先亸,古木含烟意自闲o

我效神农尝百草,一人攀险万人安。

 

竹枝词·梵净山采药

晓色初开万壑深,千山欲醒夜寒侵。

扛镐背篓寻幽去,异草奇花隐茂林。

 

千寻岩壁哪能攀,为采灵芝计再三。

如荡秋千风更紧,双绳保险坐摇篮。

 

云涛林海月将沉,岚未开时露沾襟。

破晓低头窥下界,青山如冢日如金。

 

一峰独秀耸凌霄,满耳链卢响半腰。

生恐天沉人未下,蘑菇石外起狂飚。

 

怪兽奇禽日与嬉,凌晨离去暮时依。

老猿不慎弋伤骨,夜夜哀号乞我医。

 

一株仙草贵如金,五步蛇多应小心。

救死扶伤休畏怯,归来满篓汗淋淋。

 

李文炎(十二首)

李文炎(1926一),湖北长阳人。高级工程师。

七律·铜江八景新韵

东山梵宇

东山梵宇入云端,俯瞰桥城一翠盘。

如簇青峰遥拱列,似肠碧水近缠绵。

佛傩共处经堂静,翁妪相扶林下闲。

钟鼓不知谁盗去,借来双卡舞翩跹。

 

中流砾柱

两江交汇怒奔腾,安稳如山砥柱横。

劈浪围成渔艇舍,庆功奖筑跨螯亭。

盈盈环佩风铃响,淡淡梳妆月色朦。

空际传来女娲语,铜岩原是补天崩。

 

云彩江声

攀壁凌空剪彩云,何朝雅士勇无伦。

壮哉倒影龙蛇动,惨矣百年风雨侵。

古渡东西荒寂寂,新桥南北挤纷纷。

惊涛拍岸千堆雪,一路江声去海滨。

 

两江春色

昨夜东风强劲吹, 跨螯亭外绿芳菲。

两江新水悄悄涨,夫岸桃花片片飞。

折柳依依打工妹,装车满满运春肥。

忽闻梁上呢喃语,仰首纸鸢天上窥。

 

渔梁夜月

清风阵阵嗓归鸦,爽送渔梁四五家。

如诉滩声流日夜,似盘蟾影映鱼叉。

荡舟围捕秋江月,安栅截拦春水虾。

零点钟敲舱已满,明朝担去换桑麻。

 

文笔凌云

丈笔峰巅差转台,松杉凝绿护徘徊。

春云秋雾轮流驻,北雪南雷交替来。

堪忆凌霄摩日月,更看下海敛钱财。

蓝天作纸任挥洒,大展宏图笑口开。

 

玉屏晴雪

万仞峰峦似画屏,经宵镀雪玉晶莹。

阳光温射绵绵意,月色柔摩脉脉情。

风戏云烟半山袅,容惊鸡犬野村鸣。

黉宫墙外有人立,重教尊师喜盛行。

 

青峰挂笏

武陵野老性情直,挂笏青峰人笑痴。

暴雨崩雷浑不怕,清风明月两相知。

泛舟独钓寒江雪,对酒高歌归去辞。

贪恋林泉无限趣,羞从权贵远城池。

 

渔歌子·梵净山

梵净巍峨十亿秋,八千石级上天游。洪桐树、鹅掌楸,孑遗幽谷绿油油。

梵净甘泉汩汩流,九溪清冽大鲵浮。华南虎,金丝猴,穴居野饮乐悠悠。

梵净山庄阡陌稠,陶潜记有一周游。避秦乱,入夷州。不知汉魏晋春秋。

 

梵净山巅舒望眸,佛光普照大神州。山水美,情意柔。蘑菇石上白云留。

 

杨德淮(十三首)

杨德淮(1940一),贵州玉屏人,铜仁电大副教授。有“深山书丛”问世。

 

五古·登梵净山

车至江口县鱼坳,开始徒步攀登“万步云梯”。经千步廊、长坂坡,回香坪而至万宝岩,再出山门,援峭壁扶铁链而上,穿金刀峡而折至金顶天桥,跃上晒经台,则抵梵净山顶峰之巅矣!

鱼坳锁轻车,石径接公路。

扶杖缘溪行,直指山深处。

应喜雨后睛,通明无烟雾。

举足别清波,欣然过零步。

壁上青云梯,悬若九十度!

