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驼杂记
(2019-08-05 14:53:15)
白驼杂记
白驼,这是家乡一个乡镇的地名,也是我曾经度过三年高中岁月的地方,虽然已经离开它二十多年的时间,它已经旧貌换新颜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仍时常对它旧的面貌形态神往和怀想,历久弥新,至今不能忘怀!
《县志》云:“驼眠白石在县城西北四十里,丝路商埠白驼镇因之而得名”。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凉州词三首》中有“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诗句。由此可以推断出“白驼”镇名是由于古丝路驼队佩铃搭载货物过境,因为它是重要繁华兴旺商埠重镇而出名。它有一条主街,街道为东西走向,大约一里多长,北面靠山,南面背山临水,北部宽敞村民住户稠密,从街面延伸到山腰,依山建居,高低错落,层叠相间,小巷纵横交错;南部狭窄山脚临河,水流潺湲。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乡镇单位分布其中,店铺多为土木结构,山墙后背多为土夯和胡基所砌,门面为木质材料,房顶灰瓦铺设,个别屋脊有飞禽走兽的瓦当,显得古拙典雅,气势恢宏,古街古镇,在古朴里透着优雅,恬淡中透着苍劲,店铺经商住家,具有明清时的建筑特点,又饱含浓浓的民俗风格,像先人的躯壳,历经沧桑风雨,却依然伫立在那里。在中街集体食堂门口和街东头猪羊市场对面,分别有一口老井,水质清冽甘甜,清明如玉,特别夏季饮用一瓢井水则清凉爽口,消渴解暑,遍体生凉,具有通体舒泰荡气回肠之感,并无肚痛腹泻之虞,人生之一大快意事也!两口老井为当地村民日常生活饮用的主要水源,经常可见乡民用铁钩麻绳从井中用桶汲水,然后用扁担担水有节奏和韵味左右摇摆行走的情景,老井如同慈善温情的母亲,用她甘甜的乳汁无私的哺育着小镇的儿女,中街老井旁还有两三只大石臼,可供乡民平常淘衣洗菜之用,可惜现今水井已被填平埋没,石臼也不见了踪迹。
白驼街镇有集市的日子是农历每月的单日,有集市的日子繁华红火而热闹非凡,店铺门外摆摊设点,百货用品琳琅满目,菜蔬果品种类繁多,猪羊家禽交易兴旺。白驼镇虽不算大,但对附近几个村镇来讲,算是商贸集散流通码头,本县有王河、松树、白驼三个乡镇的村民,在外县据说还有毗邻的秦安县陇城乡的村民来此赶集,这里的乡民男子大都勤劳朴实,妇女们温柔贤淑,他们大都带着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赶着猪羊家畜前来交易变现,然后再购买自己所需的东西和物资。因此,这里每逢集日,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叫卖之音总是此起彼伏,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还有每年农历七月庙会、十月物交会的秦腔戏剧演出,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随着戏剧不同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角色的出场,在琴弦鼓锣声中,唱腔或雄壮铿锵或缠绵悱恻或幽怨凄楚或宛转悠扬,唱腔荡气回肠,情感澎湃,人们思绪被舞台情节和人物命运所牵引游走,生旦净丑,戏曲里的角色也是世间百态的映射,戏里人生百态,戏外悲欢离合,在一招一式的精彩演绎中,使观众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秦声秦韵,像潮水似柔风般弥漫着台上台下演员与戏迷内心交流互动的气氛。在当时自己的眼光和感受中总感到是兴味盎然,商贸流通与秦腔演出的人和事,给自己感官上造成的光影声色和人声喧嚣的久远印象,至今回忆起来似乎当时景像浮凸若现,触目可观,触手可摸,美丽动人的场景仍然感到亲切可人和赏心悦目,犹如现代具有美学特性的影视动态图片在脑海的闪现印痕一样。
在饮食方面,在街西头坐北朝南有一家私人开的饭店,门面虽不大,但店内桌凳干净整洁,女老板待人热情周到,这家的素扁食油香味美,价格适宜,我吃过两次,口味不错;还有上面说到的临中街老井后面的集体食堂的卤汁猪头肉,色味俱佳,诱人食欲,我曾购买了半斤切片,又进商店打得半斤散白酒,邀请一知己同学同尝共品,酒醇肉香,因为是学生囊中羞涩,仅此一次,然当时因不胜酒力,头晕脚轻,脚步蹒跚,走路轻盈飘飘然如御风而行之神仙也!
从白驼主街往西,过石桥,再往前走那便是白驼粮管所,场院宽敞,建有数座粮仓,储粮丰硕,具有战备粮仓之说。粮管所隔壁西边便是当时的清水四中,中学设有初中和高中年级,教室住室为砖木与土木结构的瓦房,学生人数较多,除家在附近乡村的走读生外,住校生上灶吃饭的人数约有140人左右,灶上的铁锅如缸似桶,既宽且深,主要饭食是浆水糊糊、浆水面片,玉米面馓饭、玉米面疙瘩等,水沸下面时,厨师汪元正手拿小铁锨不停在锅内翻搅,饭食有时煮的夹生,使人难以下咽,时常胃胀,偶尔吃一次菜汤捞面便算是打牙祭过年了,因此饭食颇差。但住宿情况就更差,大住室内两边是大通铺木板床,中间是人行通道,每室约有三十人左右,夏天暑热难耐,汗臭逼人;冬天床凉被冷,难捱天明。情况比较悲苦。幸亏当时我有一位舅爷在校任教,他让我与他同住在教师宿舍的单间小房,这样与其他学生相比而言,我在住的方面就算很幸运和幸福的了。尽管学校在吃喝和住宿方面不尽人意,但学生们却求知欲很强,许多学子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早晨在河边操场早读,傍晚在白驼山堡松林遍植桃树点缀,春天桃花若锦似霞有诗情画意的山坡上读书,甚至在严寒的冬日,夜晚自习结束后,还有个别学生点燃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仍在灯下苦学用功,我的好友刘智明就是通过艰苦努力,考上了甘肃政法学院。莘莘学子们苦学苦读精神,其情其景,至今想来令人感佩不已!!!
三年结束,高考落榜败北,自己便投笔从戎参军入伍了,在部队接受了更加严格的军事训练。后来退伍工作后,因事多繁忙去白驼机会不多,但是改革开放山乡巨变,学校街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房拆毁改造,新建楼房林立,瓷砖光泽耀眼,商贸交流依然红火。但在我心中却依然想念从前那个古朴古拙、有原始风貌韵味和人情世故充满鲜活生动画面的乡镇,记得古罗马诗人马提亚尔说过:“回忆过去的生活
,无异于再活了一次”。虽然乡镇真实面貌现在已经消失得荡然无存,那就让它在我拙劣浅薄的文字描写中艺术的复活再生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