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讲的是东汉时期的妆容,这篇我们来讲东汉时期的发型。

(图为重庆化龙桥东汉墓出土的女佣)
女佣梳高髻,头戴花朵,类似这类佣的,还有头戴两朵花、三朵花的,打扮得花枝招展,这些是舞女或者奴仆的装扮。可见当时社会经济是相当的发达,人们在追求美上面,下层社会的人也开始夸张起来。


(图为广州东汉墓出土的舞佣)
这些舞女穿袍服,头上梳高髻,戴花冠。有些还是罕见的左衽服饰。舞女的装饰物也比较的夸张,珠光宝气满头珠钗。

(图为山东金乡朱鲔墓出土的)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有记载朱鲔墓的状况“……妇人亦有如今之垂肩冠者,如近年所服角冠,两翼抱面,下垂及肩,略无小异。”其实在汉代,妇女的花钗已经有了。
图中这种装扮演变到后来就成了“巾帼”,“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巾帼是古人使用的一种首饰,宽大似冠,高耸显眼,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紧裹一层彩色长巾而成。这种冠饰,戴在头上,罩住前额,围在发际,两侧垂带,结在项中,勒于后脑。既不是于发式,也不同于裹巾,而且可以随时取下(如脱帽),也可随时戴上(只需系紧侧带)。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

(图为戴巾帼正在哺乳的汉代妇女佣)


(上面两张图为打虎亭壁画)
壁画中的女子发髻高宽,形状如云朵,上面的饰物有发簪好发带,另眉毛粗短,可见东汉时期粗眉毛也是流行的。

(汉代发型另几种的简笔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