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课堂】第一章:先秦时期妆束(理论篇下)

标签:
春秋战国妆容 |
分类: 迷你课堂 |
四、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妆容延续了殷商时期的一些风格。
从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佣中可以看出,一些当时人们的打扮:头发服帖,无发髻(有待考证,据说原型是有发髻的,出土的时候腐蚀了……)。
(图为信阳楚墓出土的佣)
(信阳楚墓彩佣)
楚人向来走在当时时尚的前沿,无论是服饰、文化、宗教活动等。夸张的色彩、纹饰,独特的艺术审美。
楚人的装束中也有当时的“高髻”(如果相比其他朝代,应该算不上有多高。),例如黄君孟夫妇合葬墓中其夫人就是“高髻”。一般春秋战国出土的发型常见的除了简单的垂发外,还有偏髻和低髻,低髻即将头发盘于脑后,用笄固定住(笄是固定发髻的用具,原始社会普遍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实物,用木笄、玉笄、竹笄等。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便视为成人,如已许嫁便可梳髻插笄。如未许嫁,到20岁时也要举行笄礼。女子成年叫及笄。)。另有把梳篦插(梳头工具)在头发上作装饰,春秋战国梳篦的形状,背部呈圆弧形,身部有对称纹饰。山西侯马出土春秋时人纹陶范中女子的头上插着双角形篦,其背部作弯角形,与商周的梳篦背上缘近乎平直,背正中有突起物不同。故也有人认为是角形冠。春秋战国时期的实物,有河南淅川春秋墓的玉梳、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墓的竹梳、湖北江陵拍马山和四川青川战国墓出土的木梳等。庐芹斋《中国古玉展览目录》所载两件战国玉梳的形状也如此。再往后,梳的形状就向扁长而低的形状变化,梳齿也更多了,更便于使用。
(图为长沙楚墓出土的文物的仿画,男佣和女佣头上都带有贴顶的帽子。女佣脖子后面的头发呈马尾状,在结头上梳了两个环。)
(图为长沙楚墓壁画。一祈祷的女子梳的发髻比较的低,位置在于脑后,并用发带固定。)
(图为黄君孟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笄,以及后人研究的发型步骤图。这种发髻就可以算为当时高发髻了。)
【感谢阿柳同学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