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热闹和隆重的节日,应该是岁末年首的春节,在临近春节之前,人们就忙着为过节做准备了,清扫房屋,洗涤衣物,购买新鲜蔬菜鸡鱼肉果,置办烟酒礼品爆竹烟花,以及小孩的新衣新鞋,集市上商品分门别类琳琅满目,人们则人头攒动相互穿梭,买卖双方交易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好一派不亦乐乎的喧闹火爆繁忙景象。到过节了,外地工作读书或打工的亲人孩子都回来了,一家人团圆团聚倾诉离别思念之苦,畅谈相聚喜悦之情,自有一番其乐融融和谐美满的全家福的氛围,特别是贴春联、放爆竹、挂红灯、看春晚、吃年夜饭、包饺子、会客访友,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更使春节过年的喜庆红火欢乐祥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新年过后,有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千百盏制作精巧的繁灯在沿街两边的树下廊前点缀,流转闪烁图案精美的彩灯在夜市中流光溢彩,更有凌空灿然开放的五彩缤纷绝美烟花摄人心魄,这“火树银花不夜天”夜景是何等的灿烂辉煌?舞长龙耍狮子跑旱船则更是小孩们最狂热最热闹的游戏,而高杆彩车马社火这种喜闻乐见的“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表演形式,则是大人们在锣鼓喧天声中最喜爱的传统民俗节目。
农历
三月三 ,这是古人的修禊节,乘着浪漫煦暖的春光,也应该是我们折柳赏花踏青郊游,自带食物进行野餐的最佳时节,古代文人雅士在峰峦屏列、翠竹茂林清幽的自然环境中,在飞瀑流泉婉转流响的清溪旁凭借“曲水流觞”的游戏规则,进行着古典的“文化沙龙”,他们吟诗作赋,抚琴而歌的高雅意趣和充满浪漫情怀画面所留下的袅袅余韵,至今让我们神往和怀想。
清明祭祖扫墓,在墓前放下一把娇艳的花束,点燃一烛心香,在香气飘袅冥票燃烧中,大人们对先祖顶礼膜拜感恩戴德的虔诚,固然是一种寄托哀思追念亲恩缅怀先人的形式,也是人们在失去亲人大悲之后沉静思索,追古怀远,知死乐生的人生态度,同时体现出人们敦亲睦族对自己逝去亲人慎终追远的价值取向和儒家孝道文化,但也可以从小培养小孩子一种奉先思孝对先人静默恭敬的态度和思想。在先人坟墓周边,种植一些松柏国槐冬青等之类的绿化树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人畜的意外破坏践踏,也许不到十年,在山峦沟壑梁峁荒芜之地,我们便会看到葱茏碧绿的一道道靓丽绿化的风景。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这特别是孩子们的节日,形态迥异多彩多姿彩线刺绣图案的香包,还有五彩丝线,这都是大人为孩子身上准备佩带的吉祥饰物,况且这天又是吃粽子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忌日,在江南则为喜庆热闹龙舟竞赛的日子。
七月七日,这是女儿节,又称乞巧节。这是为纪念神话传说故事“牛郎织女”中的织女而设的节日,这名字本身就充斥着优雅温柔的诗意。夜凉风轻,秋星璀灿,庭院中木桌上陈设几盘瓜果糕点,相邀几个知心女伴,细声谈笑,遥望无垠群星点缀的银河,遐想着牛郎织女有情人鹊桥飞度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心中也乞求着美丽织女,能把精巧绝伦的“女红”手艺心灵感应传授给自己,,让自己变成心灵手巧美丽聪慧的淑女。
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是个丹桂飘香、月圆皎洁的日子,有文化品位富足高雅的人家还有赏菊品茶、吃蟹饮酒的情趣,一般人家在中秋晚上,则把香甜的月饼、彤红的苹果、淡黄的酥梨、缀珠的葡萄放在供桌之上,敬献给明媚生辉的月亮,希望家人得到圆满如意和吉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九月九是重阳节,也是老年人的节日。尊老敬老,希望老人健康长寿,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和期盼,这个节日也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诗句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表达了对“夕阳红”中老人们的真挚祝福。
以上这些节日都是中国人自己特有的节日,它们既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沿袭传承,又是民间民俗民意精神诉求潜移默化经典的体现形式,因此,这些传统的节日就其本质内容来讲,都有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精神底蕴和娱乐功能传播的价值,所以应该将它们发扬光大世代传承,并且与时俱进寓教于乐,创新发展出更多符合时代特征的文明健康和谐进步的优秀文化元素的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