百步一歇息,昂首叹险固。

安坐千步廊,清风荡心绪。

起身继攀登,沿途多野趣。

悦目倒钩藤,蔽日原始树。

鸣蝉哼新曲,啼鸟诵诗句。

嚯嚯流水声,欲与人畅叙。

移步换风光,无暇漫称誉。

行行重行行,向上无犹豫。

汗从额上来,山往脚下去。

长坂连香坪,依旧赠厚遇。

撇下六千级,头顶渐宽裕。

立足万宝岩,空阔邀企伫。

放眼瞰群山,联绵竞牵附。

金顶耸身旁,巍巍擎天柱!

决意再登高,何惧日欲暮。

弃杖出山门,脚酸心有数。

石柱迎面来,云梯笔直竖。

双手扣铁链,贴壁无旁鹜。

抬头岩压顶,气足顶得住。

回首万丈渊,心平扫惊怖。

前后齐努力,上下相互助。

喜入金刀峡,仄身添情愫。

屏息上天桥,祥云映凤翥。

跃上晒金台,顶天罡风护。

落日抹金辉,金身不用镀。

万峰沉脚底,熠熠百川赴。

海陆填虚怀,乾坤饱饿肚。

开襟净无尘,神仙未可慕。

应谢西天霞,染红凌空赋。

继而山月来,有意赠妙悟。

独立爽心神,何须多回顾。

 

五律·梵净山承恩寺

择山凌绝顶,牖户对长空。

院静僧房远,云闲石径通。

香烟弥佛殿,日色染幡风。

人界连天界,原来一步中。

 

七绝·梵净山归来(二十五首选五首)

1996年8月15日至18日,与赵幼立、文安勇、喻建等后生同赴梵净山考察,自西线印江登山,由南境江口下山,途中有所得,即吟哦成诗.计二十五首云。

永义紫薇

挺立穷山亿万年,枝繁叶茂活鲜鲜。

霜欺雪压何如此?常换肌肤不自怜。

 

过薄刀岭

薄刀立地亦成山,锋口蹊荒胆气寒。

野竹担心人惧怕,沿途夹道护云端。

 

过剪刀峡

心存高远不须哀,石缝容身任往来。

自信人间无绝路,苍岩挡道亦掰开。

 

宿镇国寺

空阔山巅响暮钟,僧房接纳自轻松。

任他窗外风声紧,仰卧床头不动容。

 

金顶远望

时晴时雨雾时飘,极处立身无动摇。

好个前人留妙句,山登绝顶我为高。

卜算子·攀金顶

山上又重山,极处悬金顶。峭壁神梯铁链衔,心稳人清醒。

留步立天桥,眼下千般景。万象收来看不完,落日高风冷。

人月园·登梵净山

奇峰异岭添豪兴。忒爱此山高。千秋石径,万年金顶,百步天桥。倚岩远眺,临风遐想,人在晴霄。茫茫宇宙,匆匆岁月,漫漫云涛。

 

临江仙·梵净山万卷书岩

野岭何来书万卷?立身仰问苍天。白云消长自轻闲。山风吹冷意,旷达远无边。

落寞荒凉千载久,化为经典名篇。潜心攻读上峰巅。信哉秦火烈,未灭写真编。

定风波·伫望

百里林原百里山,层层叠叠折重峦。站立最高金顶上,遥望,胸襟开阔远夭宽。

脚下身前何所有?回首。寂然野性到云端。长风吹处峰安定,宁静,新词一曲动乡关。

青玉案·雨中登梵净山

云携急雨封山路,断啼鸟,箍嘉树。偏向迷朦高远处,浑身虚汗,怡然回顾,石级三千步!

八方抬眼皆烟雾,金顶留人未留住。撑伞扶岩终领悟:原来天地,相同气度,上下休迁怒。

高阳台·立梵净山金顶远望

万缕红霞,千层赤叶,来迎一寸丹心。振臂惊呼,增收百种回音。长风过处嫌夭矮,立危岩,笑对低岑。史欣然,漫眼晴光,着意追寻。

重霄最令胸开阔,把闲云吞却,化作狂吟。意寄虚空,方知物象森森。群山俯首无言语,独凭栏,骋目披襟。望关河,落日熔金,旅雁穿云。

 

附录:梵净山楹联三对

梵韵月中飘,垮迎虹翀凤以称雄,七星俨北斗扪来,高凌上界;

净光云里现,控邛竹峦荆而挺险,一柱竟南天撑起,俯瞰中原。

(清·刘蕴良撰)

 

仄径至今一线,曲曲折折,引人登上新天地,须有十分体力,百分毅力,始可通行无阻;

孤峰自古千寻,巍巍峨峨,逐目收来好景观,应怀千里雄心,万里公心,方能容纳有余。

(杨德淮撰)

万象重围,春夏秋冬风景异;

一峰高耸,东南西北目光遥。

(杨德淮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